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乙发言分享(17)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449.怎么才算懂(2022.10.15)

价投有一句话:不懂不做。

这句话我二十年前就知道了。但我近几年才慢慢理解,价投的“懂”究竟是要懂什么?怎么才算懂?

巴菲特说:我不投微软,是因为我看不懂。

呵呵,比尔盖茨是微软的创始人,这世界上没人比他更懂微软。而比尔盖茨又是巴菲特的好朋友。两人好到什么程度呢?巴菲特的几百亿放心的交给他做慈善。他们两个人经常一起做私人飞机和游艇旅游,周游世界,一起参加活动,一起玩耍。

巴菲特不懂微软,可以问比尔盖茨嘛。他俩是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两个人,又是极具表达力和说服力的人。我不信比尔盖茨没办法让巴菲特懂微软,一天说不清楚可以两天,一年说不清楚可以两年。怎么就会不懂呢?

显然,这个“懂”并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懂”。我相信,而且确信,巴菲特正是与比尔盖茨深入交流,彻底搞懂了微软后,才知道自己不懂微软

你懂了吗?

450.微软的生命周期很难预测(2022.10.15)

网友A:巴菲特包括比尔盖茨估计都不知道微软能够存活多久,也就是无法估算该企业未来现金流到底有多少,更无法将它折现计算价值了。

散户乙:你说对了一半,因为他们无法预测微软保持当下经营状况可以多久。比尔盖茨说:无论微软将来变成多大,它距离死亡都只有18个月。价投讲复利,所以要长持。没有了时间,就无法计算回报率。你说的这一半你说对的。但是,没有人能估算一个企业存续期内的现金流究竟是多少,贴现率也没有标准,就更无法折现到当下,只有书呆子才会这么算企业价值。

451.模糊的正确(2022.10.15)

网友:没有人敢说懂一个企业的

散户乙:不要纠结绝对正确,只要企业足够的简单,那几个关键的参数又符合你预期的投资回报率,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了。

我个人在世纪投资中的的切身体会是:不是我懂很多企业备选,供我权衡哪个绝对懂,这从来不是重点。重点是,符合我条件的企业非常的稀少,一旦发现绝不手软。

我的痛苦从来不是拿不定哪个最懂,而是找不到符合条件的。

呵呵,估计还是没人明白。

452.“错过”不是错,宁可错过不可买错(2022.10.15)

网友:事实已证明不拿微软是错的,你还说那么复杂的辩证法。

散户乙:巴菲特岂止错过了微软一个,他错过了太多太多牛股。我们不要替他惋惜,那些投资了微软和其他大牛股的,没一个回报率能赶上他。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那看似僵化的投资原则,让他错过了无数的牛股,却成就了他这个最伟大的投资家。

453.净资产收益率和股息是一个重要的指标(2022.10.15)

网友:我感觉猪哥用净资产收益率+股息的方式和现金流折现是殊途同归的,但是我没想明白,所以也说不明白。希望猪哥再多说几句。

散户乙:企业的价值,理论上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但一个企业未来现金流是无法计算的,哪怕你大概匡算都没有一个靠点谱的依据。另外,未来若干年社会平均折现率也是个无从判断的数。这就让企业价值成为可定性却无法定量的东西。

而净资产收益率和股息,我们是可以根据企业历史算出一个平均数的。这个平均数包含了历史上的好年景和差年景。这个回报率我们是否满意?我们自己是知道的。如果满意,我们可以推测一下这个企业在未来若干年是会更好?还是更差?这个是相对容易的事。比如2014年的时候,高端白酒前十年的回报率我们满意。那下一个十年,居民收入会更高还是更差?消费会否升级?这个是相对好判断的。如果判断是更好,那我们就可以买入了。

454.关于腾讯:不懂不做(2022.10.15)

回顾以往,腾讯微软亚马逊等一样,都是好股票。

但我就是不懂。

很简单,上一个十年,它的股东权益回报率我是满意的。

下一个十年它是会更好?还是会转差?我就完全无从判断了。

如果我能像白酒和煤炭一样,判断它会更好,下一步我才会研究,应该以几倍净资产价格开始介入合适。

因为我不懂,我根本就不看它了,我不会因为段永平和乐趣唐朝买了腾讯就想着抄底。更不会因为腾讯增持而认为到了价值。当初马化腾还四十块抛出换招商银行呢。腾讯对我来说,不懂就是不懂,就和翡翠一样,价格涨到天上也与我无关。

段永平买了腾讯,但仓位只有1%,不用问,他一定也不是太懂。他曾说过,押身家和投入5%的功力差了20倍。但他为什么买呢?这个就没必要深究。就和他投资拼多多是友情投资一样,也没什么理由,就觉得黄峥靠谱能成事。

这些极具个人色彩的投资,我们也没必要太刨根问底。

呵呵,如果硬要我说腾讯,我只能定性的说:纵观腾讯的历史,马化腾总能为腾讯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相信未来也会如此。要我为这句定性的话押身价,我是不会的。因为,我买看得懂的,已经财务自由了,我凑那个热闹干嘛?

