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罕王价值漫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1喜欢:5

从目前的业务情况看,罕王其实没啥亮点。但如果眼光长远一点,却别有洞天。

罕王是一家主营铁矿石的资源公司。既然是干大宗的,当然就免不了周期的“光环”。罕王是一家关外的小公司,纯粹的铁矿石业务无论从储量还是营收都乏善可陈。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收并购业务。

也许正是因为天赋确实平庸,罕王一直想开辟铁矿业务之外的第二增长极。上市以来,先后介入过印尼的镍矿、兴洲铁矿,还有澳大利亚的金矿,此外还大举进军高纯铁业务,先是并购了大股东的高纯铁项目,隔年有收购了第三方的25万吨高纯铁业务。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管理层的折腾有得有失。镍矿没亏,铁矿小亏,高纯铁巨亏,金矿大赚,而且还有一只高产金鸡待产。

网上一边倒的吹捧管理层的战略眼光,其实言过其实。从胜率上看是不及格的,只不过北领地的金矿项目真的是含金量很高,拉高了总体赔率。

尤其值得拿出来说的败笔就是高纯铁业务。

10亿并购大股东的高纯铁业务,二期后续技改又继续投了1个多亿,一共花了11亿买了个空壳(净资产仅为0.14亿),结果刚买完业绩就变脸了,毛利连年下滑直至亏损。由于是同一控制下的收并购,所以没有商誉,维持了账面上的体面,否则这两年的连续亏损光商誉计提就够喝一壶了。(相关的问题是,玉麒麟为什么两年都没有计提商誉?)

从表面看,怎么都像是大股东在掏小股东的口袋。但对照一下另一个高纯铁收购来看,好像也并不尽然。2020年收购的玉麒麟项目产能25万吨,花了2.2亿,净资产居然是负数!如果玉麒麟的实控人和大股东没有隐形关联的话,就只能解释为大股东被风电业务的“美好”前景给洗脑了,头脑发热,不惜代价的想急切进入高纯铁业务,打造所谓的上下游一体的竞争优势。90万吨的高纯铁产能,共计花了小14亿,然后还要给这两家公司还债,14亿白花花的票子换回了的净资产基本为零!等于就买了两张产业门票!如果当初冷静一点选择自建的话,肯定花不了14亿!而且自建产能投入可以全额计入净资产,那现在罕王的净资产应该是小30亿了,PB就是0.63而不是现在的1.21!

当然后视镜来评判管理层当初的决策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但从投资的角度看,管理层仅通过前几年的高景气线性外推并购业务的价值,肯定是不是成熟老练的投资者,反而像极了牛市中急冲冲杀进股市的韭菜,眼里只有马内,却根本不考虑风险。

这么不堪的往事毕竟都过去了,相信管理层也吸取到了教训。那么客观一点,现在的罕王究竟成色如何呢?

我的评估很简单,铁矿石业务禀赋优异,除了资源接续的硬伤之外足够优质,即便是大宗低谷期也能维持1个亿左右盈利水平。正常年景,或者说拉长一点看,正常的年均盈利水平应该是3个亿左右(税后)。

不确定的是高纯铁板块,作为一个纯加工业务,正常的净利润率给到5%应该不过分吧?那么每年的盈利为1.3亿。这两年持续亏损肯定不是常态,再保守点的话就把这一块清零吧。

那么一个年盈利3亿,分红率35%左右的业务能给到多少估值呢?按席勒估值法的话,怎么都能给到60亿吧。当然考虑到港股的残酷性和安全边际,只能说目前的不到20亿肯定不能说贵,这一点应该没有异议吧?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就凭罕王不到2000万吨的储量,无论是席勒法还是DCF法都不合适。那按每年100万吨的开采量来说,考虑到后期矿石的贫化,正常生产15年应该问题不大吧?不考虑折现,15年共盈利45亿,分红15.75亿,接近目前的市值了。要指出的是这是撇除了高纯铁业务后的估值哦。所以现价持有罕王,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只亏时间不亏钱应该能成立吧?

聊完了主业,最后再来说说罕王的金鸡吧。其实这一块无论是公司还是雪球都讨论得很充分了,简单来说,大概就是26年投产,达产后每年至少盈利1亿美刀。按公司的说法是两年就能回本,如果也按35%分红,加上国内业务,分红率高达19%以上!画面太美都不敢想了!!别忘了还有另外一个年产1吨的西澳金矿没有算哦。

综上,现价入场是个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赌局,要不要下场玩两把大家各自掂量吧。

屁股已经坐下来,所以脑袋可能已经不清醒了,欢迎拍砖。$中国罕王(03788)$

全部讨论

26年投产有点难了,短期内开不了工

这是一家东北公司呀! 2019年大股东只用了25万吨的纯铁业务99%的股份, 就从上市公司掏走了10.02亿人民币,结果注入进来发现是个亏损业务,大股东落肚,小股东吃土!公司的投资者关系服务到是很积极, 这样的公司更要小心! $中国罕王(03788)$

06-18 22:47

亚太资源可以看看,pe1倍出头

06-12 10:51

你这屁股刚坐吧,这么踩。不如直接去涨停板。人家新主席刚做几年你知道吗?你家A股个个精英又不买?跑来港股乱吹。只看海上风电铁矿都不止这价

只能说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