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住什么?——兼谈一个不亏损策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9喜欢:1

长假期间,闲来无事,对几年来自己的股市交易,作个回顾思考,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路。

没有精准的技术分析方法,也没有高大上的价值投资教条,一切都从实际出发,以市场数据分析为基础,加上自己的思考,采用一种傻瓜式存款模式参与市场。

如果认可文中的说法,你就点个赞;如果质疑文中的数据,可以自行采集,重新测算一回。

一、打新收益率

打新,是股市政策性福利,人人都想争食,可惜中签率很低。

科创板,网上网下分配比例约35:65,

除科创板外,网上网下分配比例90:10(其中发行量2000万以下的,网下无)。

统计网上打新的收益情况,为便于计算,假设每次申报1万股,需10万市值(个别新股发行,申购上限不足1万股,不再调整计算,影响 甚微)

科创板,取首日收盘价;非科创板,取开板日中间价,用以计算参与市值的收益率。

2016年:

沪市,上市103家,筹资1019亿,开板时增值1855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1059.46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125.73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1855*90%/10594.6(对应市值)=15.75%。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6.775%,单次累计收益率19.04%,单次收益率0.18%(对应申报市值)


创业板,上市78家,筹资258亿,开板时增值1046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876.60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005.86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1046*90%/8766(对应市值)=10.74%。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2.064%,单次累计收益率14.44%,单次收益率0.19%(对应申报市值)


中小板,上市45家,筹资225亿,开板时增值522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1020.60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242.71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522*90%/10206(对应市值)=4.60%。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1.455%,单次累计收益率6.07%,单次收益率0.13%(对应申报市值)


深市的收益率这么计算更合理:(1046+522)*90%/10206=13.83%,

如果沪深各配10万元市值,那么总体收益率为(15.75%+13.83%)/2=14.79%。

因为配置市值比较小,所以,每到打新时,市值的利用率比较充分。

如果从单次申购的收益率来看,0.18%、0.19%、0.13%,平均单次收益率0.167%,单次申购累计收益率:19.04%、14.44%+4.6%,沪深两市完全一致,19.04%。

单次和整体收益率有差异,是由于算术平均和加权平均的差异。对于单个个体来说,合理配置市值,收益率完全可以按19.04%来估算。

2016年的新股发行,从暂停,到试探性发行,到逐步恢复常态,到年底的加速大量发行;回到那个时点看,管理层提出,要解决新股堰塞湖的难题,市场预计:2017年的新股发行,要超过400家!

那么,简单推算,如果维持单次发行收益率0.167%不变,那么全年收益率:0.167%*400/2=33.4%,如果大幅下降到0.100%,那么收益率为20%。

这,意味着,如果买的股票今后一年不涨不跌,可以获得20%-33%的打新收益;

如果持股保持跟指数一致,今后一年市场跌20%-33%,账户里市值很可能不会变动。

市场经历2015年的股灾,16年初的熔断,2017年继续再次股灾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时点上,我愿意赌一赌,本益比很吸引人,值!

(注:开了5个账户,借贷一笔资金投入,打新!2017年初,买农行平安银行中国平安潍柴动力亨通光电,直到2018年1月底2月初,出脱,还款)

2017年:

沪市,上市214家,筹资1377亿,开板时增值2514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1240.44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459.57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2514*90%/1459.57(对应市值)=15.50%。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8.92%,单次累计收益率17.92%,单次收益率0.08%(对应申报市值)


创业板,上市141家,筹资523亿,开板时增值1403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1106.34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326.75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1403*90%/11063.4(对应市值)=11.41%。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3.21%,单次累计收益率12.22%,单次收益率0.09%(对应申报市值)


中小板,上市81家,筹资405亿,开板时增值826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1260.19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567.98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826*90%/15679.8(对应市值)=4.74%。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2.00%,单次累计收益率6.07%,单次收益率0.07%(对应申报市值)

深市的收益率这么计算更合理:(1403+826)*90%/15679.8=12.79%,

如果沪深各配10万元市值,那么总体收益率为(15.50%+12.79%)/2=14.15%。

虽然2017年确实大量发行,但打新参与人数大幅上升,单次收益率大幅下降,整体收益率与2016年基本持平。

(注:2017年参与了所有打新,累计申报:沪市1530万股,深市954万股,市值利用率比较高)

2018年:

沪市,上市57家,筹资873亿,开板时增值1187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1293.04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330.93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1187*90%/12930.4(对应市值)=8.26%。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3.93%,单次累计收益率6.88%,单次收益率0.12%(对应申报市值)


创业板,上市29家,筹资287亿,开板时增值463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1139.03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227.75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463*90%/11390.3(对应市值)=3.66%。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1.03%,单次累计收益率3.57%,单次收益率0.12%(对应申报市值)


中小板,上市19家,筹资226亿,开板时增值283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1265.18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346.00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283*90%/12651.8(对应市值)=2.01%。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1.17%,单次累计收益率1.91%,单次收益率0.10%(对应申报市值)

