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医渡科技(02158)$ 摘自:biotech观察者。 打新人很好骗?其实也不是。很多打新人根本不关心基本面,跟着热度炒就是了,骗不骗没关系,能炒作起来就好了。个人还在坚持做独立的基本面分析,更多的原因是挖掘行业投资机会的内在驱动力。医渡云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细分领域,它可能不是特别优秀,但通过对它和它的同行的研究,加深了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也挖掘出了一些相对不错的同类公司。分享独立的观点和知识,这就是这个号跟其他新股分析的本质不同。



吹牛数第一?

新股招股书,只要脸皮厚,个个都是细分行业第一名。医渡自称2019年在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一(按收入划分)。医渡当年总收入为5.29亿元,其中大数据解决方案收入3.72亿,活跃客户数目85个,这都能当第一名,让东软、卫宁健康万达信息这些行业老司机情何以堪。这些都是上市公司,翻一下财报即可知道营收和客户规模,写得这么拼,也是把老脸都豁出去了。跟传统医疗IT服务公司比收入,连车尾灯都看不到。医渡又自称在中国新兴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专业机构中收入排第一,市场份额24.9%。举例的几家分别是思派集团、零氪科技、昆仑医云。新势力都没上市,无法得到公开数据,可以尽情忽悠。但是很不幸,最近思派联席CEO向媒体透露,2020年思派全年营收近30亿元,医渡看起来也是被血虐。



医渡的主要业务分三块: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占比超过七成,其中大部分来自监管机构,签大单的能力比较强,这或许跟创始人红色背景有关,监管机构的订单是医渡目前业绩中最可靠的基本盘。医院端对于新进入者是比较难进入的。医院本身是比较保守的,更看重系统稳定性和供应商的可靠性,即使医渡的产品更好,医院也没有太大动力去接受,因为系统切换对医院来说成本(代价)是很高的。医渡可能需要去全新的医院,之前没有进行过信息系统化建设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基层地区医院。这点可以从医院客户贡献的平均收入看出,单个医院只有年均不到四十万,这个不单是定价弱的问题,更可能的原因是医院客户属于比较低层级的。入院难体现在新增医院客户放缓,2020年4月到6月,一个季度就只新增了1个医院客户,这的确很难,显然也不是行业第一名应有的表现。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业务跟传统医疗IT服务公司之间的竞争比较惨烈,随着客户数量持续增加,营收也会持续平稳增长。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增长迅猛,也是投资者相当关注的领域,类似于CRO的业务范畴。医渡也在该领域展示了一定的实力,举例是将一项眼科药物二期临床试验的时间缩短60%,这个表现相当不错。对于新药研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线,通过科技赋能来加速临床开发对药企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前景看好。这块业务未来的规模和增速会比较可观。但遗憾的是医渡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规模较小。同行CRO龙头公司泰格药明旗下都有类似业务,且更具实力。医渡2017年开始涉足,做得不够大,不是时间问题,主要是能力问题。思派的临床试验现场管理(SMO)业务起步稍早,也仅仅在2016年开始重点发力,2017年一年抢下了一个亿的订单,其中包括信达PD1的注册临床项目。思派旗下的比逊医疗已成为国内肿瘤领域最大的SMO机构,承接了国内市场30%的肿瘤新药临床试验。思派SMO业务团队员工超过1300名,医渡的临床医学团队仅有226人。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是近年来推出的新业务,刚刚开始起步,业务模式还不够清晰,包括互联网医院平台如何搭建,因数健康平台如何卖药,这些具体实施计划尚不明确。收入贡献比较小,最新财年7个月收入为2700万,跟互联网医疗巨头无法相提并论,甚至跟垂直细分领域的智云健康、医联都有一定差距。健康管理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to C的业务爆发力非常强,但获客是个难点,目前看业绩不确定性还是挺大的。截至2020年11月23日,在因数健康平台或惠民保上进行了至少一次购买的付费用户超过270万。2020年6月,思派在成都推出的惠蓉保一个多月时间卖出310万份。当医渡还在探索如何在网上卖药,思派已经在全国56个城市布局近80家DTP药房,稳居业内前列。2020年12月21日,思派完成近20亿元E1轮融资,腾讯再次领投,思派逐步搭建医药险三位一体的医疗闭环,在肿瘤SMO、DTP药房、肿瘤大数据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此次医渡的IPO当中,腾讯跟投份额仅比东方资管多,所以爱是会变化的对吗?



不懂医药的医疗科技独角兽?

医渡核心团队没有一人拥有医学的学历和从业经历,高管团队仅有2人拥有医学背景,但都不是决策层。核心团队是投行和IT出身,所以很会包装,很会搞钱。医渡总裁之前是GIC的副总裁,拉来老东家投资似乎顺理成章。贵阳是腾讯的重要基地,投资同城的医渡也是很正常,腾讯在医疗健康领域广撒网,布局项目非常多。医渡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和健康管理或许不需要资深的医学背景,但在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领域,新药临床开发和医学团队管理,是需要专业背景的。对比思派,高管团队全部具备医学背景和相当丰富的从业经验,对于市场的敏锐度和对国家政策的把握程度,做得相当出色,抓住了主要的政策风口去发展壮大。这正是医渡非常欠缺的。



估值方面,医渡三大业务板块的竞争力都不是第一,但整体估值在医疗科技公司中名列前茅。它主要的价值在于大数据驱动,是一家平台型的公司,能够给医疗行业各个参与者提供解决方案,提升效率,带来便利。医渡的待完结订单金额仅有两亿多元,订单储备相对不足,健康管理业务尚不成熟,医渡未来业绩表现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大数据业务对标卫宁健康,生命科学业务对标泰格,健康管理业务对标智云健康,整体来看主要竞争对手是思派。鉴于公司业绩基数较小,并且健康管理业务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按照预测收入用PS估值法给予整体更高的PS倍数更符合公司实际情况。个人预测2022年三大业务营收分别为5.2亿、4.6亿、6亿人民币,合计15.8亿人民币,给予15倍PS,整体估值为237亿人民币(281亿港元)。合理市值区间或许在280-300亿港元。虽然医渡质地并不是特别好,但也算比较不错的公司,属于市场上的稀缺标的,完全有可能炒作到更高的市值。医渡善于包装,管理层缺乏医学相关背景和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打硬仗的能力亟待提升。医疗大数据正处于风口,听起来很美好,但大数据到底能够创造怎样的价值,收益如何实现,这是医渡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许,它可以向思派取一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