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27喜欢:24

“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震惊全国父母

成长比成绩重要得多,不要逼孩子成为人上人。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写那么多育儿文章,猛然发现或许我也不是一个好妈妈,有时候我也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变得很优秀。

跟大多数父母一样,我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会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

即便是从内心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也定要排除万难,创造条件把孩子培养成天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孩子终将平凡!

今天我们就把这篇文章分享给爸爸妈妈们,也许你们会有所触动。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是做家长的共同心愿,但你为孩子选择的路能使孩子幸福吗?抱着已经冰冷的女儿,素素的妈妈刘毓精神彻底崩溃。

把一个“笨”女儿送进全国知名学府,再让她进入大连知名的律师事务所,母亲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可女儿毕业才一年,就用这样的方式回报母亲的深恩!

优秀夫妻,不惜一切让女儿智起来

已经50岁的刘毓,是同龄人中为数不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因教学成就突出,一路获得破格提升,35岁那年就晋升为教授。

她担任大连某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是该校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中层干部。爱人梁军是公务员,如今已身居高位。夫妻俩的事业成就让许多人羡慕甚至嫉妒。

1984年,刘毓生下女儿,取名梁素素。她对丈夫说,咱们家的孩子一定要比别人家的优秀。

然而,女儿的表现却让刘毓大跌眼镜:

1岁7个月了,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想跑的时候,素素还走不稳。

别人家的孩子已经会喊“阿姨、婆婆”了,素素连“爸爸、妈妈”也不会说。

女儿的表现让刘毓很窝火。真正让刘毓失望是从素素上小学开始的。每次考试,那些稍稍需要动些脑筋的试题,素素总是得不到分。

为了让女儿聪明起来,刘毓成了各种脑保健品的忠实拥趸,每天逼着素素吃各种补品。

不过,学习成绩没有上去,孩子却早熟起来,小学四年级就有了初潮。最后,还是医生朋友强烈建议,刘毓才停止了对女儿的“健脑工程”。

但她并没有因此停止对女儿“优秀工程”的打造,她把女儿的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请了各科家教对女儿进行一对一辅导。

请家教的结果很显著,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素素破天荒地考了个班级第一。素素被老师当作班级里的“黑马”选去参加全区的智力竞赛。

竞赛中,素素居然一次抢答器都没有按上,因为她还没听懂题,其他的同学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在后来写的一篇日记里,素素回想起这件事心里感慨万分:我反应慢,在团队活动里总是拖后腿的那一个。

可是,妈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她总认为她和爸爸都是精英,按照基因遗传,我怎么可能不聪明?

所以,父母能干并不一定是好事,我不快乐,他们也活在辛苦当中。


霸王硬上弓,书呆子上了名校

1997年夏天,素素好不容易上了初中,刘毓用尽家里所有的积蓄,为素素请来大连市数一数二的各科家教老师。

到了最后,素素被训练成只要一看到试题的前半部,就知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所以,每次考试,素素都能取得班级前五名的成绩。

刘毓总算满意了。她在拿到女儿成绩单的那一刻,对素素说:“你的聪明真是被妈妈强行挖掘出来的。

2000年,素素考入大连第二十四中学。上高中的第一次月考,素素居然门门不及格。为此,班主任老师和刘毓进行了认真严肃的对话。

当老师不经意地说有人怀疑素素是通过知道考题的方式考入第二十四中学时,刘毓暴跳如雷:“我可以根据这句话告你诽谤!

说着,她硬是把老师拖到校长室,一番唇枪舌剑,最后素素班主任向刘毓道了歉。

刘毓借机向校长提出:“这样对素素有成见的班主任,不适合做我女儿的老师。这件事我可以不向教委反映,前提是把素素调到高一(六)班。”

高一(六)班是尖子班,就这样,本来就跟不上进度的素素被调到了尖子班。不到一个星期,向来对妈妈言听计从的素素告诉妈妈:“我要退学。”

刘毓一听,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素素却相当坚定:“老师讲的东西,我根本就听不懂。高中的课程对于我来说,真是太难了。我想上职校学护工,将来到养老院工作。”

素素的话差点儿没把刘毓噎死。梁军试图说服刘毓尊重孩子的选择,可是刘毓的反应相当强烈:

“比咱素素差一万倍的孩子都能上大学,她怎么就不能?我告诉你梁军,除非我明天就死了,否则,我一定要素素上大学,而且是名校!”

