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视点 | 积攒合力 静待突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目前市场悲观情绪主要来自长期问题的短期化,内部经济结构转型、外部全球竞争格局加剧、区域冲突越发紧张、中美竞争与博弈更是会长期持续。10月底在万亿国债增发的支撑下,市场开启反弹,快速轮换特征十分明显,市场仍处于积攒合力的阶段,需待新主线出现;我们依旧看好与长期转型升级相关的成长方向,包括生物科技数字经济等相关条线,同时超跌优质个股也进入了绝佳的配置区间,另外港股后续投资的机会开始逐步大于风险,建议开始关注。当前结构性的机会始终存在,而优质稀缺资产的价格由于非理性的下跌出现了极好的位置,无论长短布局都是机会高于风险。

市场回顾

10月A股市场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破位杀跌;月底在万亿国债增发的支撑下,市场开启反弹。最终,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月度分别收跌 2.95%、2.43%、1.78%、1.51%。宽基指数方面,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分别收跌 3.81%、3.17%、2.86%、1.80%。万得全A跌2.16%。年初至今,指数已全线收跌,创业板指一度跌超21%,最终收跌 16.13%。万得全A年内跌 3.54%。

行业表现方面(以申万二级行业为例),本月乘用车、黑色家电、生物制品领涨,涨幅分别为 7.85%、7.72%、7.44%,通信设备、专业服务本月均跌超 12%领跌,其后数字媒体、酒店餐饮跌约 10%。年初至今,黑色家电超越游戏,涨幅45.98%居首,游戏涨幅则进一步收窄至30.48%,其后航天装备、通信服务涨幅分别为 23.90%、23.21%;酒店餐饮、光伏设备、能源金属仍领跌,跌幅分别为38.25%、36.69%、32.95%。

策略展望

10月国内市场走势低于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国庆节后加仓的资金承受了预期外的巨大压力。抱团的高股息板块补跌可能是市场底的信号,市场自身反弹动能已经具备,但还需要投资者更多的信心来配合。

月末以来的反弹呈现了快速轮动的特点,说明市场还没有找到突破口,尚未形成合力;暂时缓解了市场各种风险进一步扩大的压力,但目前看,投资者情绪有所好转,却依旧不高。

我们认为目前市场悲观情绪主要来自长期问题的短期化。从内因看,内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老交替是需要以十年为单位逐步完成,不仅不能一蹴而就,还要经历反复地折腾,投资人显然对此准备不足;从外围环境看,全球竞争格局加剧,区域冲突越发紧张,我们与美国的竞争与博弈更是会长期持续。这些问题短期都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有阶段的缓解或紧张,情绪也只能阶段的好转。

目前看来,11月最大的变化是中美关系进入了阶段性的缓和:一方面高层之间的互动表现出了向暖的趋势,10月中美经济领域工作组举行第一次会议, 11月中国访美预期,均传递积极信号;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到了尾声,利差高点已见,市场对流动性回流中国的预期在加强,汇率和息差压力都会明显缓解。

这种缓解有一定的持续度,对中国来说是难得的喘息期。且经历了疫情后一年的多方面准备,包括宏观的政策及微观企业的投入,未来一年应会见到一些积极成果,中国相对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优势也会有所体现,比较优势或可带动市场情绪出现持续走暖的趋势。

国内看,宏观政策面的呵护十分明确,各种保障经济和权益市场的相关政策一直在推出,情绪价值虽然在递减,但产生的实际影响会累积;另外3季报的财报季压力解除,短期市场被业绩引导的悲观情绪也有所缓解,且有两个月以上的窗口期。每年11月也是主要机构投资人制定新一年投资策略的时间段,在未来看好的方向上会有资金的实质性流动。

结构上看,如前所述,市场底部反弹的快速轮换特征十分明显,市场仍处于积攒合力的阶段,需待新主线出现;我们依旧看好与长期转型升级相关的成长方向,包括生物科技数字经济等相关条线,同时超跌优质个股也进入了绝佳的配置区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前我们很少提及港股的投资机会,主要是对中美摩擦导致的风险有所警惕。但若中美阶段性缓和,那么最为受益的应是此前受损最大的港股,流动性若出现明确回流信号,对于港股来说便是最好的投资时机。目前看来,香港政府继续在流动性上发力;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长期利好信号明显。港股后续投资的机会开始逐步大于风险,建议开始关注。

正如我们季度观点中强调的,结构性的机会始终存在,而优质稀缺资产的价格由于非理性的下跌出现了极好的位置,无论长短布局都是机会高于风险。

公司声明

本材料为北京和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和聚投资”)发放,材料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材料所登载产品的历史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任何保证,北京和聚投资不对使用本材料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关注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本材料版权归北京和聚投资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转载或给第三方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