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暴”引发的随想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两天有一个叫刘学州的少年不幸选择了离开了这个世界,从小被亲生父母贩卖,寻亲成功后又被亲生父母二次抛弃,网络暴力更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人惋惜这么一个正值风华正茂时少年就这么殒灭在人世了……

网暴的人会因为他的死而新生怜悯之心或者有一丝愧疚吗?大概不会吧,他们做的仅仅是赶快删除评论或者注销账号。

人们会谴责这些喷子,但他们会永远存在。

偶尔我会雪球上发表一些我的想法和观点,我主要是想记录一下当时的一些投资操作或者想法,有时候看涨未必买入,看空未必清仓,这些或许是偶尔的情绪波澜,这应该算投资日记吧,想时间拉长以后,回头翻看,或许还能有些收获,压根儿没想和谁分享,更不想谁来评头论足,所以即使偶尔有粉丝关注我,我也会把他们拉黑,谢谢这些关注我的人(原谅我不想被关注),但你只要发表了观点,就会有人跟你不同,其中一部分就会因为你看涨看空观点而喷你,像我这么脸皮厚的人,也会对雪球上的喷子感到生气愤怒(我指的是那些不是提出反驳的理由而是上来就一句谩骂和攻击)我脸皮虽厚但也难免倍感压力,何况一个不经世事的少年呢?

后来读了一些书,经历多一些,越来越觉得人性之恶,并非某个时刻某个人某个群体某个民族某个国家才有的特征,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相。试想一下假定古人类基因突变带来的变化,产生两组人,一组人善,他们的特征:相信别人对自己好,并且自己也会对别人好,可以不求回报的舍己为人。一组人恶,他们的特征:不会相信别人对自己好,即使别人真的对自己好,也认为是出于某些目的或者利益交换,另外自己不会不求回报的对别人好,只要能占便宜就占便宜,即使自己偶尔对别人好,也是迫不得已或者出于某些目的。那么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群居社会生活,哪一组人的赢面更大呢?

生存资源是总是有限的,而人善一组和人恶一组是混居在一起的,假设一组分得一个面包(代生存资源,比如食物,水,繁衍机会,狩猎机会等),人恶的那组只要装饿,人善的那一组就会掰一小块给人恶的一组,虽然人善的那一组不至于挨饿,但人恶的那一组得到了更多存储起来,哪一天粮食绝收,人恶的那一组就活了下来,人善那一组中就会有人就挂了,他们连后代都没有,组员减少,每一轮竞争,人恶那一组他们就会获得组员扩大的机会,而人善那一组就会组员越来越少。

人类繁衍的历史N万年,现在留下来人都是恶人那一组的后代。当然,恶人之间也会有竞争,他们之间会有联合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竞争者的挂掉,他们又会内部分裂,形成新的联合和竞争。而竞争的手段越来越拉低下线,越来越不容易被识别。春秋时期诸侯之间打架刚开始都是要讲贵族礼仪的,要先双方挑好时间,约好地点,摆好pose,后来一方不讲武德,偷袭得手,另外一方就被灭国了,最后大家都不讲武德,手段越是阴狠毒辣,越是获得生存优势,恶语,中伤,污蔑异己者都是竞争手段升级,到战国,还总结经验演化出兵法来了,讨伐檄文更是要请水平高的人来写,污蔑骂人的水平也是越来越高。

回到刘学州事件上来,网络上的喷子,现实中大概是不敢当面骂这个少年的,成本太高,跑过去要钱的,当面骂万一把少年惹急了被少年捅一刀那是不划算的,当然他们更不会花时间花精力去调查这个少年是不是真的给亲生父母索要一套房,这也是要花成本的,网络上喷几嘴,太省事了。

当然少年从小就被教育要向善,书本上学的全是向善规劝的价值观,纵使这个现实社会一次次恶狠狠的教训了他,依然没激发他低层的恶来,依然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遗书也要将一部分存款捐出来,可歌可泣,令人敬佩。但倘若他恶起来,成为一个坏人,不敢说他的世界会变好,但或许不会对亲生父母的二次抛弃感到悲痛欲绝,不会因为网络喷子的谩骂诋毁感到难过,大概率不会选择轻生。世界有时候挺讽刺的,当你恶狠狠的回敬它时,它会突然变得温柔起来。孔老夫子都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好在最后觉醒了,反击了,但选择轻生总归还是不够恶得彻底,这不怪他,他太年轻了,太孤独了,没有人能安慰他开导他,自己要承担这么大的压力。虽然他的轻生的选择换来了舆论的反转,但我想说,不值得,特别是换那些所谓的世道人心。

人间有善恶,善少恶多,人性使然,善者未必有善报,恶者未必有恶报,通常伪善的他们还活得挺好。人生是自己的,不要期望他人对你善,也不必担心别人对你恶,不在意或者你更狠更恶,都能使你活下去…..

突然想起周华健的歌来: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狠狠面对人生每一次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