苍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素素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刘毓大哭一场。梁军更是对刘毓感激不尽:“如果不是你,女儿就废了。”

拔苗助长,注定苗毁人亡

大学的生活为素素开启了另外一扇窗,她希望没有妈妈的安排,尽情享受大学生活。

可是,现实很快扑灭了素素的希望。第一个学期结束,素素是全班唯一一个高数没及格的人。

于是,素素的大学生活过得依然如高中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她在日记里用“可怜”来形容自己和妈妈:聪明的妈妈生了个不聪明的孩子,不肯接受现实,可怜。不聪明的孩子有个聪明的妈妈,被拔苗助长,可怜。

大四吃散伙饭的时候,素素喝了很多酒,轮到她发表毕业感言时,她的发言让很多同学红了眼圈。

“毕业了,大家最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走向社会,自力更生了。而我最高兴的是,终于可以不用学习了。这16年的读书生涯太累了,累得我很多次都不想活了......”

刘毓托了各种关系,将素素弄进大连一家专事海事官司的律师事务所。素素的师父是业界十分有名的律师,对下属的要求非常严格。

上班第一天,师父交给素素一个任务,给加拿大一个客户发邮件告知官司进展,并让对方提供一份新资料。

这任务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是小事一桩,可是对素素来说,实在有些为难。因为她外语水平一般,《海事法》又非她大学时的专业,邮件中的很多用语她都没有把握。

见师父很忙,素素就向别的同事求助,可是得到的回复是:“我很忙,你应该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晚上,师父回来了,素素只好实情相告,师父当时就有些生气:“你做不了,为什么不求助别人?你知道耽误一天,得损失多少佣金?”

当素素告诉师父同事不肯帮忙时,师父更火了:“你平时不注意交往,人家凭什么帮助你?是不是还要我教你如何向别人求助?”

素素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她能感觉到很多同事都在外面向屋里观望,一个念头在素素脑子里产生:单位里再也不会有人看得起她了。

回到家里,素素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在这个单位做了,我根本胜任不了。”

刘毓一听就火了:“你堂堂一个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才工作一天,就说这样的话,不觉得丢脸吗?”像以往一样,素素就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也不得不服从妈妈的安排。

12月25日,事务所举行圣诞Party,许多人都将其视为展示才华、增强人脉的机会,都拿出各种看家本领。

可是,当主持人点到素素时,她尴尬地站在台上,实在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特长可以展示,最后,她给大家背了一首唐诗才解了围。

素素明显感觉到,打那天开始,她彻底沦为公司里可有可无的人。“可有可无”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她再次想到辞职,想去乡村小学做一名教师。

但妈妈再次断了她的念头:

“留在一个好单位,你才可以找一个条件好一些的对象。你放心,只要你不辞职,碍于你爸的情面,这个公司永远不可能把你扫地出门。” 

终于,在一个下午,素素从单位21楼飞身而下,当场身亡。几天后,刘毓才在自己的邮箱发现素素自杀前发来的一封邮件,内容很简短:

爸爸妈妈,我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可是,我始终成不了那种人。

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别人的优秀都是用来突出我的愚笨。

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许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类,不聪明,但活得很快乐。

这些文字,让刘毓久久无法平静。

接受笔者采访时,这位母亲含泪说:“我把家丑外扬,只是想用女儿的生命换来其他家长的警醒。”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是从素素日记里看到的一句话。

可是,我偏偏让她去够那根本不属于她的高枝儿,结果,她最终从不属于她的高处摔了下来。

回头想想,我不就是希望她幸福吗?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什么成绩、名校,一点都不重要。

吃糠咽菜的生活,只要她喜欢,又有什么不好呢?

该如何爱我们的子女?

