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友国际学习补充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

前两天总结了一下$嘉友国际(SH603871)$ 的初步心得,之后又针对不明确的问题咨询了公司投关,但是结果并不如人意。

一、关于结算问题。做供应链的票据结算是常态,但是嘉友的票据业务却非常少。从常理来说,大额支付采用票据结算不仅方便,而且可以提高资金效率。但嘉友为什么偏好现金交易呢?就算是上游不接受票据,那应收票据也非常少就很奇怪了,嘉友的供应链贸易下游客户可都是神华之类的大客户啊,嘉友在跟它们做生意不可能这么强势吧?总之很难理解。但这并非质疑财报是真实性,只是对嘉友供应链贸易业务的模式不清楚。

二、关于存货。主营一是供应链服务,跟货值无关,不存在存货问题。二是供应链贸易,之前存货也很少,但从21年开始全力转向主焦煤业务后,存货一路飙升。贸易业务从21年的22亿增长到23年的44亿,存货从1.9亿猛增到8.9亿。投关的解释是公司会视物流费用的波动调整交货期,导致存货增加。但这种解释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做供应链贸易基本都是背靠背的(嘉友也一直强调不承担价格风险),那自然是先有下游订单然后再落实采购。这样的话,即使采购的物资没有交付,也应该录入合同资产或在途商品,不应该计入存货科目,这在会计上说不通(我不懂会计,不知道是否理解有误)。

其次,即便是会计处理上没有问题,这种模式的操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22年之前因疫情原因导致通关效率低下,短盘价格暴涨,择时安排储运可以赚差价,那23年288口岸通关已经恢复,全年运费波动并不大,这时候还有择时的必要吗?就算能省点运费,那仓储费呢?要知道嘉友的仓储资产基本都是保税库,是按天收费的,长期屯几个亿的煤成本有多高?所以从生意的角度我也没法理解。

最后还有从客户角度分析,嘉友的客户不是钢厂就是焦厂,还有就是神华这样的煤企,这样的大客户每个月都是有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的,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物资采购,如果说供应商可以随意安排交货期这个无论如何是没法想象的。

提出这些问题并非对财报的真实性有所质疑,只是想搞懂公司供应链贸易业务的模式,贴在这里也是想请教懂的球友不吝指教。[抱拳]

全部讨论

06-22 17:20

我谈点看法不一定对。供应链贸易可能不一定是所谓背靠背,如果下游客户发出指令才去采购,可能面对上游这下子没有货的情况。所以嘉友的储煤棚一定有存货,可以随时满足需求。下游常规的需求应该是归入多式联运的范畴,而供应链贸易应对的就是随机的一些需求。

06-24 15:51

所以您的猜测是什么?大胆推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