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时势》之日本经济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以来,日本股市和日本经济突然成了一大热点。就日本股市而言,在1989年12月29日日经225指数创下当时最高纪录38915.87点后,在随后的三十多年中最低跌到过2009年3月的7054点。然而,近两年,特别是近一年,日本股市开启了“狂飙”模式,日经225指数从2023年3月份的28000点左右,一路向北,并于2024年2月22日突破1989年的最高点38915.87点,于2024年3月7日创下40472.11点的目前历史最高点。仅2024年岂止的三个多月,日经225指数就上涨了接近16%。与此同时,与日本股市的“狂热”交相辉映的,还有日本的经济。近年来,日本国内经济好转,有望走出通缩的漩涡,转而迈入工资增长推动通胀的良性循环,更有望于近期进行加息,结束持续了8多年的“负利率时代”。

碰巧,最近在读小Lin的著作《时势》,书中对日本经济从1945年二战后至今做了一个梳理,内容浅显易懂,遂作此文,一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的读书笔记,日后温故知新,另一方面也想与各位球友进行分享交流。

(一)1946年-1954年,复苏期

二战后,日本国内百废待兴,且国家债务累累,整体经济(GDP)出现大幅下降。而1946年至1954年,日本经济完成了战后复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从1945年到1952年这几年间,美国接管日本,帮助日本进行战后恢复,完成了一系列改革和经济重组;2、1950年至1953年的三年朝鲜战争,美国方面在朝鲜战争中需要的大量物资需求落到了日本头上,帮助日本摆脱了战后的内需不足。

(二)1954年-1972年,崛起期

这段时间,日本完成了GDP平均增速超过10%的奇迹,其人均GDP也从二战后不到美国的1/5,追赶到1973年美国的2/3。主要原因有:1、日本整体人口素质高(高素质的劳动力);2、当时日本国内物价水平低;3、恰逢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让日本成为了彼时的“世界工厂”。以上,靠着大量的农产品和电子产品的出口,日本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了经济崛起。

(三)1973年-1985年,转型期

1973年和1979年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由于日本石油基本依赖进口,所以短期内,日本国内油价暴涨,发生输入型通胀,导致国内消费减少,需求降低,经济下滑。然而,也在这段时间,日本完成了从粗放的生产导向型经济到技术导向型经济的转型,通过技术改进加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如日本车,因其省油的性能,在石油危机导致油价飞涨的时候,成为了全世界消费者青睐的“香饽饽”。其它日本消费品牌,如索尼、东芝松下等,也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受到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所以在这段时间,日本经济虽然不像前几年那么好,但是消费品出口依然坚挺,比起同时代的其它国家,日本可以说凭借自身的经济转型,成功渡过了两次石油危机的难关。

(四)1985年,《广场协议》带来的经济衰退

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法国、英国、联邦德国、美国五方达成《广场协议》。根据协议,各国联手抛售美元让其贬值。日本大量抛售美元后,美元迅速贬值,日元迅速升值,本国货币升值,自然对出口不利。而日本当时作为出口大国,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于是1985年四季度开始,日本陷入经济衰退。主要表现为经济下滑,日元持续升值,通胀很低。那么日本为什么要签署这个《广场协议》,这又是个什么协议呢?

《广场协议》签署的前因后果:20世纪70年代,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加上两次石油危机,使美国陷入高通胀,通胀一度达到14%。同时经济停滞,国家陷入严重滞涨。为解决高通胀问题,美联储决定采取激进的加息手段,在1981年把利率升到了接近20%。虽然加息把通胀稳住了,但也带来了几个严重后果:1、美国经济进入了大衰退;2、美元升值;3、由美元升值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进口的东西便宜,于是进口远大于出口),且1/3的贸易逆差都来自进口日本商品。于是为了使美元贬值,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就有了上述的《广场协议》。那么日本为什么要签定这个广场协议呢?主要还是迫于美国“淫威”,因为当时美国市场是日本主要的出口市场,也就是大客户。

(五)1986-1989年,日本降息以及经济泡沫

上面说到1985年底,日本陷入经济衰退,主要表现为低通胀,货币升值,经济下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央行采取了降息的手段(降息会使本国货币贬值,刺激经济,推高通胀),在1986-1987年把利率从5%砍到了2.5%。

虽然降息的确解决了当时的经济问题,但也带来了经济泡沫。由于降息带来的大量货币流动性,这些货币在当时主要流向了楼市和股市。结果是到1988年,东京部分地区房价达到了22万美元每平米(这个数字着实吓我一跳);日本股指也在这几年翻了将近4倍,在1989年12月达到了当时的历史最高点,也就是文章开头我们所提及的38915.87点。