网友:就腾讯的现金流来说,不谈增长,就这样保持,10倍左右的估值相当便宜。看10年15年在当下来说有点扯了,我觉得未来5年腾讯保持现有的盈利能力没啥问题,等那一年我看不到未来的5年了再放弃也不迟,10年15年有点刻舟求剑了,10年15年中国发展到哪种地步了都很难说,你和我说10年15年后的企业不有点想当然了嘛,个人一点想法。

散户乙:

我只谈我个人对腾讯的投资感受。

价投讲复利,我买入就要长期持有,我当然要看十年。你也承认腾讯看十年有点扯,这不正是我说看不懂的原因嘛。你说你能看清五年,那你告诉我,以现价买入腾讯,你五年的目标回报率是多少?

腾讯目前的股东权益大概是80块,股价250块,股东权益回报率上半年是5.7%。以现价买入,腾讯保持现状,你投资五年回报多少?

网友:我们充分了解科技为整个社会所带来的便利与改变,只是没有人能预测往后十年这些科技公司会变怎样,我常跟比尔盖茨及安迪葛洛夫在一起,他们也不敢保证。——巴菲特

散户乙:

这段话更佐证了我的判断。价投讲的就是长期回报率,享受的是复利的威力。

企业的存续期如何?未来几年会变成什么样?是更好还是更坏?这些通通无法判断,怎么来计算投资回报率?投资一个股票无法计算最低投资回报率,就是看不懂!

455.再说定量与定性(2022.10.16)

再说说定量与定性。

呵呵,我写的贴基本是个人在实际投资中的体会,就并不严谨。而且限于篇幅,不能面面俱到,很多我没提到的因素并不是不重要,你意会即可。

还是举例说吧。

比如目前很火的电动汽车。各路诸侯纷纷杀入,硝烟四起,群雄争霸。未来谁会脱颖而出?没有人能看得清楚。美团的王兴认为:十年后电动汽车只会剩下三家,华为,理想蔚来,理想会成为霸主。

这其实就是定性。无论他多么长篇累牍的论证,都只是个定性。

如果有人认为定性很重要,那他就杀入了。理由也很简单,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很大,能成为剩者或者霸主,一定会很赚钱,至于赚多少,巴菲特说了,只要是个大胖子就行了,具体数不重要。

我肯定就不会投。我是必须先定量的。华为没上市,其他两个还是亏损的,还属于投入阶段,谈不上回报。十年后,即使它们都还在。毛利多少?净利多少?负债多少?股东回报率是多少?没有这些,我怎么知道值不值得投资?

当然,如果我对投资一窍不通,完全不知道投资应该依据什么。那么,能有一个定性,至少让我的投资还有了一个依据。这也许会让我觉得定性很重要。

可我目前已经有点入门了,也知道投资应该依据什么。这时,你只给我一个定性,我就觉得远远不够了!大不了我错过你,关键是,我错过你并不影响我赚钱。

你觉得定性重要还是定量重要?不要纠结这个,你觉得什么重要就是什么重要。

我目前个人体会是,先定量,再展望未来。

加油,兄弟们!

456.一鸟在手胜过十鸟在林(2022.10.16)

一说价值投资,就联想到确定性。一谈到确定性,就是与成长有点矛盾。甚至感觉价值投资有点排斥成长。

那么,再说到定量与定性,很多朋友会自然的认为定性偏重于成长性,而定量更偏重于确定性。

中国语言有时是比较模糊的,这些字面的理解和联想似乎都有道理,但又似乎理解的不到位。

呵呵,苦了我这上学时语文总是六十来分的理工男了。

我再努努力,说一下,如果还不明白就不再说了。

定性,好比有人告诉你左面树林有十只鸟。

定量,好比有人告诉你右面树林里肯定有一只飞不动的鸟,但其余还有多少鸟不知道。

价值投资,其实就是要评估一下,如果我去左面树林,有可能一下抓到几只,但也有可能都飞了什么也没抓到。

如果我去右面树林,肯定有一只鸟保底,说不定树林里还有其他的鸟,我也可以再抓几只。

说白了,价值投资一点不高深,就是这么老土的想法。

投资实践中怎么来落实这个指导思想呢?我之前的散户乙的名字写过很多贴。有空我再酝酿归纳一下。

(接着上个贴)

怎么能把一鸟在手的指导思想落在实处呢?

