万古流名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8喜欢:4
首先,按照产能市值比,华新水泥是最为低估的股票。华新水泥产能全国第五,A股上市公司中第三,仅次于海螺水泥和金隅冀东,并且在西藏高价区都有产能。其次,华新水泥2017年业绩优秀,净利润约20亿,市盈率只有10倍,2018年还有极大概率暴增的可能,今年股价涨到27元都不贵。但是,2017年5月以来股价实现了翻倍,此前股东里面的基金有减仓行为,不妨碍其价值重估。事实上,华新水泥虽有调整,但仍然算是比较强势的股。
第三个问题,水泥板块这么多好股,总得有取舍,我选择了股性活跃的天山而已。今后,我可能会对水泥板块这10个筹码稀缺的水泥股挨个详细分析,每个股写专题文章一篇,这下你满意了吧?

热门回复

万兄, 我一个看法,探讨下,看你是否认同。  水泥这个行业, 重资产、重污染,但确实是刚需。因为水泥是个很重的东西, 运输成本很高,所以导致水泥的销售有一个销售半径,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水泥公司都是区域性的水泥公司, 辐射1-2个省,当然更多的是一些粉磨站,只能辐射一个省或者一个小地方区域了。  而全国性的大龙头公司, 也基本都是各个区域开分公司,各个区域自己生产,解决运输半径的问题。  在国家持续的化解过剩产能到现在浩浩荡荡的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 可以说,区域性的小水泥公司,基本上已经错过了允许扩张的必要条件了,而给大龙头公司则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如果这样去看,那么一个水泥公司的市值应该怎么去估呢?  分为两类: 第一类区域小公司, 这类公司因为一个区域水泥需求总是有限的,即使因为某一年或者两年需求爆发,利润增加比较大,但是这不足以大幅提高其市值,比如A公司100亿市值,今年赚10亿,明年预期能有15亿,后年18亿。该怎么给他估值? 按照15pe一直给吗? 不太可能的, 因为赚完18亿, 可能就变成10亿,2亿,这样掉了,最后到亏损。 这时候难道市值又掉下去? 大资金根本无法这样去操作。 所以给其估值, 可能是15->10->8这样一直掉, 除非中间有其他行业上预期的变化,那就另说。但上面说了, 小水泥公司被发展条件已经限定了,他很难再拓宽他的边界,一个不能扩宽边界的公司,竞争力又无法和大龙头比的公司,是比较危险的, 他们赚到的钱,赶紧给股东分红是比较科学的。   第二类全国性大龙头, 这类公司怎么估值呢? 可以根据其经营效率和他能辐射的区域范围, 这两个指标越好,估值水平可以越高, 但最多也就是15-20了,不能再高。 为什么可以和小公司不一样?  因为大龙头企业, 在盈利周期时,盈利数额巨大,再加上其经营能力优秀,会让他有庞大的现金储备,当在亏损期时,其他小公司会更加亏损,这时候的横向并购就是其发展方向,而并购后可以把被并购的产能效率提升,有可能把人家从亏损变成盈利,这样一步步蚕食其他小公司的市场,进一步巩固其优势地位。因为并购公司一定是现金并购, 而不是增发扩股(在去产能背景下,政策绝对不允许增发扩股来让你扩产能的),并且增发扩股会摊薄股东利益,只有不停的通过盈利来并购扩张,再去获取更大的盈利,才是做大做强的好模式。 而小公司,因为盈利数额很小,根本不足以并购其他水泥公司,并且他们即使想并购, 效率上也远不如大龙头公司,最后可能还是避免不了惨亏。


上面是我对这里基本逻辑的分析,具体10,18这些数字不要太过关注,举个例子而已。 根据这个逻辑,全国型大龙头就是 中国建材 和 海螺水泥,而中国建材负债高到离谱,效率上也和海螺差不少,选大的话,海螺是首选了。 我买了不少海螺。  但同时我也买了不少华新水泥 ,为什么我也买华新呢? 说说我的理由:  1、华新的规模排到了top 5了,远比一般的小水泥公司要大一些。2、华新的产能市值比非常有优势,万兄也提到了。 3、最重要的一点, 华新最近几年都是在扩张态势,符合我上面说的逻辑,虽然现在区域性还是比较重,但已经能覆盖差不多10个省了。4、看华新分红的水平,最近10几年都不间断,非常稳健,这是经营稳健的指标,甚至比海螺还频繁。 5、从经营效率上来说, 华新还不够好,但是在变好, 比如应收周转天数2017年比前两年降了一半,库存周转也是全行业最高的,但毛利水平不行,不过话说回来,毛利水平如果和海螺一样,目前的估值就太低了,500亿才合理。   综上理由,我也买了华新,看看华新是不是可以走上大龙头的发展之路。   


以上不作为推荐股票的理由,只是分析逻辑。

2018-02-24 09:50

力量兄,中国水泥网有价格指数,你看到没?
祁连山,在2017年甘肃省固定投资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完成1200亿),业绩都能暴增,2018年甘肃省计划基建投资9000多亿元,没有可能不高弹性,嘿嘿

2018-02-25 00:49

最近动作看,海螺怕是急眼了。踏空被逼涨还是比做空被逼涨舒服点。在产业整合的大舞台上,海螺算是一无所获吗?

进取心极强的企业,对投资人是好事。他也不可能弄坏行业,这样弄对他企业有利,并且他现在却是掌握了主动权,别人只能跟随

2018-02-24 14:19

其实,进口熟料才几十万吨,还不够海螺一条窑一个月的产量。关键在海螺的文化,搞死同行---扩张---话语权---市场份额。唉,企业文化。

华新并购的都是大股东拉豪的产能,为了解决同业竞争。好处是这些新增产能都在西南,西南水泥目前价格低,盈利差,所以并购的时候开销成本很低,十几亿就买了一千多万吨产能。但是其实西南供需格局是最看好的,需求端新一年固定资产投资云贵川渝藏都高于东部地区,供给端方面,区域龙头是中建材旗下西南水泥,中建材是负债最高的所以错峰提价最积极,而海螺在这个区域体量很小,起不了大波澜。华东地区的小企业比较惨,会被海螺价格战搞死

其实小公司提高估值水平难得,为啥海螺从底部起来2倍了,华新也有1倍了,其他的都没多少涨幅。虽然上市公司都是行业中的好公司,但二级市场大家更是优中选优,肯定选最好的,马太效应很明显。

2018-02-24 10:41

难为你打了这么多字。对于水泥的估值问题,我刚才发了一个全国熟料百强的图,事实上,上市的水泥公司基本都在前20强里面,都算得上是龙头,起码是区域龙头。供给侧国策下,水泥的获利水平现在还在山腰,到达高峰后,就会在一个区域窄幅震荡,处于长期景气高利润阶段。对于估值,不应该区分这么细,全国龙头就该高、区域龙头就该低?也不合理,甚至区域龙头市值小,业绩弹性更大,股性更活跃。水泥板块,A股有10个比较好的,说实在话,各有优缺点,还真不好比较。最终的涨幅,也应该是大致相当的,当然除了个别黑马之外。

[很赞]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