那么同样是降息,为什么某些国家这几年降息之后并没有拉高股市,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也不是很明显,当时的日本降息效果却这么好,好到产生了经济泡沫呢?这边要先介绍下日本的财团体系。日本从1860年到二战期间,国内经济基本上都被几大家族控制着,称作“财阀”。二战之后,在美国主导下,日本把这些财阀拆分了,但也是治标不治本,等美国走后,这些被拆分掉的财阀又聚集起来了,形成了六大财团,分别是:三菱财团、三井财团、芙蓉财团、住友财团、第一劝银财团、三和财团。这些财团的特点是通过控制大银行,以银行为核心,借助银行的资金优势,横向控制电子、汽车、石油、食品等一系列产业链,分布于经济的各个领域,且财团内部各个公司间联系紧密,互相持股。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效率、整合资源、降低无畏竞争,员工基本终身雇用,所以人员流动性小,确实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这些都成为了助推经济发展的优势。然而,正是这些优势,却在日后成了日本产生经济泡沫的推手,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大崩盘。

首先,刚提到过这些财团都是以大银行为核心。一开始,日本民众的钱大多数都是存银行,不投资不炒股,银行用这些钱贷给财团下面的各个公司,再配合着日本政府的“窗口指导”,控制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主要是通过通知各大银行调整贷款的额度以及资金的流向),几方配合默契,相安无事。直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进行一系列金融市场化改革(进行改革的原因,一是金融市场化的自然趋势;二是美国施压,对,又是美国。由于美国觉得日本金融市场被管得太严,尤其是汇率控制得很低,就建议日本向其学习,放开金融市场),全面放开金融市场、外汇交易。没想到,这一放,步子太大收不回来了。当时金融市场放开后,企业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发行债券,而且利率还比跟银行贷款低,所以很多企业都不去找银行贷款了,转而自己发债。这一做法让日本这些大银行就很难受,本来就是降息时期,利率低,息差小,银行不挣钱,现在贷款都贷不出去了,两头都被掐死,而政府(日银)又给这些银行下贷款指标(前面提到过的窗口指导),逼着他们把钱贷出去。那咋办呢?只能过度放贷呗,也就是降低贷款标准,把钱贷给信用差一点的公司,或者是以房产抵押的个人。因为当时楼市很好,房子升值快,所以就算个人还不上钱,银行拿房子也不亏(是不是有点美国次贷危机的感觉了)。于是!大量资金到了这些没有偿还能力或者偿还能力较差的企业和个人手中,形成了经济体中信用泛滥。而这些企业和个人,又拿着这些钱去买房、买股票(想想当时的楼市和股市,疯牛阶段,买了就是赚啊),进一步推高了楼市和股市的泡沫。

除了上一段说的银行过度放贷形成信用过度扩张导致经济泡沫外,当时还有一个原因助推了日本经济泡沫的产生,就是1988年日本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大致意思就是说公司持有的股票如果升值,其中一部分可以记作当年的真实收益。也就是只要股价在涨,公司就可以说自己在赚钱。那外面看起来公司一直在赚钱,又反过来帮助公司股价上涨,形成了一个闭环。上面不是说了财团内部联系紧密,互相持股么,这时候,财团下面各个公司就融资借钱互相买对方股票,股票就越来越高,公司业绩看着也越来越不错,泡沫也越来越大。

PS:从2001年至今,尤其是在安倍政府主导下,日本企业广义交叉持股比例已从经济泡沫时代的90%下降到了如今的10%左右。

(六)1989年开始,泡沫破裂后的经济大崩盘

眼见经济泡沫越来越大,日本央行在1989年决定刺破泡沫,在一年内大幅加息,把利率从2.5%提高到了6%。流动性紧缩带来的结果是日经225股指在两年内从39000点的高位下跌到了17000点,房价也开始暴跌。一般来说房价下跌,股票价格下跌,如果没有影响正常社会经济活动的话,最终经济还是会企稳恢复的,那为何这次泡沫的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如此深远的影响呢?主要原因是资产泡沫破灭带来的日本实体经济衰退。

先看看泡沫破裂对日本不同经济领域的影响吧。首先是银行。前文说过,日本银行在泡沫时期大量放贷给信用较差的公司和个人,并同时接受了大量房产抵押物。现在房价暴跌,就导致银行产生了许多坏账。其次是企业。泡沫破灭后,许多经营不善的企业负债累累。前文提到过日本经济当时由几大财团控制,员工基本终身受雇。如果大量企业倒闭,将会导致大量失业人员,会进一步打击经济形势。于是,为了避免实体经济衰退,为了挽救这些银行和企业,日本政府在当时采取的行动是:对于银行,政府发放低息贷款以助其渡过难关;对于企业,不论好坏(主要是考虑到雇员失业问题,所以经营不好的公司政府也决定救助),政府都会发放救济贷款。此举带来的后果是:1、日本经济在1992-1993年在表面上回光返照;2、日本银行坏账越积越多(日本接受救济贷款的公司占企业总数比例从1991年的5%飙升到了1996年的35%,也就是1/3多的企业都在接受政府救济);3、很多接受救济贷款的公司实际上已经经营不善,没有竞争力了,纯粹靠着救济金过日子,致使日本经济丧失活力。总而言之,当时日本政府的救市政策现在看来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终于,在1997年,随着尼桑保险公司的破产,日本的实体经济崩塌也开始了。多家金融公司因坏账过多而开始暴雷,很多银行和公司即使接受贷款救济也无法维持经营,面临被迫清算或被合并。这里顺便提一嘴,尽管日本央行在1991年开始就又开始降息以期刺激经济,但是几个原因使这次的降息并没有起到1986-1987年那次的降息效果:1、降息速度太慢,从1991年开始前后花了两年半时间才把利率从6%降到1.75%;2、当时恰逢美国也在降息周期,且降息力度比日本更大(美国第三次助攻了吧),导致日元大幅升值,致使作为出口大国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3、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萎缩,国民对未来预期悲观,导致日本国内内需不足,加上银行也开始暴雷,收紧信贷,导致需求和经济进一步下降,叠加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本开始陷入严重的通缩时代。

