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0回复:8喜欢:39
转:《乌合之众》这本书中的30条精彩观点:
••
1、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2、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3、群体只会干两种事—一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4、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偃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5、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6、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7、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8、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9、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同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
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10、数量,即是正义。
11、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12、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
13、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梵烧宫段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动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届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人类的机体的确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愿望受阻的群体所形成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这和激愤状态。
14、一个国家为其年轻人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国家未来的样子。
15、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那些乱象在洋面上的表象。
16、昨天受群众拥戴的英雄一旦失放,今天就会受到侮辱。当然名望越高,反应就会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就会把末路英雄视为自己的同类,为自己曾向一个已不复存在的权威低头哈腰而进行报复。
17、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
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
18、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易辞、吉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19、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只是人类思想无形的变化造成的有形的后果而已。
20、独立的个体具有控制自身反应行为的能力,而群体则不具备。
21、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
22、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23、群体总是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善行感动!在他们看来,仁慈善良只不过是软弱可欺的代名词。
24、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25、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
26、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疑。
27、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播动他们。
28、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
29、但凡能够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他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各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
30、文明向来只由少数知识贵族阶级而非群体来创造。

全部讨论

05-17 19:10

05-17 12:38

05-17 10:39

精彩,从众心理诠释的清晰

05-17 10:34

05-17 08:40

马克

05-17 07:56

05-17 07:03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