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3喜欢:12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作者:景桥先生来源:你的景和我的桥


6月22日,又是一年端午。

011276年,南宋德祐二年,文天祥以右丞相之职,奉命出使,与元议和,试图挽救风雨飘摇中笙歌燕舞的宋王朝。元朝丞相伯颜,居高临下,态度不可一世。文天祥针锋相对,当面痛斥,毫不退让。伯颜恼羞成怒,下令扣留文天祥一行,全数押解元大都燕京。北行至镇江,文天祥逮住夜防空挡,侥幸逃脱。但不久,谣言四起,反说文天祥是元朝派来劝降的。数番死里逃生,又遭谣言中伤,文天祥心力交瘁。是时,恰逢这一年五月初五端午,他奋笔写下《端午即事》,剖明心志: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那一刻,他想起了1600年前的屈原,无限怀念、深度共鸣。是啊,为国尽忠者,现已苍苍白发,想要从灵钧(即屈原)处寻获慰藉,可惜三湘远隔千里之外。那一刻,他俩心心相印,隔着生死,灵魂融为一体。02也许,屈原自己都没想到,当他义无反顾决绝沉向汨罗江心时,他会为华夏子孙,遗留一个千年不变的节日——端午节。上下五千年,一人代表一节,传承不灭并与之合体,历史仅此一例。人们总是不厌其烦,传颂他的精神,讲述他的故事。这是为何?无非是因为他浓烈的家国情怀——这也正是端午的“节魂”。在披挂出征、主导变法、纵横外交等各种努力后,屈原终发觉,腐朽糜烂的楚国,早已摇摇欲坠。而他,因奸佞的谗言见疏,左徒、三闾大夫(相当于副总理)官职先后被免,并被放逐江南,长达16载。在烟雨莽莽的江南,他空余爱国之心,难觅报国之门。他的悲愤,只好化作滔滔文思,传下不世名篇《离骚》《天问》《九歌》。面对歧路曲折,他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楚国沉沦,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面对民众苦难,他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面对千难万险,他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个曾被救国使命耽误了的大诗人,开创了辞赋先河,被后世誉为“中华诗祖”“诗魂”。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日,秦军攻破楚国都,极度苦闷、完全绝望、心如刀割的屈原,愤然自沉汨罗江,时年62岁。03听闻屈原以身殉国,附近的老百姓,纷纷赶来营救。真身何处,魂归何方?楚人悲愤、哀伤。有渔夫若干,划船来回穿梭打捞。有渔夫,担心鱼虾蟹吞食屈原真身,于是将饭团投入江中。更有老医师,端来雄黄酒倾倒入江,试图药晕蛟龙,使其不能伤屈原。而这些,逐渐演变成为端午节“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屈原以死明志,知其不可而为,冀望用自己的死,唤醒楚人的血性,激励楚人的抗争,鼓舞沉沦的人心。但他的死,终究没能打动末日狂欢的楚国王室贵族。55年后,秦灭楚。他打动的,只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千载以下,朝代更迭,时移俗易,但那些纪念从未间断,关于歌颂、仰望、祭奠的千古传唱,从未停歇。无私无畏、忧国爱民、拼死抗争、舍生取义的屈原精神,经受历史长河的淘洗冲刷,彪炳千秋,愈加璀璨。就像那颗心形的粽子,粽叶青、糯米白,一青一白间,寄托了人民心灵深处的无限敬仰、思念和希冀!04而文天祥,和屈原的精神交集远不止一次。他的一生,似乎就是屈原精神的再次悲情演绎。据考,他生于五月初二,注定一生与端午结缘,流传下来的端午言志诗亦多达6首。1256年,年仅20岁的文天祥,以一篇万字雄文,被宋廷取为状元。1274年,宋廷危在旦夕,诏令天下勤王。时任江南西路提刑(相当于厅级)的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兵万余,进卫京师。朋友制止他,说元军三路南下,这万余乌合之众,无疑以卵击石。他回答:

“国家如今危急,却没有一人一骑入京,我深感遗憾。之所以自不量力,以身殉国,是希望振奋天下忠义之心啊。”

原来因此,才振臂一呼。正如他的《端午感兴》所言: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他深深痛恨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不久,战败。但他矢志不渝,辗转东南,在赣州、在福州、在漳州、在南岭,千里苦战,九死一生,试图扶大厦于将倾。这期间,他的母亲及唯一的儿子先后死去。此时心境,恰如他另一首《端午感兴》: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风雨飘摇,天涯渺茫,故都何在,家国何在?1278年冬12月,因为叛逆泄密,文天祥在潮州被擒。不久,押解至潮阳。元军许以丞相之位招降,文天祥掏出一首诗,权当作答。这便是名垂千古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05刚一被抓,文天祥便要死节,他毫无迟疑,吞食了一把龙脑,不知为何,只是昏迷。这时,活着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劫难,偏偏想死亦变得不可。在押往燕京途中,他绝食八日,依然未能死去。最终在燕京,经受了长达四年的囚徒栖遑。其时,忽必烈正极力搜罗人才,而臣下举荐:“南宋人中,没有比得上文天祥的。”于是,分期、分批、反复的劝诱劝降,成了家常便饭。甚至,被俘归顺的宋恭帝来劝降,忽必烈也亲自到牢房招降。文天祥始终不为所动,将劝降者一一骂回,并说:“一死之外,无可为者”。身陷囹圄的四年,他更加怀念屈原。每逢端午,都要写诗明志。其中一首叫《端午初度》,有几句是:死所初何怨,生朝只自知。

楚囚一杯水,胜似九霞户。

楚囚的他,心境如明月。另一首《端午》,他说: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

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此刻,孤苦伶仃的他,只剩下死亡这一武器。1283年,文天祥走上刑场,面南三跪后,引颈就义,终年47岁。忽必烈很是舍不得,惋惜道:“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妻子在收拾他遗体时,于衣带中发现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06文天祥虽走,屈原精神却依旧薪火相传。多难兴邦。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不灭,四大古国独有华夏存留,或许,原因就在这一人、一节、一精神里。1647年,组织抗清义军屡败屡战的陈子龙不幸被俘,铮铮铁骨坚贞不屈,拒绝招降。同年五月十三,端午不久,在被押往南京途中,突然跳入松江而死。他也有一首端午诗《五日》,其中写道: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岁岁端阳,今又端阳,盛夏粽艾分外香。今天,端午成为法定假日,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试问,当我们兴高采烈过节时,真的传承了端午节真谛吗?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粽子,观着热闹的赛龙舟,品着雄黄酒祈祷一年的安康,而端午节,就只有这些吗?不是的。端午节,是有节魂的,有根有祖,有源有宗——那就是,亿万华夏子孙的浓烈家国情怀!我们常说不忘初心,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的初心。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让节魂归位,让精神不灭,让本色不改,让正气长存,这才是我们过端午节的真正要义。我们彼此祝福端午安康,既是身体上的安康,也是心理上的安康,更是民族气节、人间正气的安康。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正气浩然,这是大安康。有了大安康,方有小安康。千百年来,正因无数屈原、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取义,如今我们才得以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
粽叶飘香,深情款款,我们咀嚼和回味的,不仅是生活的滋味,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精神。

全部讨论

2023-06-22 10:35

好文章。作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屈子,文天祥,留给我族的,就是精神标杆,这是跨域朝代,跨越历史,跨越物质的。

2023-06-22 09:40

为了一个腐朽的南宋政权。。。对于百姓来说,幸还是不幸?

2023-06-22 09:34

涨知识了。
$格力电器(SZ00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