呵呵,我因为都是亲身实战,就还是举例吧。

比如2013年八项规定和塑化剂时,我20多块钱一点开始介入老窖。

介入前我是要看历史数据的,它之前的尤其是2005年后的净利率,毛利率,负债率,股东回报率,我是满意。尽管2013年老窖的营收突破100亿,但我经过测算,老窖未来真实的营收不会低于80亿(事实证明,之前超过80亿的营收部分是压货,随后的退货让老窖连续两年营收变为五六十亿,但真实的市场销售额还是维持在80亿以上,这是后话),当时以大约三倍净资产的价格在股市交易。我以现价买入,按照当时柒泉模式下的80亿营收,每股盈利两块,按照公司章程最少一块钱分红(事实随后最低分红是八毛)我就有5%的股息率。而且,按照股东回报率,我两三年就可以享受到15%的回报率,到了第四五年就可以享受20%的回报率,再往后我就可以享受复利的威力。

这就是定量,然后确定这一鸟的肥瘦,我是否满意。我满意,就开始接入。

正是有了这一定量,老窖股价越低,就意味着我买入价格越接近净资产,我的目标就越快达到,股息率就越高,这只鸟就越肥。我就越贪婪,我在16~18大量的买入,卖了房子买入。直到15.73元买入最后的八万股。

我买股票从来不嚷嚷几年几倍。但我心里有本帐。老窖最低盈利两块,将来形式好转,市场气氛好了,给25倍市盈率,我这一鸟,应该可以看到50块。这是我的小算盘。

没想到,老窖高速发展了,快速的成长了。本来冲着一鸟去的,结果林子里却发现有100只鸟。白酒竟然成了赛道股。

确实,也有些朋友害怕和拒绝成长,于是中途下车了。我这价值投资者怎么会拒绝和排斥成长呢?

我不为成长来,但我不拒绝成长。

还有朋友说,先定性,再定量。

如果我先定性,怎么会买神华呢?

其实买神华的思路和定量是完全一样的。

都知道神华分红高,会持续吗?会持续多久?在碳中和碳达峰下,如果神华未来盈利大幅萎缩,能保持分红吗?如果像恒大一样,分红一块,估值缩小十倍怎么办?这其实就是定性。

所有这些,需要具体分析各种财务指标来定量,用定量出来否定了定性。

先定性最大的坏处是:定性比较容易,都是口号式的,未来空间多少万亿,很有诱惑性,且有煽动性,很容易迷惑新股民,结果就是股价虚高。即使是真的,虚高的价格也要多年消化。在如今快速迭代和发展的世界,投资这样的股,你只能抓住机会赚差价,根本就无法赚公司的钱。

先定量,容易捡漏。

457.用神华举例来计算最低回报率(2022.10.16)

(那就再接一帖吧)

既然大家喜欢看,就再用神华举一下例子。

定性往往偏向于宏大叙事,但很多时候,你只要稍微一定量,定性就成了假大空。

比如当时市场对神华的评价是:煤炭是夕阳行业,是限制产能,未来碳达峰后用量就会大幅减少,最终达到碳中和。这就是市场对神华的定性。

让我们稍微定量一下:

煤炭当时用量好像是40来亿吨。神华产量只有区区3亿吨。而且神华无论是环保、机戒化程度、安全生产程度都是行业前列。而限制关停煤炭产量,不会是平均分摊。之前几年的关停,也的确都是先从老破小开始。而且随着300万吨以下的关停,随着内蒙倒查20年,带来供给侧的减少,煤价反而更坚挺了。神华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收益。我当时认为即使未来二十年煤炭减半,神华也不会受影响。你看,不用很复杂的定量,只要了解几个数据和正在发生的事实,定性就被否定了。

再看看神华其他数据。

我实际手算了一下,神华前十年以净资产买入,分红再投入,回报率大约是15%。非常贴近它前十年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而且,这十年中,包含了最黑暗的2015年。那一年煤炭全行业亏损,包括大帅哥陕煤。再看神华,2015年它好像还集中核销了几十亿,但业绩依然有八毛,我测算其当年真实业绩有1.2元。

这是什么?这就是2015年全行业亏损时神华的最差业绩,它的低成本,就是它的护城河。当年分红5毛,看似不多,但隔年就特别分红每股2.5元,牛的一匹。

神华这一鸟的回报令我满意吗?

之前十年它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大约15%,而实际投资的回报情况也非常接近。未来十年会更好,还是更差,还是持平呢?如果持平,这个回报我满意吗?

这就要回到2021年赛道报团疯狂的大环境,当时那些好股票,热门股,那些看似高成长的股票,股价都以十倍于股东权益在交易。以这样的价格交易,看似公司股东权益回报很高,但你获得的真实回报却极低,需要未来若干年甚至十年才会消化这一价格。而神华看似回报只有15%,但胜在以净资产甚至低于净资产买入,马上,立刻就享受到真实的股东回报。直接分红也更实在,更直接。

而且这些年的投资让我也认识到,投资的公司规模是一方面,现金流才是试金石。我的资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我也要追求现金流。等待机会以接近净资产的价格买入那些优质的好公司。

神华的股东权益回报还会进一步提高吗?