深市的收益率这么计算更合理:(463+283)*90%/12651.8=5.31%,

如果沪深各配10万元市值,那么总体收益率为(8.26%+5.31%)/2=6.79%。

2018年发行量大减,基本维持常态化每周2家的水平,整体收益率也大幅下降。

(注:2018年参与了所有打新,累计申报:沪市531万股,深市161万股,市值利用率比较低)


2019年1-9月:

沪市,上市41家,筹资414亿,开板时增值541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1228.94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274.36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541*90%/12289.4(对应市值)=3.96%。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3.32%,单次累计收益率3.71%,单次收益率0.09%(对应申报市值)


科创板,上市33家,筹资472亿,开板时增值674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288.54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310.15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674*35%/2885.4(对应市值)=8.18%。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1.86%,单次累计收益率8.18%,单次收益率0.25%(对应申报市值)

如果开通了科创板,基本都是顶格申报,打新收益:674*35%/310.15万户=0.76万元,此为单账户户均收益,目前来看,市值15万元已足够,约5%收益。


创业板,上市34家,筹资214亿,开板时增值364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1003.90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235.01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364*90%/10039(对应市值)=3.26%。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0.98%,单次累计收益率3.54%,单次收益率0.10%(对应申报市值)


中小板,上市19家,筹资302亿,开板时增值357亿,

单次平均申报股数1445.64亿股,平均申报账户数1383.84万户,

网上打新整体收益率:357*90%/14456.4(对应市值)=2.22%。

按单次看,

单次累计中签率1.74%,单次累计收益率1.64%,单次收益率0.09%(对应申报市值)

深市的收益率这么计算更合理:(365+357)*90%/14456.4=4.59%,

2019年继续常态化发行,每周2家的水平,自7月开始,加上科创板发行,有所加速,至今已相当于2018年全年的发行数量。

(注:2019年参与了所有打新,累计申报:沪市489万股,深市268万股,市值利用率比较低)


打新,中签率很低,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实际上就拼申报流量,累计到一定程度,基本就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率。

二、门票持股收益

为了打新,必须持有一定量股票,一个账户中,市值过高,利用效率就降低,市值过少,利用率上去了,但打中的机会降低了,所以要平衡这两个因素,合理持有市值。

打新有收益,但必须维持门票股不跌,否则,打新收益不足以弥补门票股下跌,得不偿失必心累,所以要选择稳定无下跌空间的品种持有。

2017年,持了那几个股票,除了亨通光电,其他品种都在10倍市盈率以下,希望只要能维持不跌就成功了。

在门票股选择上,当然首选银行股,因为市盈率很低。

证券报有文章指出,四大行5年实际收益超高1倍,年化收益16.7%左右;

前期我也发帖,类似观点,但有人指出,2014年市场在低位,银行股这个升幅说明不了什么,那让我们从2017年开始,来看看有什么情况。

2017年首日,买入了农行,3.10元,当时净资产约3.80元,折价较多,认为风险不大。

14-16年,连续三年业绩0.55元,无增长,市盈率5.64倍,预期收益率17.74%,

17年业绩0.58元,18年0.59元,维持5%左右增长,假设19年业绩0.59元,无增长,

市盈率5.86倍,预期收益率17.05%,最新净资产4.72元,依然折价多,估值基本无变化。

17年以来,农行分红0.52元,价格升3.46-3.10=0.36元,总收益0.88元(假设分红不再投入),收益28.4%,目前持股成本变为3.10-0.52=2.58元,

同期指数,从3106点跌至2905点,跌201点,-6.47%。

我的实际操作,2018年2月初抛出,3月初回补,约得0.40元差价,

2019年4月初抛出,约3.80元,加码了大小平安,与目前价差约0.34元,

所以实际交易中,总获利0.88+0.74=1.62元,约52.26%,大概年化15%吧,跟ROE水平相当。

目前,持股大小平安,就这两个票,然后打新。

为什么持股不动少动,根本原因在于,预期收益率比较高,能达到10%以上,就当存银行,无需折腾,已远远超过银行理财收益率。

大部分人看不起银行股,因为少波动,少机会,但是,有多少人,收益能赶得上银行板块,5年能升1倍?

持股+打新,这几年维持了很高的收益,这是政策引导,如果这种情况下,还能投资亏损,该要有多大努力啊?

总结一句话:无需技术分析,不搞价值投资,盯住预期收益率,

存款放在高收益低风险品种里,预期有两位数的生息率水平,何必要折腾呢?

(注:2017年因为在交易中添加了发酵粉,这几年的回报膨胀到十几倍,意外惊喜)


希望这个思考能带来一点点启发,祝大家今后投资顺利!

@今日话题

$中国平安(SH601318)$ $平安银行(SZ000001)$

全部讨论

获益匪浅。我也是开了两个不同名的账户打新。
另,发酵粉是指加了杠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