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5

$中国恒大(03333)$  重讀曹仁超的《論性》(寫於2018年9月8日)


1971年中國在非洲兄弟的抬轎下加入聯合國,香港的股民將其視為利好消息。彼時初出茅廬的曹仁超拿出僅有的18萬鉅資(當時的18萬元可以掃入3個建築面積約500平方呎的住宅單位),加上超過20萬元的margin借貸,興衝衝入市搶購1萬股和記股份,成交價每股38元。詎料股市把「好消息」當利淡來炒,恒指從406點反覆下挫至278點,歷時3個月,跌幅超過31%。


結果曹仁超被證券行強行斬倉止蝕,在扣除margin借貸利息、經紀佣金和印花稅等交易成本後,原本的18萬元本金只剩下1.8萬元。一敗塗地之後,曹仁超在《論性》一書憶述他當時做出了有異常人的舉動:「我立即在淺水灣舊酒店訂座,在周末宴請所有親朋戚友,一夜花掉8,000元,當時酒店經理問我慶祝什麽?我說慶祝自己第一次投機失敗!他當面沒說什麽,但我隱約聽到他跟鄰近的夥計說:『這個人『黐线』的』,不要招惹他。」(P.162)


三年後的1974年老曹又在同一隻股份身上栽觔斗,50萬元的股本分段買入和記股份,從7元開始建倉一直買到股價跌至3元,這一波的股價最低見1.1元,最終埋單計數本金跌剩10萬元,「自此之後,我老曹不再信價值投資法,轉而改信趨勢」(P.44)。 另一個改變是「從此以後不再借孖展」(P.163), 可以說是吸收“Once bitten twice shy”的教訓。


因借取margin而折戟沉沙的投資大師不能不提Benjamin Graham,他是股神Warren Buffett的老師,也是舉世公認的證券分析之父。話說1929年華爾街大崩潰之後的第二年,Graham認為股市最壞的時間已過,遂借取margin入市bottom fishing(撈底),all in後結果被綁,傳聞他當年的投資虧損高達50%,而道指要到1932年才真正觸底回升。


Graham提倡的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被後來的價值投資者廣泛採用,這裡的安全邊際不一定是股神所指的護城河,而是相對價值而言具有大折讓的價格,股價越低,安全邊際越高。只有當熊市期間股市泥沙俱下、股民不問價位拋售股票,投資者才有機會以低廉的地板價買入優質公司的股份。


若想以高安全邊際的價位入市,投資者必須具備超凡的忍耐力和膽識,再就是擁有可供買貨的本錢,所以投資者不管在牛市還是熊市都要保持「升市有股票,跌市有鈔票」的狀態。至於最後的投資成績很多時取決於「三分靠打拼,七分天註定」:「財富雖曰為自己努力的成果,但和天時、地利、人和不可能完全無關。請接受三分努力,七分天意想法。」(P.67)


史威德在《投資族譜》記載經濟學大儒凱恩斯 (John Keynes) 受幸運之神眷顧逃過破產一途:「一九三六年他(凱恩斯)購進足夠英國人食一個月的阿根廷小麥期貨到期,由於價格跌個不亦樂乎,凱恩斯無法『補倉』,只好硬著頭皮準備收貨,他計劃利用劍大英皇書院大教堂做倉庫,但仍嫌太小,容納不下他的小麥;凱恩斯於是出『茅招』,指該批已在碼頭的小麥不合規格,拒絕收貨。就在與阿根廷付貨人書信往來找公證人之際,小麥價格掉頭上升,凱恩斯終於能不必虧損在市場上賣出這批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