把神华的业务分解,煤炭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达到40%多。铁路航运业务也有20%多,即使发电也有接近20%(我当时测算的好像是2019年),为什么汇总只有不到15%呢?再一细看,1300亿的现金,没什么收益,几百亿的投资也没什么回报。严重拖低了股东回报率。

而几百亿没什么收益的投资就是当时被叫停的火电厂,目前已经陆续开工投产有了回报。煤价电价的提高,也会推高回报。看半年报,净资产收益率已经达到11%,全年应该在18%左右。如果未来十年神华的股东回报率能提高到15~20区间,那我的回报就会再迈一小步。

这大概就是我买入神华的心路和理由。

呵呵,记得我买入神华后,当时有一朋友还专门为此发文,大概意思是说:看散户乙买了神华,我严重怀疑他买老窖只是运气。

我虽然看到了,但我没有回复,假装没看见。

再说点神华的特别之处。

神华作为央企又是涉及国民经济基础能源行业,并不是市场化的行业,受国家政策、命令影响较大。尤其去年的煤炭荒,可能会令到供给侧发生变化,尽管有长协控制,短期价格不会大幅波动,但长期影响有待观察。当然,毕竟还有碳达峰和碳中和环保的限制,不会再出现2015年前那样的无序扩张。但也要降低预期,打算新进的朋友,一定要严格算好自己的回报帐。

458.谈谈我对卖出的看法(2022.10.17)

网友:前辈,可以请您再说说,关于卖出的评价方法吗?不胜感激

散户乙:

真理解了买入的思考方式,卖出就知道怎么思考。所谓:买时能清楚,卖时就明白。(2022.10.17 9:46)

呵呵,有朋友问:可以再谈谈卖出的评价方法吗?我刚才回了一句,但我感觉大部分人可能看不懂。看不懂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高深,而是因为我们走在不同的路上。既然这事大家觉得重要,那我就再详细聊聊。

首先看看我们分别走的什么路。如果你看了我前面买入时的思考,你就会发现一个事实:除了买入那一刻市场给我的价格外,我权衡我的投资回报率是与市场无关的。也就是说,我在考虑长期投资回报率时,只考虑公司的长期股东权益回报率。没有考虑市场牛熊、市场博弈、股价波动等其他因素。

划重点:立足的是赚公司的钱。

而雪球上目前大多数人衡量这笔投资回报时,考虑的是能以多少价格卖出。比如,有一部分人是看K线的,看盘整时间,看成交量突破的。

当然,大多数价值投资者是这样思考的:某企业今年业绩2块,20倍市盈率,股价40元。根据测算,明年业绩会涨到3块,如果还是20倍市盈率,那股价就会到60块,如果赶上牛市,市场给30倍市盈率,股价就会到90块。假如他80块没跑,又遇到熊市,只给10倍市盈率了,他可能还被套了。无论怎么样,卖的价格决定收益,所以才会感叹:会买是徒弟,会卖是师傅。

划重点:立足的是赚市场的钱。

呵呵,立足点不同,思考的角度就不同。走在不同的路上,关注点就不同,思维方式就不同。我就袒露一下我的内心吧。

我既然投资某股有一个长期大概的回报率,那我投资十年也就大概有一个总数,这个数我在买入那一刻我就知道了(所以才无惧持有期间的波动),这钱其实赚的是公司的钱。假如,按照15%的股东回报率,我十年可以赚100万。如果某一天市场股价疯长。我通过市场的差价也可以赚到同样多的钱。这时,我就要重新审视权衡。如果公司发生改变各个参数大幅提升,我可能就再看一看,再权衡权衡。如果公司一切没变,那我可能就通过赚市场的钱提前兑现赚公司的钱。

说到这里,价投常说的一句话:市场只能被利用。你是不是也理解了?

老窖好像是在2018年,我记不清了,股价曾经到过70多,然后又跌到35。对我来说这是波动,我无法掌握。如果你问我的是这个抛出怎么把握,那我是完全不知的。

我之前部分老窖换神华,其实我当时是经过反复权衡的,因为股价超过股东权益太多,必须消化这一差距,我很清楚老窖未来三五年的股价都会在这附近波动,但我按照老窖新的发展趋势判断,它五年后有可能蜕变成更好的公司。怎么办?

由于资金量较大,抛出后存银行?按我的天资和勤奋度以及我对标的的苛刻,万一很多年后我都没找到新的投资目标怎么办?现金短期无所谓,时间一久贬值是铁定的。换其他股?目所能及的好股票都在以差不多股东权益倍数的价格交易,换不换的没什么便宜赚。在看那些防疫医药高科技新能源等,更是贵的离谱,而且自己也看不懂。

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就看到了神华。而神华的最大缺点是增长有限。所以神华对我来说就是个优于银行存款的投资。我希望我持有的神华资产不会像现金一样贬值的同时可以获得远超银行存款利息的现金流,作为子弹瞄准新的目标。而要保证我持有的神华资产不贬值的唯一办法就是以尽可能接近甚至低于净资产的价格买入。因为老窖的生意模式太好了,发展趋势又比较可期,而且我也持有多年,对老窖也有了感情,我也就愿意持有一部分继续等待,看看它到底会蜕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在2019年回看2018,我没把握住70到35的差价是个很大的损失。呵呵,当时真把握住了的朋友,极少再买入。那就没有了后来的换神华。

