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开播群嘲之后,是时候重新审视张一山版《鹿鼎记》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几年的翻拍剧似乎都难逃一个模式:开播前关注度特高,刚开播全是骂声。观众纷纷搬出“珠玉”,进行一场“烂剧吐槽”狂欢。比如《新白娘子传奇》和新版《倚天屠龙记》等。

最近在播的这版《鹿鼎记》也面临了同样的局面。

经典纵然难以超越,但如何在人物设定、故事讲述等方面诠释出新意,是摆在每一个创作者面前的难题。

新版《鹿鼎记》刚开播那会儿,网上骂声奇多,主演张一山很虚心地接受种种批评,直言“我也有演不好的时候”。

不过,随着剧情渐入佳境,逐渐有观众看出了这一出荒腔走板背后的深意——

这个名为江湖武侠,可实为皇权讽刺、宫廷政治隐喻的金庸故事,新版《鹿鼎记》确实还是传承得不错的。

如果说,新版《鹿鼎记》刚开播时大量的讨论热潮验证了这个经典IP的“流量”,那如今该剧渐入佳境的观看数据,则体现了团队创新成果的“质量”:

《鹿鼎记》开播第7天,CSM实时收视率全国央视频道最高达到第1,实时收视率1.1209%;CSM实时收视率52城最高达到央视频道第1,CSM实时收视率35城最高达到央视频道第1。

网络端播放热度也保持良好态势,爱奇艺站内电视剧武侠榜、热搜榜排名第1,优酷站内古装剧、武侠剧热榜排名第1。

该剧的导演马进曾在采访中表达过自己此番创作《鹿鼎记》的初心:

“80后、70后、60后的观众群都有属于自己代际的韦小宝和《鹿鼎记》,我没有必要向谁致敬或向谁看齐,甚至机械复刻。如果不能以新的维度去阐述作品,翻拍将毫无意义。”

采用更适合00后观众口味的叙事节奏,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堆垒出萧条、无奈和悲伤。终于,新《鹿鼎记》团队做出的个性化尝试被观众看到,而那些一开始就能预见到的不理解,也恰恰体现了团队的胆识与勇气。

幸好,这样的尝试在众多观众“真情实感”持续追剧的热情中,也被证明是成功的。

经典只有融合当下语境,才能焕发出新生命。

也正是因为对这一点的坚信,让我一路把新版《鹿鼎记》追了下去,并持续发现剧作中的亮点:

明明有七个老婆,剧方偏给韦小宝安排了绿帽绿鞋,滑稽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下锅香,这名字听着挺下饭的”、“我今天借刀杀人,怎么要被别人杀了的感觉”等金句,更让人分分钟喷饭;

“一集拜把子、三集擒鳌拜”,进展超快的叙事节奏让人舍不得倍速;

此外,导演还结合当前的受众结构及其身处的文化语境,最大限度地淡化了“七女同框”,改用建宁公主做女一。毕竟,大肆渲染一夫多妻确实不合时宜,这是对女性的公然冒犯。

诸如此类的亮点,你会发现,新版《鹿鼎记》创作团队确实是在从年轻人的思维方式、观察视角、生活节奏出发,所以年轻观众和这部剧越走越近,身边已经有侄子侄女追了起来。

而往深层次上讲,新版《鹿鼎记》精心编排的那些人物矛盾冲突中表现出的人性闪光点和现实思考,也给今天的观众借鉴和启发。

客观来说,新版《鹿鼎记》当然称不上完美,但可贵的是,我们能看到主创团队在叙事风格、视听语言等方面的创新努力。因此,大可不必被“一刀切”式的评论吸引了去。

以与时俱进的创新角度诠释出一种“新经典”,这样的《鹿鼎记》,我还能继续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