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我们退休了(持有银行股躺平)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8回复:855喜欢:386

两年前,我和太太制定了【2023年退休计划】,希望在35岁这个尴尬的年纪,主动改变,过上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远离互联网这个无比内卷的行业,逃离一线城市,去海边小城享受慢生活。

两年的时间发生了许多事:疫情反复、经济下行、房价下跌、公司裁员、太太做手术——计划总是伴随着各种未知因素。

尽管最终的资金总量没有达到计划的数额(少了10%左右),但我们还是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到了该走的时候。最终也得偿所愿,在惠州的海边成功FIRE。

▲从深圳移居到惠州海边

FIRE:即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缩写,指财务独立,提前退休。财务独立并不表示财务完全自由,我个人觉得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在完成这个小目标之后,我想把我们的整个FIRE历程做一次复盘和记录。

1、为什么提前退休?

在工作了十几年之后,我们对生活的意义进行了重新思考:不能任由职场继续透支我们的生命,人生太过短暂,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去追逐更有意义的事物。

我们更希望获得相对的自由,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做我们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再不会被人评估、定义,一切全由自己说了算。

当然,梦想不能脱离现实。一切要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

理想状态:不上班,依然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以此覆盖日常开销。

通过计算发现,我们的被动收入足够用于日常消费,于是我们便毅然选择提前退休,走上FIRE之路。

2、退休后的经济来源

FIRE之前,我们对家庭资产进行了重新配置:购买一套惠州海边的房产用于躺平自住、出售一套深圳小户型房产用于低风险理财(原有两套,卖一套留一套)。

我们最终的资产清单:一套深圳小户型房产、一套惠州房产、理财资金若干。

基于现有的资产情况,构建出了我们的基础资产模型

如上图所示,深圳房产用于收租,租金可抵消月供以及我们的社保支出;理财资金全部用于持有低风险的银行股(四大行),通过每年的定期分红,获得稳定持续的现金流,覆盖日常生活支出,若有盈余则继续买入,增加持股数量。

基础资产模型下的理财收益率大概在5%-6%之间(包括分红+打新),且需要超长期持有(考虑到股票除权等因素,5年以上的周期才有明显盈利效果),但胜在稳定、安全。

在基础资产模型之上,再通过探索新的赚钱方式,获得主动收入。主动收入将用于进取型风险投资,期望获得额外收益,这便是探索收入模型

新的赚钱方式更倾向于灵活自由的形式。(以下是我们想到的几种方式,但有待实践验证)

基础资产模型是我们能够退休的基础,而探索收入模型,则可以进一步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以及满足我们的附加需求,例如支付我们的旅行费用。

FIRE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而是提供给我们更多选择。

3、退休前的准备

从职场上班族转变为FIRE或半FIRE的生活方式,心态上会发生很大变化。而且一旦脱离职场久了,很难再次回归。所以这一定是一个慎重考虑之后的决定

我个人觉得FIRE有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心态和金钱,缺一不可。(心态甚至比金钱更重要)

此外,对于FIRE的难度大致为:有娃家庭>丁克家庭>单身。我和太太不打算要孩子,所以躺平这件事对我们而言难度适中。

我们在FIRE之前做的准备工作,大致包括:

(1)制定计划

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一座城市,计算退休所需资金,设定时间点。

(2)攒钱

存钱、理财,努力向目标资金迈进。

(3)资产配置

对家庭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买卖房产,配置资金账户。

(4)实施

辞职,处理社保、户口等相关事务。开启FIRE之路。

▲个人缴纳社保

我们目前是以灵活就业方式缴纳社保,交最低档养老+深户一档医疗,每人每月891元。

4、搬家到海边

8月初,我们搬进了惠州海边新家,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小区门口的沙滩

从家走到小区门口的沙滩,大概要花费12-15分钟,随之而来的是,买菜、收快递的不便。不过,海边的风景确实很美,仅此一条理由就不会让我后悔。

▲新家的客厅

从收楼到装修、添置家具,前后历时大半年时间,至此,新家的建设总算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两个人两只猫的快乐生活。

未来的文字里,我想更侧重去记录在惠州海边躺平的日常。

5、起点,而非终点

FIRE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切尘埃落定,恰恰相反,生活将重新回到起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对我们而言都有不小的难度和挑战。

但我们未来的生活注定会有不同往日的乐趣,将会有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人生等待着我们。

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或是去远行,去看外面精彩而不同的世界。去阅读,去运动,去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去真真切切地感受周围,做真实的自己。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何不让它任性一点?