站到今天,两者相比,2018年就小巫见了大巫。(2022.10.17 13:18)

459.投资是一头大象,看清楚很难,说清楚更难(2022.10.17)

我觉得投资是一头大象,它太巨大。要想看清楚是很难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说清楚就更难。我其实也是在摸索和实践中。

我的帖子,只是我个人的理解。而且限于篇幅,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只能强调或突出一个重点。决定投资的因素太多,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们只能大致了解原理,更多的因素要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你盲目照抄,就可能犯了教条主义,说不定恒大和融创也会被你收为好股哦。

460.海螺水泥(2022.10.18)

上午只是把海螺水泥加入了自选股而已。

大致看了一下,目前以净资产的8.5折在交易。负债率只有17%,账面现金550亿。列了个表,很清楚的周期股,2015年前基本三年就来一次。按理2018再来一次。但显然2018却打破了规律,营收,净利都有了却来了跨越式的提高,公司解释是受益于兼并收购以及价格大幅提升。从表中可见,本应2018年的周期推到了2021年。而2015年前,每次负增长就一年,转年就恢复。而今年的第一第二季度显示,营收和净利继续大幅度的下滑,现金流就更惨。这主要是与今年上半年疫情到处静默,严重阻碍了各种施工的进行有关。

纵观海螺是个典型的周期股,但它的周期绝不是原地踏步而是不断抬高的周期。每股30块的未分配利润都超过了股价,这是好还是不好呢?一方面说明它很赚钱,同时也是大股东不愿意分红给小股东。一看果然,大股东占比36%,如果是73%估计就不同了。这个股可以密切留意。我是刚看,有研究深入的朋友欢迎留言。

461.投资不要想当然(2022.10.18)

网友:基本面坍塌,房子不盖了,旧基建穷途末路,地产基建上游;财务分析只是起点,基本面上价值毁灭了。

散户乙:呵呵,你是典型的想当然的定性,没有定量。

你说的这些必须要有数据支持。房子原来盖一百栋,现在减少了,减到多少,是70栋,还是60栋?你一句房子不盖了,一栋都不盖了?旧基建穷途末路,末路到什么程度?以前100亿基建,穷到50亿还是30亿?下一步基建重点是县城乡镇改造,会增加多少?现在全国23亿吨水泥用量,海螺3亿多吨。房子不盖了,基建穷途末路后,会用多少水泥?18亿吨还是15亿吨?在这个大背景下,海螺有没有可能扩张到4亿吨?

462.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把握住机会(2022.10.19)

网友:研究的很好,但是不考虑经济可能长期衰退,导致长期的需求不振,就还是菜。

散户乙:

呵呵,我又不是傻瓜,今年已经过去3/4有多,上半年经济不行谁不知?在这一点上你我他她都是一致的。至于你说的:经济“可能”“长期”衰退,导致长期的需求不振。在这一点上,你我他她也都有同样的担忧,也是一致的。后面我们可能就不太一致了。我要考虑这个长期究竟有多长?目前衰退是衰退初期?衰退中期?还是衰退末期?发改委昨天放出消息,三季度多个领域和行业的订单大增。我们要关注这是上半年疫情压制下的短期脉冲,还是经济见底回升的苗头?

当有股票进入我们视线的时候,不意味着我们要立刻买入,只是我们要提前做好研究,有不明朗的地方我们要等待它明朗,一旦机会出现,我们就是那个有准备的人。而不是机会出现全世界都看到了,你再去准备。

463.泛泛谈下腾讯(2022.10.20)

躺在床上写点,然后起来吃早饭。

最近腾讯跌的比较引人注目,知名人士好像都有腾讯。我因为看不懂腾讯,也就没有关注过它。刚才看了下腾讯的财务数据,再结合我看到雪球上对腾讯的评论,就泛泛谈一下。

今年上半年腾讯的盈利大幅度减少,每股盈利4.4元,股东权益回报大幅度降到5.7%。而2018年上半年的每股盈利和今年差不多是4.36元,但当时的股东权益回报大概是14%。这一组数据包含了太多的信息。

如果你同意:长期持有一只股,你的收益大约就等于它的长期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那么,这个股东权益回报率其实是挺重要的一个指标。从这个角度看,腾讯股价的大幅降低,有其合理性。如果全年的股东权益回报稳定在15%以下,那价格从十倍股东权益下降到三倍的价格也是合理的,与大股东减持无关。而且三倍也并不便宜。问题是腾讯会一直这么低迷吗?游戏会一直拿不到新的牌照吗?广告收入会一直徘徊在这一水平吗?微信视频会不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如果你相信,拥有十亿用户的腾讯,一定会不停的将这一巨大流量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变现,通俗点说:腾讯总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三倍基本就是底部区域,你就可以关注并买入了。

我不懂腾讯,是因为我很容易给它定性,却无法将这些东西定量。这也是腾讯与茅台最大的不同之处。

464.腾讯与老窖的区别(2022.10.20)

网友:散户乙大哥,我本来以为我搞懂了你说的定性与定量,现在又有点儿糊涂了。特意再来请教。我记得您在投资泸州老窖的时候,定量是它的历史记录,它的财务表现,它的分红等等,定性是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可支配财力的提升。那腾讯一样也有历史记录和良好的财务表现,它的巨大流量和在流量下带来的变现能力,比如说广告等,也是随着人民的财力增加会实现收入的提高。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散户乙:呵呵,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老窖的产品不变,技术不变,配方不变,生产设备不变。腾讯是不停的变。

另外,再看的更大一点。腾讯会不会今后也要有些调整?毕竟一个用户数超过央视+党媒用户的媒体,会不会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规定它未来的一些轨迹?

