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30回复:11喜欢:87
转:有一种女人(也有很多男人),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
她自己仿佛一下就消失了。
她的头像,变成了她孩子。
她的微信名,变成了XX妈。
她的周末,变成了孩子的兴趣班。
她参加聚会,话题永远是孩子:
孩子多聪明、多努力、多孝顺……
她的朋友圈,晒的永远是孩子:
孩子在玩,孩子在闹,
孩子在哭,孩子在笑,
孩子在看书,孩子得奖了……
她把人生所有寄托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就希望能为孩子“安排”一个美好人生。
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位这样的妈妈,
或者说,都有一对这样的父母。

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小矜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
父母都在我们区担任领导职务。
而小矜的人生就是一场木偶戏——她从小的生活,从吃饭穿衣到升学择业,事无巨细全由爸妈做主。
高考时,她想报考音乐学院,
她妈两眼圆瞪:“没门,必须填复旦。”
上了复旦,小矜也不得安宁。
妈妈要求她每晚必须准时视频,
“汇报这一天我都是怎么过的。”
大学四年,她妈来学校突查了40多次。
“每次来学校,先要检查我的手机,
看里面有没有什么陌生电话号码。”
大学毕业后,小矜想做艺术设计,
她妈一翻白眼:“不行,我给你安排工作。”
于是,她进了一点也不喜欢的石化企业。
后来,小矜喜欢上了一个老师。
她妈一撇嘴:“不行,他家条件太差了。”
于是,小矜在妈妈的安排下,
最后嫁给了一个局级干部的儿子。
哪知这位丈夫是一个花花公子,
天天在外面泡妞,经常夜不归宿。
2014年,小矜从18层高楼上跳了下去。
2016年,著名心理学者武志红提出了“巨婴”概念: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
“成年巨婴”主要有三种心理特征:
●共生心理——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生活极度依赖他人。
●全能自恋——以为自己是宇宙中心,所有需求都应得到满足。
●偏执分裂——非黑即白、你死我活,把想象等同于现实。
“巨婴心理,已成为职场不顺的根源!”
“巨婴,已成为中国家庭幸福的最大杀手。”
而每个巨婴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全能的爸爸或妈妈。

读大学时,有个老师很喜欢说一句话:
“人类很多痛苦的根源,都是对一段关系寄望过深。”
这种关系中最严重的一种,
就是父母对子女“寄望过深”。
所以美学家蒋勋说:“母爱有时候是一种暴力。”
蒋勋这样劝导父母们:
“我真诚地希望各位父母,
能够让你们的孩子远走高飞,
不只祝福孩子们走出去,
也祝福你们自己走出去,
因为只有真的做自己,
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才能成就一个完整的生命形态。
解放孩子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解脱。”
真正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
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
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全部讨论

2019-02-09 20:18

下午几个女同学小聚,我看了一代一代逃不出这个魔咒…!

2019-02-09 20:52

然而 武志红的 巨婴国 被禁了

2019-02-09 20:29

从我做起,远离亲情

2019-02-10 07:33

乱吹乱说乱偏故事的苦味鸡汤文

2019-02-10 15:23

中国人 没有选票 很多人没有衍生出自我意识 导致这个情况

2019-02-10 08:59

爱他就是让他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