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软件行业的一些争议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前几天看到一篇关于中国软件行业发展阶段的文章,内容如下:

“中国ToB软件服务的拧巴状态,根本原因来自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幻觉,认为在生产组织上,美国的模式可以复制到中国来。

须知,中美软件发展存在极为巨大的代差:

——人均企业软件开支有50倍的距离;

——母语Web网站数量存在35倍的距离;

——在过去30中,IT投资强度比例长期保持在6倍以上;

——历史累计IT投资差距,可能在100倍;

——历史累计软件投资差距,也可能在百倍;

——软件企业人均产出有30倍的距离。

整体上,中国现在的软件发展模式,还停留在美国70年代末的发展水平,即以”编程服务”为主要模式,软件产品和软硬件一体化为相对次要的辅助。

中美之间这差不多50年的发展阶段性距离,是历史发展阶段决定的,等中国达到美国类似的软件投资积累量和人均量时,今天美国可行的模式也许就在中国可行了。但在还有数量级差距的时刻,强行复制,必然失败。

毕竟美国的软件行业,也是从定制外包开始的,这个阶段他们也经过了30年,打下基础,才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我们定制外包阶段,可能要走更长的时间。

底层的市场化结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影响,也有巨大影响。过于宏大,暂不讨论。

中国互联网软件近20年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错觉,认为企业服务软件也可以快速赶上。其实ToC和ToB内在逻辑完全不同。各国人民消费类似,但是生产过程截然不同。一个已经脱离农业社会四五代人的社会的组织方式,和一个刚刚脱离农业社会半代人的社会组织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软件本身是社会生产过程标准化后的产物。刚刚脱离农业社会时,生产过程依然极不统一,此时不要说软件无法有统一接口,就连各企业自己的业务过程和管理人员,都是没有“标准件”的。

信息中介服务极不发达,那用软件来实现这些统一接口,提高信息中介服务效率,自然也需求不足。只有经过长期的市场博弈,形成了事实标准,才有可能有标准化的软件。

只要中国的销售还是白酒驱动的,SaaS就不可能成为主流。只有大家基本上都不喝白酒了,农业社会的回忆已经淡出家族记忆的时候,中国的软件行业才能迎来较高的人均产值和利润率。

因此,痛惜于为什么软件服务商不去用SaaS服务模式,是”何不食肉糜”。一个事情,如果行业里拼出来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百个,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年,都摸索不出来,那一定不是这些人不用心不聪明,而是幻想中的”理想”模式,它就是行不通的,它就是不匹配当前的生产发展现状的。

中国的ToB软件发展,还需要至少一代人(30年)以上的发展,才有可能进步到标准化产品分发为主的状态。

其实30年也不长。回头想,1994年还是历历在目的。Live with history(接受并承认历史事件的存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并学会与之共存)。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

虽然现在中国的科技行业,尤其是软件行业的利润,跟GDP的比值,与美国相比是非常低的,而且低得离谱。

但我坚信,这只是暂时的,不会永远这样。巨大的鸿沟往往产生巨大的收益。这就是逆向思维,这就是投资。

硬科技(信息产业)无非两块:硬件设备(如英伟达amd等)和软件应用(如微软Meta等)。

目前无论是在硬件端还是在软件端(尤其是软件端),我们与美股都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差距越大,代表着成长的空间越大。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过程中贯穿着两场革命。一场能源革命,一场信息革命。中国不仅要在能源领域重塑世界格局,更要在信息科技上打破美国的全球垄断地位。信息产业的竞争才是中美两国的巅峰对决。

美国靠着芯片设计规范与软件设计规范等专利垄断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红利,造就了纳斯达克七巨头。

而在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之后,以华为为核心的中国企业已经突破了美国在信息产业的专利壁垒,构建了全球信息产业第二底座。

中国有人民币汇率低估优势和政府大量投资经济基础设施,以及补贴私企的优势。在有了信息产业第二底座后,未来十年之内,美国的科技霸权将不复存在。而美国资本市场的泡沫也必将破裂,他的纳斯达克科技七巨头也会大幅缩水。这个时间在十年之内,也就是2034年之前。

而届时,中国版的科技七姐妹将领导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无论是硬件芯片还是软件科技,世界前三的公司必将都是中国企业。

以史为鉴,当初美国的软件股先是搭上云计算,逻辑改变,暴涨!现在又搭上AI,又暴涨!

毫无疑问,中国软件行业的未来趋势也是在云端、SaaS化,这个是必然的趋势。云计算就是互联网的一种延伸,保证用户可以使用云端的计算资源,包括CPU处理器和存储器(内存和磁盘),让电脑第一次摆脱对硬件的束缚。

按这个思路,第三代互联网一定是让万物尽可能的摆脱对硬件的依赖,进入一种全息互联的模式…互联网的尽头是万物互联,万物互联的尽头是超级人工智能。

谁能把这个做好谁就具备颠覆性意义,比如颠覆传统芯片硬件模型,用软件不断吞噬硬件。再比如让万物连接云端,将硬件智能化,并将硬件软件化…

虽然现在还有些重要的争议或迷雾,但投资不能没有情怀,尤其是投资科技股。我相信,全面完成工业化后的东亚大陆,必将恢复农耕时代独领风骚的荣光,并领导全世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若能通过对国运趋势以及产业趋势的把握,肯定了争议点的确定性,那么目前市场所担心的折价就会在后续的证实中不断溢价。

数字经济和AI产业浪潮下,我相信中国的软件行业,一定会诞生出一批超级大牛股,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