大道无形我有型:(2022.10.20)

很好奇目前市场的恐慌指数是多少?大家卖了股票钱后会去哪里?现金是一定会输给通胀的,还有什么比通胀或者说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更让人烦恼的吗?

散户乙:(2022.10.21)

呵呵,我不懂经济,用的词和概念也不一定对。我个人理解,这其实是一种金融现象货币现象。就比如房价下跌,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卖房人太多卖出来的?而是整体金融环境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资金不足、需求减少。股票市场也是如此。这其实是一次国内整体资产价格的水位下降。

或者更直白一点说:一个1万亿市值的股票,现在变成了3000亿,并不是出逃了7000亿资金。也许几十亿都不到。

465.大师级经济学家--林毅夫(2022.10.21)

我早年是最瞧不上林毅夫的,现在再看,他是有大师级水平的人。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需要了解经济学大师与一般经济学家最大的差异在什么地方。我认为经济学大师与一般经济学家最大的不同是,大师都是从他所处时代的经济现象出发去了解背后的道理,然后根据这个认识,形成一个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因果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一个理论。解释的现象重要,理论就重要,提出重要理论的经济学家就成为大师。我们知道实际的情形是在任何国家,包括英国和美国,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做的工作主要还是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或是用数据来验证现有的理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更是这样,包括中国的经济学家。但是,如果当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时,中国经济学家仍然沿袭经济学界现在通常采用的主流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或用中国数据来检验现有主流理论,这样的常规研究方法就会辜负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大师在中国辈出的时代机遇。作为老师,我不仅有责任让学生了解所处时代的机遇,也要和学生交流切磋抓住时代机遇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时代机遇,学生要学会从现象的观察开始,了解这个现象背后的道理和因果逻辑,不能看到一个现象就马上去找文献,看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此现象,这样很容易对号入座,而看不出表象相似的中国现象和现有理论所要解释的现象背后的因果逻辑可能存在差异。作为老师,我要教会学生从现象的观察出发来做研究,而不是从文献出发来做研究,而且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必须有一种“常无”的心态。也就是说,不能抱守现有理论,或现有模型、现有经验,必须用“初生婴儿的眼光”,以原原本本的、没有任何扭曲的、不戴任何有色眼镜的方式来直接观察、分析现象,推究成因,提出自己的解释。所有大师都是这样产生的,中国未来的大师也一定如此产生。要让学生明白,没有一个大师是根据文献、用过去的理论来解释现象而成为大师,这样做的经济学家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许会被称为“大师”,但对理论没有原创性贡献,在世界经济学殿堂中留不下痕迹。”

466.聊聊我的亲身感受(2022.10.21)

闲聊聊我的亲身感受。

往年我的现金分红都是要买成股票再投资的。今年我的分红一分钱没动都买了活期理财。所谓活期理财,就是那种用手机就可以随时买入赎回的理财。这个理财的收益是1~14天,年化2.35%;14~30天,年化2.7%;30~90天,年化2.9%;这个理财我以前经常买,当初抛老窖的钱就买的这个,当时利息更高,后来买了神华,又赎回,几千万可以随时随便买随便赎。今年我的分红也买了这个理财。买起来可就难了,一买入,立刻显示:额度不足。我没办法,只能一次买三四百万,有多少额度先买多少额度,再等有赎回,有了额度,我就再买,化整为零很多次才买完。因为这个理财的总盘子是一定的,全卖了,后面就买不到了。必须等有人赎回,买的人才有额度买入。说明什么?说明今年已经持有理财产品的人都不愿意赎回,外面现金很多在排队等着买。今年十一国庆前,国债逆回购升到了3.6多。我就赎回这个理财,买了逆回购。赎回是很轻松的。十一过后,逆回购的钱到账,我再想买回去就难比登天了。我一次买100万都没额度,为了增加成交的机会,我只能把买入降到五十万。五十万也要不停的刷,也很难成交。如果看到只有30万的额度,我就要赶紧把数字改成买30万。经常是你看到有30万额度,等你改完数字,额度已经被别人抢走了。呵呵,是不是很崩溃?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老婆,没事就买,买了两天才买完。而且,十一后收益下调,14天内只有2.2%,14天以上调为2.5。说明什么?说明现金非常的充足,收益不断下调,抢理财还是抢不到。

