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不要为了50年的政治抛掉5000年的文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分享到:余光中:不要为了50年的政治抛掉5000年的文化2015-02-20 17:55:39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67260 次 | 评论 18 条按:1月31日,由凤凰网与台湾旺报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两岸征文活动及第二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茶文化之旅结营式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五观堂盛大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16位作者获奖。颁奖典礼特别邀请到了台湾著名文学家余光中先生致辞。以下为余光中先生致辞文字实录。
我今天要来到佛光山参加这个盛会,真的很高兴。
我是什么身份呢?大家说我是诗人,我另外有个身份,我大学四年前两年是在南京大学跟厦门大学,后两年是在台湾大学,所以我是两岸的人,也是交流的同路人。这个交流在第五届两岸征文得奖作品选集里就是最好的证明,封面就是很好的证明,大陆的陆是简体字,可是台湾很奇怪,台湾在台湾很多地方写台湾两个字时,台是简体字,湾是繁体字,所以这个简和繁没有太大差别,直排跟横排也没有太大差别,一本书从左边翻起还是从右边翻起,也很难说有什么不同。
中华文化本来就是很大的一个圆圈,满满的大圆,圆周无所不包,圆心无所不在。中华文化是落实在各种载体上的,这么多载体中,语文是最重要的、最传承久远的载体,600年前的小说,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现在高中生还能读,可是在西方,四百年前的英文现在根本没人懂,所以我们中文是非常可敬的,所以我们也常常讲,不要为了50年的政治抛掉了5000年的文化。
刚才讲缘分,我们能在这都是缘分,今天我的感想很多,现在台湾的陆生越来越多,陆生也有选我的课拿学分的,生活中有时候他们叫买饭盒,我们叫买盒饭,他们叫宵夜,我们叫夜宵,谁知道结果呢,就像英文跟美国化之间慢慢的还是有差异的,很多差异。
在第六届两岸征文得奖的文章里面,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里面用语也有差别,但我发现肯定对方的同是大多数,在对方的生活方式文化还有政治里面找到相应的异也有,交流并不是同乡会吃饭,而是做朋友,这个朋友可以是益友也可以是贵友,贵友就包括批评在里面,如果一个文化不能接受外来的批评,那这个文化也太脆弱了,不能经过考验,所以这个正面的反面的,都非常有趣。
其实我自己也经常参加交流活动,比如我在大陆有一个奖项是余光中高中散文奖,专门鼓励高中生写文章,原来在南京,后来在江苏,现在又蔓延,到山东去,也是一种交流。然后香港站在两岸之间,也有一个交流的活动,叫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开放给两岸大学生,得奖的很多,大陆的也很多。
我一直觉得人文文化跟科技至今有一个很微妙的关系,我一直讲科技是忙出来的,文化是闲出来的,这个闲并不是偷懒,在一个地方玩,这个闲就是一种悠游于文化这种心态,科技的成就看得出来,文化的成就历练比较久,一个文艺复兴,一个五四运动,都是要很多时间慢慢才看出价值。所以科技催未来快来,文化是求过去慢走,在台湾我们有一句话,要快活就得慢活,要分秒必争不要忘记还有岁月,这个时间观念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同时这三年来我们台湾的中山大学跟广州的中山大学也有交流,高雄的中山大学竖立了一个余光中人文讲座,两岸三地甚至包括在美国的华人,有成就的各种文化人来高雄为台湾南部的听众甚至观众表演讲学,已经请过大陆的大作家王安忆女士来,以后继续再请别的作家,今天这个书里面得奖的选集里面,得奖者就是未来的王安忆,,借这个机会我要恭喜他们再接再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