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1喜欢:34

芒格 |关于估值、消费黏性、比亚迪和能力圈

来源:RanRan/译 马曼然 

关于估值

芒格:关于延迟满足,学医是个很好的例子,读医学院,特别苦,学医的日子里哪有什么享受。等到学成了,成为真正的医生,日子就好过了。这就是延迟满足。

芒格:估值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有些东西,我们知道我们的能力不行,搞不懂,所以我们不碰。有些东西,是我们很熟悉的,我们愿意投资。我们没有一套固定的规则,也没什么精确的公式。现在我们做的一些投资,我们只是知道,与其他机会比起来,这些机会稍微好那么一些。我们现在做的许多投资,放在过去,是我们根本不可能做的。我们以前不可能买苹果这样的股票。

芒格:投资房地产的话,问题是,你懂的,别人也都懂。和你竞争的人,你的对手,他们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小地区、一个小地方熟门熟路的人。股票不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够聪明。房地产市场上,好机会一出来,就被别人拿走了,新人根本没机会。股市的门则永远敞开。房地产和风投差不多。在风投行业,好机会主动去找红杉。你也可以开个风投公司,“李二狗风投公司:创业公司来找我!”你不饿死才怪。做选择的时候,不摸清楚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劣地位是不行的。房地产生意很难做的。

芒格:我们以前不可能投资苹果这样的公司。我们并不比别人更了解苹果公司的黏性。苹果现在确实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用户,能一直如此吗?能持续多久?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有很大的概率,苹果公司在将来仍能保持很强的黏性,所以我们买了它的股票。我已经说了,我们在这只股票上的优势很小,我们没有比别人更大的优势。我们过去找到的投资机会,是我们确切知道,我们不可能输的。现在我们买苹果,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以前那样的机会了。我们在苹果上,只有很微小的优势,不是说我们看到了什么别人没看到的大逻辑,不是说我们找到了稳赢的投资。手里钱这么多,必须找地方投资,找不到过去的好机会了,只能投到当下能找到的最好机会。钱太多,愁的不知道往哪投了,这是好事儿啊。钱多不好投了,我们怎么能抱怨呢?不好投了,是因为我们特别有钱。当年买可口可乐的时候,买入 100 万股可口可乐,我们用了 8 个月的时间,每天一半的成交量都是我们买的。大资金挪移起来不容易。

芒格:一辈子就这想出了这一个好主意,一辈子也只坚持这一个好主意。这就够了。想出一个好主意,坚持到底,取得成功。用不着许多好主意,一个足矣。

为什么选择比亚迪而非特斯拉

芒格:比亚迪这笔投资,也是我们早期不可能做的。最初接触比亚迪的时候,正是比亚迪股价特别低迷的时候,是一只符合格雷厄姆标准的股票。当时的比亚迪已经走出了创业阶段,但仍然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比亚迪这笔投资的估值比较难。我们从中也学到了些东西。在我们最初买入的时候,我们知道,按照当时比亚迪的情况,风投应该愿意出三倍的价格。从风投的角度考虑,比亚迪很便宜。我们相信,从风投的角度考虑,比亚迪值得投资,因为王传福已经做出了一些了不起的成绩。投资了比亚迪之后,我认识了王传福,尽管他一句英语都不会讲。王传福是个天才。他精明、诚实、对事业着迷,热爱自己的公司。他能掌握最尖端的技术,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王传福手下有一大批中国的年轻人。这些年轻员工特别能干。他手下有 23 万员工,伯克希尔才有 46 万员工。他的员工队伍可够大的。这支庞大的队伍能取得我们无法想象的成就。你说得对,在一定程度上,我下这个注,赌的是人。

王传福与埃隆·马斯克不一样。王传福很清楚什么是自己能做到的,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埃隆·马斯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让我下注,我更愿意选择有些自知之明的人。

芒格:我们的前辈修建的护城河也没坚固到哪去。这是很自然的事儿。拿我这一辈子来说,当年的杜邦如日中天、通用汽车堪称世界最强、柯达更不用说了……轰隆轰隆,全塌了。世界一直在变,永远做赢家太难。

关于能力圈

芒格:每个人的能力圈不一样。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自己能做到的,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当概率不站在我一边的时候,我从来不赌。无论是赌马、赌博,我都没输过钱。概率不站在我一边,我根本不玩。哪怕只是休闲娱乐,如果概率对我不利,我都不愿参与。有时候,我也和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打桥牌,但我只是为了向高手学习。不是为了学点东西,我才不和高手打呢。我就是不喜欢和概率做对。

芒格:电影行业,我也不喜欢,一直都是烂生意。满嘴谎言的工会、精神错乱的经纪人、歇斯底里的律师、嗑药的白痴影星。不是我的菜,我根本不想碰。不碰那些东西没关系,我喜欢投资的东西,多了去了。伯克希尔旗下有很多公司,兢兢业业地把本职工作做得很漂亮。我喜欢这样的公司。谁不喜欢呢?喜诗糖果,他们做好吃的糖果,他们特别用心。

芒格:散户通过跟踪优秀投资者的披露权益抄作业的办法非常可行,我还曾经建议一位年轻人这么做。这个方法是有好处的。如果我是你们,我当然要跟踪比我更优秀的投资者,从他们那儿寻找投资线索。用这个方法有个问题,如果你跟踪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样的,伯克希尔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了,我们受规模的限制,你和我们学,你也一样受规模的限制了。你们最好去跟踪那些在小池子里玩的优秀投资者,寻找你们占据更大优势的价格。虽说从小资金中找出优秀的投资者很困难,但是这个方法肯定有用。我是你们的话,我肯定这么做。我一定要摸清聪明的投资者在做什么,每一个聪明的投资者我都要密切跟踪。这还用说。

芒格:当时,我们买入的时候,《华盛顿邮报》的市值是 7500 万美元。我们投资的时候,《华盛顿邮报》这家公司,把它的每一部分资产卖掉,可以轻轻松松卖上 4、5 亿美元。这是一家好公司,不只是符合格雷厄姆投资标准的烟头,但是它又符合格雷厄姆的投资标准,因为实在太便宜了。在便宜的同时,《华盛顿邮报》的生意还特别好,它很可能击败对手,获得垄断地位。可惜,这个机会能容纳的资金量太小。你们现在做投资为什么难?就难在这儿。有些机会,真是好机会,可惜只能容纳 400 万、500 万美元的资金。我们抓住了《华盛顿邮报》这个机会,往里面投了 1000 万美元,后来最高涨到了 10 亿美元。可惜,这么好的机会仅此一次。确实是一笔漂亮的投资……当年我们规模还小的时候,资产负债表上多出这 10 亿美元,对我们来说,特别有意义。然而,这个机会容纳不了几十亿的资金。所以说,伯克希尔过去的辉煌无法重现。这个小小的机会,让我们能投入 1000 万美元,是一笔非常漂亮的投资。可惜,这样的机会不多。有人可能以为,伯克希尔做了 10 笔投资,每一笔都翻了 10 倍,一笔投资,我们投进去 10 亿,就变成 100 亿。投资 10 家公司,变成 1000 亿。不是这样的。像投资《华盛顿邮报》这么漂亮的机会,伯克希尔仅有三四个而已。真正自己能看懂的好机会,找起来真是特么不容易,真是不容易。

全部讨论

2020-10-05 10:0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