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结果,更是原因——读《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查理·芒格说过:“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因为时常担心自己可能会变得更穷,所以一口气读完了《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这本书。

作者是印度的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和法国的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们逻辑严谨,又注重实证,像庖丁解牛一样,通过一步步的追问,从温饱、健康、教育、家庭、创业、贷款、政治政策等多个方面对贫穷进行了全景式的剖析。

他们笔下的“贫穷”,颠覆了之前的许多认知。比如:

贫穷是因为吃不饱饭吗?

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实际上大多数人都能吃饱饭;另一方面,即使在可以吃更多的情况下,穷人似乎也不愿意那样做。出人意料的是——“穷人在选择食品时,主要考虑的并不是价格是否便宜,也不是有无营养价值,而是食品的口味怎么样。

穷人为健康花了很多钱,但是为什么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

作者告诉我们,其实谁不是这样的呢?大多数人都跟穷人一样,“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只是面对难题时,比穷人选择更多,而且往往会在环境的“助推”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剂。下水道自行运转,我们甚至不知道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大都相信医生会尽力为我们服务,公立医院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孩子接种疫苗(公立学校不接收未接种疫苗的孩子)。

贫穷是因为不努力吗?

显然这并非答案的全部。由于条件所限,要做成一件事,穷人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而且基于供求关系变化的规律,穷人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越努力,越受挫。

穷人为什么不攒钱变富?

实际上许多穷人也在拼命攒钱,比如在印度就会看到一些人家的房子,并非一次性全部建成,而是一点点地盖,有的有四面墙却没有屋顶,有的还只有一两面墙。作者阿比吉特家过去有过一个司机,他的房子一盖就是很多年,一次只垒100块砖。

问题的根本在于,攒钱需要极好的自我控制,这对谁来说都是件难事。

为了每周或每月都能存下钱,穷人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克服自我控制问题。然而,自我控制就像一块肌肉:我们用这块肌肉时就会感到劳累,因此穷人很难存下钱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穷人还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而由压力产生的皮质醇会使我们做出更冲动的决定。因此,穷人只能以更少的资源完成更艰苦的任务。

了解了这些贫困的真相,说实话,挺灰心的。有时候,可能还是大多数情况下,穷,就是因为穷;贫穷是结果,更是原因。必须借助外力“扶贫”,才能走出这一恶性循环。

那么,除了“扶贫”,为了摆脱或避免贫困,个人有哪些需要注意或借鉴的呢?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悟是:

1、可以还没富,但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穷人;

2、尽可能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哪怕挣得不多;

3、尽可能走出去,到大城市去,不仅是因为机会多,更重要的是,富裕地区往往会有“无形的助推力”,让你在不用付出更多信息、心理、资金等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做出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