再说另一件事,我年纪越大越喜欢住小房子,我现在住的房子我觉得就足够了。但老婆孩子有意换更大房,没办法,三人的股份公司,我只有一票,为了让另外两人开心,什么回报率,是否值得投资等理性思维就暂时让位于感性。我就开始做好买房的准备——经常看看房什么的。等看好了,明年的分红又到了,就可以动手了。今年五月份,看到一个房,要价3000万,没看好。夏天中介来电话降到2700万,十一后又来电话,降到2500万还包子母车位。理由是:公司资金吃紧,要急于变现。这期间看的几个大幅度降价二手房,也有公司经营恶化,导致老板无法继续供楼了,总之,都是类似原因。卖房的人很少考虑未来经济形势或者现金能否抵御通胀等情况来做决定。而我作为买房人,第一个感觉,现在能拿出大量现金的人很少,而像我能拿出来的人,看到房子节节降价,也就没那么着急了。买卖双方,一个很急,一个不急,价格就很难挺住。

股市可能也是大概的意思。预期差了,融资盘就会比较坚决,比较急,那些因孩子出国、还房贷,家里有急事的人比较急需用钱的人也比较急,而看好的人在犹豫,股价就跌了,买的人就更不急了。钱真的少吗?我买理财的时候感觉钱太多了。

467.我个人对房子大小的看法(2022.10.21)

谈谈我个人对房子大小的看法。

房子就是一家人的活动地盘,家里人多,朋友多,年轻人多,活动范围大,需要的地方就大。反之活动范围就小。活动范围小,而家太大,意味着许多地方你顾及不到,打理不到。如果要顾及和打理到,就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另外,你活动达不到的地方,就没有温度,没有人气。一个长期关着门用不到的客房,你每次打开房门里面的气氛都是冰冷和陌生的,与整个家是不和谐的。试想老两口如果住一个三层别墅,衣食住都在一楼。而第二层几乎很少上去,第三层就更少上去。这个家就有一种不是你势力范围的部分并入了你的地盘的感觉,它是顾及不到,不受控的。所以看过今日说法,有个小偷在一家阁楼住了半个月,昼伏夜出,半夜还去厨房找吃的。如果孩子小还没长大独立,就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和独立的活动空间,基本一天就很少能见到孩子,更别说掌握他的动向。对此,孩子肯定是喜欢的。以前看过一个日本的住房改造节目,这家故意把在玄关的楼梯改到厅里,孩子放学上学都要经过厅里,妈妈在厨房也看得见,房间里的独立卫生间也改到了外面,目的就是一家人能经常见面。

我在大连94平的房子,两个人住起来就特别好,家里的每个角落每天都会接触到观察到,都是受控制的,打扫卫生也方便,活动半径也小,也有人气,整个家就很温馨。

现在我也理解,为什么欧美很多老人,孩子独立后就卖了别墅买公寓。

468.聊聊泸州老窖(2022.10.21)

聊聊泸州老窖吧。(主要从我个人的投资角度)

这两天总有朋友问我:老窖是不是该买了?老窖这么跌是咋回事?朋友们这么问,主要是心里没底。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声明两件事:

1,我目前持有≠我或者你可以买入。

2,公司当下的发展状态是一回事。市场对它未来的解读导致的股价波动是另一回事。

先说公司。当下的老窖与我2013年底第一次买入的老窖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限于篇幅,我就不详细阐述了。一句话:老窖当下的发展超出了我当初的预期。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势头,目前还看不到有什么改变。

再说股价。假如老窖的股价从当初的十几二十块慢慢的爬到今天的120块,目前就是不到20倍的市盈率,六倍PB的价格,就比较安全踏实,没人会忐忑的问我:老窖会怎么样?同理,假如现在是2025年,老窖业绩到了13块,按照今天190多的价格,还不到15倍市盈率,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心慌慌的问是该买还是该卖。呵呵,说白了,就是去年老窖的股价跑的快了点,导致了股价等待业绩出现了3~5年空窗期,在这段时间里,其实老窖的股价怎么波动都有理,都可以解释。你说它贵吧,去年60倍市盈率,已经消化到不到30倍。你说它便宜吧,还是十倍pb在交易。正是这样导致了股价的大幅波动,由此也衍生出了当下投资者一些疑惑。目前的问题就如我在去年初换神华的时候曾发帖说:老窖2024年即使盈利到了10块,如果届时市场只给20倍市盈率,股价也可能就在200来块徘徊,对此朋友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换句话说:当时老窖股价涨到两三百我留一部分不跑,不是奢望它短期会涨到四五百再跑,而是因为我看得更远,又没有更好的投资,我就愿意更长期的持有。那么,展望2025年老窖的十四五,老窖会有两种可能。

1,2023~2025依然保持25%的增长,那么到2025年每股盈利可以到13块,届时250块可能就是底部区域了。如果你是去年250买的老窖,熬到了2025年,你的账面就很难再亏钱了。(还记得我之前分析茅台贵不贵吗?一个道理,只是换了个角度)。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我就继续坐车任由市场忽悠。