$农业银行(SH601288)$ $中国银行(SH601988)$ $招商银行(SH600036)$

精彩讨论

forcode2023-08-26 10:31

我预测,10年内,这两口子将重返职场,到时候将面临找工作没人要、只能降低身价的局面。最大的问题是,投资理财能力不过关,投资主要靠买银行股就是一个信号------缺乏保守谨慎,不适合做投资。没有10年以上年化6~8%以上投资收益率的持续盈利记录,不要轻易选择这条路。

datunxk2023-08-10 12:28

我觉得可以找个保安干干,也能挣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蛤蟆与狗2023-08-10 12:11

不要小孩的婚姻后期维持不住,建议离了独自躺平

肖恩她爹2023-08-26 19:44

作为过来人(36岁时夫妻俩离开职场彻底躺平,1年后移居海外),我说一下躺平后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想到哪说到哪,供楼主参考。
1)时间可以增厚感情,也有可能会消磨感情。夫妻之间最好能有一些相同的爱好,无论是运动、K歌、旅游或其它什么项目都可以,否则在没有孩子牵绊的情况下,少了之前的社交,长时间单独相处对夫妻感情不一定是好事。
2)人们想要的生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现在想像的生活,第1年大体上没有问题,但过个2、3年你可能就觉得无聊了。加上身边同学朋友之类的对比,有可能会对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
3)投资理财获得稳定现金流的难度其实一点也不小。楼主可能觉得四大行现在很低估,目前股息率也很高,但这些都是静态的。大到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小到公司层面,环境都是会发生变化的,从长期来看无论哪个层面发生黑天鹅的概率都是存在的。几年前的$中国信达(01359)$ $建设银行(SH601939)$ 等很多港股的股息率也一样很高,我也曾经重仓过,确实很稳妥地收了2年息,但结果是每年本金都亏上几百万。在拿了股息亏了本金的情况下,你是否还觉得这是“稳定的现金流”?
4)意外保障的问题。目前国内的社保是不够的,建议还是要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份重疾险以防万一。当然,如果除自住房外可投资投资达到了一个小目标,其实买不买都无所谓。

捡垃圾的小花苟2023-08-10 12:25

前提是1.不要娃,2.能耐得住寂寞。大部分人想远离大城市,最后会发现实际大城市的喧嚣才是能让你不会闲的蛋疼胡思乱想的良药。

全部讨论

我预测,10年内,这两口子将重返职场,到时候将面临找工作没人要、只能降低身价的局面。最大的问题是,投资理财能力不过关,投资主要靠买银行股就是一个信号------缺乏保守谨慎,不适合做投资。没有10年以上年化6~8%以上投资收益率的持续盈利记录,不要轻易选择这条路。

2023-08-10 12:28

我觉得可以找个保安干干,也能挣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不要小孩的婚姻后期维持不住,建议离了独自躺平

2023-08-10 12:25

前提是1.不要娃,2.能耐得住寂寞。大部分人想远离大城市,最后会发现实际大城市的喧嚣才是能让你不会闲的蛋疼胡思乱想的良药。

2023-08-10 21:23

雪球什么时候都是一帮子催生大妈了,看人家不生娃太爽了?一个个地心理不平衡,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定要按你的设定过日子!

不要孩子建议离婚。换着玩。我一朋友就这样。一年换几个玩。

评论区一堆没孩子什么的,人家享受生活你们酸了吧,有孩子又怎么样?你们死的时候难不成因为有孩子就不会死了?人一辈子体验完了就没了,所谓的传承都是扯淡,人类自己能不能再活5000年都是个未知数,反正都是要毁灭的

2023-08-12 05:25

从评论区你就可以发现人的恶臭,没能力的在谩骂中透露着羡慕,没行动力的用道德来企图他人行动来给予自己安慰,人生没有后悔,选择了就应该获得对应的利弊,应对它。管别人怎么说,他们又不跟你合伙一起干,fxxk off,干自己的事去就行了

首先,不要孩子,少社交,这两个长期看,不容易做到。
其次,两个人,这个5-6%收益率,大概要一千万左右才够。
还有,配置到红利ETF,长期看远远强于配置银行股。
最后,考虑买一些医疗保险作为社保补充。
人生的稳定,在于未雨绸缪,祝你好运。

2023-08-10 12:29

有娃和没娃在生活地点的选择上是迥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