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喜欢:0

监管会越来越严,上市公司压力越来越大,中介机构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以前中介机构为了做上市公司的业务,会联合上市公司一起造假。监管严了,中介机构也开始严谨起来,但是有时候也难以识别出上市公司造假,就只能被上市公司连累。A股未来的趋势,基本面很差的股票会越来越多退市,清退很多垃圾股,这对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件好事。

全部讨论

05-15 04:51

实际上家电今年涨的是出海逻辑,这也是市场共识——出海破万卷。在冷清的地产数据、CPI、社融等数据面前,出海是最顺的逻辑。看一下今年涨的最好的十个行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出口链;比如家电、客车、叉车、电力设备等;一类是高股息,比如银行、电力等;在经济没有显著复苏前,这将是A股长期抱团的两大方向。高股息已经连涨几年了,股息率下去了,部分周期行业业绩下滑,现在显然不是好选择。而出海链则不一样,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市场还在不断挖掘更多优质的出海公司。逻辑不难理解:海外市场天花板更高、盈利更好;中国制造世界第一,竞争优势明显;同一行业,海外出海业务占比高的公司业绩成长性普遍好于国内。今年以来对持仓公司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出海业务占比不低于30%,越高越好。

05-15 07:37

实在讲,很多投资者都没有看清楚当下及未来的A股市场会怎么走的问题。在我看来,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投资者自己认知力方面的问题,我也知道大多数投资者在心里并不服气。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是这样看的,而且对我自己更是这样看的。实在讲,当下的A股市场存在很多投资良机和投资风险,关键在于投资者的认知力、对自己投资行为的正确预判力和自我调控力。2024年以来重仓股都处于稳定上涨和合理估值状态,一些尝试建仓的个股处于小幅亏损状态、一些宽基指数基金(科创50指数ETF、沪深300指数ETF以及MSCI中国A50指数ETF等)的投资处于较大幅度的亏损状态。当下对我自己的投资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涨幅较大个股的基本面和市场情况做出相应正确的卖出决策。

05-15 07:09

在无法精准挑选到底部优质股的情况下,目前较为保守的策略是选择那些已经启动但涨幅不大的股票,例如那些月线或周线已显示买点一段时间,但总体涨幅仍在30%至40%之间的股票,这也就是所谓的“右侧入市”。在过去的熊市中,我并不推荐这种做法,因为存在被套牢的风险,可能导致接下来的连续跌破。然而,在当前明显的牛市环境中,尤其是有国家队的支持下,采取这种策略的风险相对较低。市场上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数量有限,多数已经有资金介入,而那些尚未表现出色的大多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总的来说,底部挖掘是熊市的策略,在牛市来临时不宜固执于此。现在应更多考虑如何安全且便捷地进入市场,调整持股或适时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