2,看目前的股价,市场显然不相信第一种情况。那么,老窖2023年还在股权激励考核期,业绩还能保持25%的增速,盈利可以到九块。但由于大环境和已经完成了股权激励期,2024年开市,老窖的业绩增速有可能出现类似洋河前几年的放缓。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你就要理解我说的:今天的老窖已经与我当初买的老窖完全不同了。这句话的含义是:即使老窖再次出现了周期,也会很缓和,只会出现增速的放缓,绝不会出现类似2015年那样的断崖。但市场估值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因为我是超长期看好老窖的,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我就会准备再次出手,用神华这两年的分红,拿回我当初抛出的部分,白赚一个神华。

我制定投资计划从来不关心市场因素,但不等于我不会利用市场。

469.投资要投总资产收益率接近净资产收益率的(2022.10.22)

呵呵,价值投资最被诟病的就是:长期持股。

太多股票30块买,60块没跑,又跌回30。比如老窖前些年多次在30~70震荡。如果30多买入,持有一年,股价到70没跑,一夜又回到解放前。有了这样的经历就很容易得出:长期持股是个坑。同样,如果你几年前40多买了平安,持有几年,股价到了80没跑,如今就又回到40来块。也会很容易有一种感觉:为什么要长期持股呢?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首先,价值投资为什么强调长期持股?因为价值投资相信:

1,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企业做大做强后,我们持有的那一部分跟着变大了。而企业由小变大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2,把上面这条具体量化,投资者作为股东长期持有一个公司的回报率≈企业的长期股东权益回报率。说到长期回报率,有点数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它是个开始不起眼,时间越久回报越高的东西,所以价投嘴里经常提到复利这个词。也常说: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

那么,为什么投资实践中大家没有同感呢?我试着归纳几种可能:

1,并不是所有的股都适合价值投资,比如恒大。15年前的恒大还很小,如果我们当时投资进去,15年后恒大变得很大了,看似我们的那部分也跟着大了,但一算细账其实是资不抵债,我们那部分不但没大,反而比当初更小。我们要投资总资产收益率接近净资产收益率的,比如在一倍以内的。

2,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与股市的短期解读是不同的,有时相差很远。短期解读不同,估值就不同。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股价提前于业绩跑出去比远的时候。比如,去年初老窖股价冲到300多,市场认为老窖可以长期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300块看似很贵,高速发展几年下来,就不贵了。到了今天,老窖确实还在保持25%以上的增速,并没有变。但市场的解读又不同了,开始对老窖能否保持高速发出了怀疑。200块的老窖,看似已经便宜不少,如果它进入下降周期,增速放缓,甚至再来个2014年的断崖,目前价格就不便宜。这个期间,股价都是波动的。

3,长期是多长?不同人有不同的标准。西游记里说:天庭一日,世上一年。既然价投讲股东权益回报率,这里时间的最小单位是以年为单位。如果你浸淫股市,关注每日波动,时间单位是以天为单位的。所以:你的长期≠我的长期。

4,如果你的买入价格高于净资产太多,你就必须有几年的等待期,等待你的买入价接近净资产。这个期间股价就是不停在你买入价波动的,在这个等待期间不存在持有越长回报越多的逻辑。因为这个期间你还无法享受到公司的实际高回报。

所以,在说价值投资是个坑,长期持股是个坑之前,先扪心自问:什么是价值投资。

470.海螺水泥(2022.10.22)

关于海螺水泥,单看目前的主要财务指标是符合我投资要求的。

但我估计和大多数投资者一样,困扰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问题:

1,这轮建筑建材行业会萎缩多久以及到什么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行业会呈现出怎么样的状态?海螺会以什么方式应对?

由于我是新手,缺乏数据,就很难做出具体的判断。按照公公的判断,一轮残酷的价格战下来,灭掉或吃掉一些小企业,然后待局势明朗再说。

我先抛个破砖看能不能引块玉出来:如果能找到之前每年的基建、盖房的大致数据或产值。然后预测这一轮最终盖房数字会降低到多少,国家基础建设会是多少。我们就可以预判海螺最终是回到解放前的大概哪一年?如果我们能判断出,海螺的水泥用量会倒退到2017年,价格也倒退回2018年涨价前的2017年。那么2017年的每股业绩是2.99。目前28块的股价似乎也不贵。如果回到的是2016年,那目前的价格就有点贵了。究竟会怎么样?我就还没深入的研究。希望有研究的朋友能留言。

2,这个也挺重要,就是分红率。

有球友总结出一个结论:安徽当地的国企不能碰。我查了一下,海螺的大股东占比30%多,意味着分一块,大股东只能拿到三毛。如果少分红,大股东也许根据政府旨意能投资的钱就更多。

目前海螺的每股未分配利润比股价都高,如果若干年后,大股东指着一堆无效资产:你看这些就是未分配的利润。那我们就该哭了。如果大股东不承诺分红率,也是一个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