这对母女的故事让我们很痛心,逝去的女儿,悲怆的母亲......到底该如何爱我们的子女呢?

是严是慈?是圈养还是放养?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作为父母,如果真的抱有万一的希望,企图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或者至少希望他能过得快乐、幸福,那就不要舍本逐末,还是回归本源,先教会孩子在平凡中如何获取幸福吧!

全部讨论

2019-09-21 06:34

已经50岁的刘毓,1984年生下女儿。不好意思不知道我有没有看懂,现在50岁的人生于1969年,她生女儿15岁吗?

2019-09-21 06:41

我想知道她是怎么考到中国政法大学的,没有超出一般水平的智商,只是请家教和刷题是不可能考到这么好的大学的。如果没有弄虚作假,考上中国政法大学表明这个孩子的智商不会太低,只是缺乏自学能力。如果弄虚作假,那就啥也不要说了,作为大学系主任想办法还是能想到办法的。

2019-09-21 07:36

~胡编乱造

2019-09-21 06:49

既然听不懂,又怎么考入中国政法大学,造,继续造……

2019-09-21 09:45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是哪个名牌学校毕业,身价几何,官居高职。而在于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二十年是否开心……

2019-09-21 06:59

辟谣内容:
大连女律师压力大坠楼身亡?
这是一篇近日被国内各大官方微信广泛传播的“新闻”,与一个女律师的意外死亡有关,引发读者对家庭教育的深思,文章描述的内容发生地在大连。记者调查发现,这篇文章连续7年来几乎年年都会进入受众的视野,与此同时也不断有人追问它的真实性。
广受关注
坠楼“新闻”发生地在大连
12月22日,国内一家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微信公众号,以“‘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看完女儿临死前发来的邮件,母亲当场泪奔!”为题推送了一条信息。
此后,同一条信息也被更多官方微信和微博发布,一时之间该信息再次成为一则比较受关注的“新闻”,而这条“新闻”的发生地写的是大连。
文章中称,2008年10月16日下午4时21分,20多岁的女律师梁素素从单位21楼飞身而下身亡,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把这个“笨”女儿送进全国知名学府,再把她送入大连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当母亲看到素素生前发给自己的邮件时,悲痛之外又陷入了深思。
这封邮件里的文字深深触动了广大读者:爸爸妈妈,我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可是我始终成为不了那种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别人的优秀都是用来突出我的愚笨,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许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类,不聪明,但活得很快乐。
记者追查
最早出处是多年前一份杂志
记者从这篇数千字的文章中看到,有关人物的介绍比较细致:1984年出生的梁素素在2000年考入大连某知名高中,入学之初因成绩问题受到老师的质疑,其母找到了校领导反映,后被调入高一六班(文章特意说明该班为尖子班),2003年素素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毕业后进入大连市一家专事海事官司的律师事务所。
文章中对梁素素父亲的介绍较少,只交代其是位公务员,而对其母亲刘毓的描述较多,称其是“同龄人中为数不多的全日制本科生,毕业后留校任教,35岁晋升为教授,担任大连某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
从大量的细节看,这似乎是一篇可信度非常高的文章。
记者看到,每一个发布该“新闻”的平台均注明了文章的出处,但出处又表明系转载他处。经多番查询,记者追查到这篇文章最早出自于《家庭》杂志,刊登于2009年1月下半月版。
记者也辗转找到了该期杂志,与网络上刊登的内容相比,这篇题为《赶鸭子上架母亲把律师女儿逼上不归路》的文章内容细节更为详尽,同时记者注意到,文章前后并未说明文中人物姓名和内容是否进行过处理。
疑团待解
不断有人追问故事的真实性
从原文的操作看,是作者采访到了刘毓,文中结尾处用的“接受笔者采访”一说,在被转载的过程中,有的平台保留了原说法,有的则更换为“接受记者采访”或“接受采访”。
记者查询中发现,这篇文章并非近日才作为“新闻”受到关注,而是连续7年来几乎年年都进入受众的视野,进行转载的多为网站或论坛的教育频道。而且在百度搜索中,“大连梁素素”、“梁素素自杀”、“刘毓梁素素”都已经自动生成了搜素关键字,可见关注度之高。