(七)盘点“失落的三十年”期间的日本政府救市举措

举措一:财政、货币双宽松。

货币政策方面,从1991年至1995年,日银把利率从6%降到了0.5%;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大搞大规模赤字财政。但由于上面一段所提到的几个原因,举措一并没能避免日本经济崩盘,也没有把日本拉出通缩的漩涡。

举措二:增发国债。

本来赤字财政就需要钱,日本政府又在泡沫破灭时期花了大量钱去救济银行和企业,再加上还要刺激经济,日本政府只能不停增发国债。日本2000年发行的国债总额达到了GDP的130%,债台高筑。同时,接着降息接着舞,日银在1999年4月把基准利率降到了0%。尽管如此,还是没能提振经济。

举措三:量化宽松。

一般来说,央行的货币政策旨在短期内调节市场流动性,比较常用的招数就是降息和降准,但都是间接地去影响市场。而日本2001年3月开始实施的这个量化宽松政策QE,允许日本央银,也就是日银,直接下场购买长期金融产品,比如国债和公司债。也就是说,印钱机构日银可以自己印钱,然后随便去买东西,借此投放大量流动性到市场上,而且可以说是无限子弹。按理说这个大招一出,怎么着经济也能企稳回暖了吧。但是俗话又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从开始实施量化宽松的2001年开始到停止实施量化宽松的2006年,日本经济确实开始慢慢恢复,失业率也下来了,出口也稳步上升。于是,2007年,日银又将利率提高到0.5%,一切看起来都将趋于正常。但是,三个意外,又将日本从通缩的井口拉回了井底:1、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萎靡,日元飙升,日本出口又受到了影响;2、2011年日本发生了福岛核电站事故,花费了政府2350亿美元;3、中国和韩国的崛起,挤压了日本的出口市场。这几个意外导致的结果是,2009年,日本通胀来到了-1.1%,失业率创新高,GDP下降,日元汇率飙升,出口暴跌。

举措四:组合拳。

眼看井底都要跌破了,日本政府开始打组合拳,也就是把前面几种举措并用:1、扩大财政刺激,国债占GDP比重超过了200%;2、利率又从0.5%调回到0%;3、继续开始量化宽松。但是由于力度不够,整体投入资金规模不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时代下,这套组合拳没有打出该有的效果。

举措五: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就是指安倍晋三在2012-2020年任日本首相期间与时任日本央行行长一起实施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主要政策有:

1、激进的货币政策,也是主要的手段。从2016年开始,日本正式把基准利率降到了-0.1%,也就是说,普通民众去银行存钱,银行不仅不给利息,还收保管费。但是民众可以不存银行取现金放家里呀,所以说这项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商业银行,因为银行账上的钱银行总不能自己取出来吧。所以实施负利率后,银行自己账上的钱越多,就越亏,导致银行可劲儿往外借钱或者是投资。与此同时,日本央行还发明了QQE,简单说就是量化宽松QE的升级版。在原来买国债、公司债的基础上,还要加上控制国债利率的业务指标,通过印钞购买国债,把10年期国债利率控制在0.25%以下,刺激公司和个人进行长期借贷。此外,自己印钱能买的东西也多了,不仅限于国债、公司债了,日银也开始买REITs、股票等了。

2、灵活的财政刺激政策。说白了就是让财政部加大花钱力度,但又由于日本政府负债率实在太高,财政方面放不开手脚,所以效果不是很明显。

3、其它杂七杂八的政策,名曰“growth strategy”,此处不赘述,反正效果不佳。

安倍经济学的结果以及分析:从结果来说,安倍经济学时期,日本GDP在增长,通胀转正。总结一句话,效果是有的,但是没有那么好,也就是政策性价比不高。主要原因: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不足;2、价格锚定效应。就是说消费者天然反感商品涨价,于是商家在成本上升时,更倾向于削减成本以保住利润,而不是涨价。又由于日本终身雇佣的文化,失业率低,跳槽率也低,老板给员工涨薪的压力也低,导致工资常年不涨,很大地抑制了通胀。

(八)日本现状。

历史还是要从后视镜角度去看更全面、更客观。本文就不多讨论日本的现状了。简单提一下,就是2020年新冠疫情后,日本财政部借了1万多亿美元来刺激经济,代价是日本国债占GDP比重达到了260%;与此同时,日银继续印钞。伴随着俄乌战争带来的油价暴涨,时至今日,日本终于迎来了通胀。#日本经济# #日经225# $日经225ETF(SH513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