记者注意到,在持续被高度关注的同时,也不断有人在追问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尤其是贴近性较强的大连受众更为关心。
记者看到,在2015年4月份,又有人在天涯大连论坛中询问此事的真实性,并希望大连的网友能给予答案,跟帖中持疑问态度的不在少数。也有网友表示,在参加某地教育方面的会议时,此案例被机关领导直接引用过,认为是真。
核实细节
学校和律师圈对文中所述均未认证
因为有关刘毓夫妇的信息原文中均未具体交代,这为记者寻找原受访者带来了难度。文中可以肯定的细节有:2000年入学、大连某知名高中、高一六班、中国政法大学、专事海事官司的律师事务所。
学校:
那年的六班不是尖子班
记者首先联系了大连某知名高中,经学校查询后反馈,因距离2003毕业时间已经过去10多年,校方并不掌握是否有这样一位意外身亡的毕业生,该校每届学生中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不少,因为梁素素有可能是化名,因此也无法给出判断。
不过工作人员表示,该校有教职员工也曾在网上看到过这篇文章,因为一些细节与学校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也对真实性抱有疑问。以文章中称的2000年梁素素入学后调入的高一六班为尖子班为例,工作人员表示高一六班并非尖子班。
另外,针对文章中所称的刘毓因为素素遭到班主任质疑,硬将老师拖到校领导室一番唇枪舌剑,并要求调班这一细节,相关老师对此也无印象。最令人生疑的一点是,该校2003届毕业生中,六班无人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律师:
圈里没听说有这么个人
随后,记者又向大连律师圈的多位律师进行了询问,受访者均表示未曾耳闻。大连市律师协会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正常情况下有从业人员发生这类意外,协会会有所了解,但是目前并不知晓有过此事发生。
一位曾经供职于大连海事法院的人士告诉记者,文章中所说的专事于海事官司的律师事务所,因为专业性强,需求面相对小,在大连这样的事务所很少,在2008年前后更是少之又少。
该人士向记者推荐了一位我市较早涉足海事官司,在业内十分有名的律师。这名律师告诉记者,在我市从事海事官司代理的律师确实很少,圈子也很小,如果有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发生这样的意外,应该会有所耳闻,但是记忆中没有一点印象。
思考文章为何受关注?拷问教育方式引人深思
再回归到这篇文章本身,这篇文章为何持续多年广受关注?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有人把关注点放在事件的真假上,但更多的人之所以关注,并非在于一名年轻女律师的意外死亡,而是刘毓对素素拔苗助长式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悲剧,在当下仍能引起人们对教育的深思。而这,也是这篇文章立意的可贵之处。
我市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从信息的持续广泛被关注,可以窥见在我国父母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家长眼中成功的教育案例可以借鉴,而失败的案例更能够引发触动。而且在这篇文章中,家长给孩子健脑、补习、追名校、帮选择工作、争做精英的做法和想法中,让很多家长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受众读后能够有所反思和改变,抛开真假之辨,这篇文章也值得被越来越多的家长看到。
该教育专家称,这篇文章引用的一句谚语很好,“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如果家长总是愿意让孩子去攀那根原不属于他的高枝,结果很容易使得孩子从原本不属于他的高处摔下来。
因此,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这位专家建议,家长与其说为了孩子着想,处处帮孩子选择并决定人生之路,倒不如充分发掘孩子的天赋,帮孩子建立起能够自己寻找正确道路的能力,那样他可能自己就攀上了高的枝头。(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于雅坤)

2019-09-21 06:41

即优秀又高智商的父母始终不承认孩子智商一般的后果,其实就是面子问题。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后半辈子的痛。

2019-09-21 06:12

如果都按这位虎爸虎妈的意志去发展,哪里还有什么改朝换代?

2019-09-21 10:05

从来没给过孩子正反馈。智商低点,刷题就能高了?后天还能有那么大的回报?“自信阳光”倒是可以投资。

2019-09-21 08:17

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