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半年度操作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24年从宏观上基本是23年的延续

全世界都盼着美联储降息,都觉得老美是虚张声势,路边策略纷纷在美联储降息上押注,仿佛美利坚已是冢中枯骨。但美国的经济数据却表现的很强劲,通胀猛如虎,就业壮如牛,美联储嘴炮不停,暗示降息还早。一边是美债高收益吸引全球美元回流美国,GreatAgain;一边是市场觉得你滥发美元,高收益都是假收益,美元信用要破产。真正实现了“美元与黄金齐飞”

全世界都觉得中国的房地产要凉,中国陷入通缩已经不可避免。中国也出台了房地产刺激政策,定调去库存。国债2个点利率,大家也都奔走相告,喜闻乐见。大放水已成现实,每天不接几个银行、贷款机构的电话,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信用贷是可以的,先息后本也是可以的。一边是负债表衰退,一边还要搭上产能过剩。生产的光伏板只配出口给别人当围栏。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明显冷热不均,看来这个世界并不太平。

美国高通胀的环境来自于自身的中美脱钩及自身的产业空心化,本土的工厂供应能力跟不上国内的需求,二鬼子也不给力。钱多货少,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会如何操作?

一、加息抑制通胀;

二、补贴重塑产业

所以我们看见美债TLT一直跌;美国工业复兴指数AIRR一直涨。美国是一手抓通胀、一手抓补贴,两手都在抓,两手都很硬。

中国通缩的环境来自于需求不足,资产缩表,强大的供应能力匹配上孱弱的内部需求,这样的经济模式必然是“先天通缩圣体”。需要基建+地产+外贸一键三连才可以打通经脉。目前地方城投进入“化债”周期,房地产进入“去库存”周期。外贸还不错,感谢大毛刷的火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如何操作的?

一、降息,发长期国债

二、地产去库存

三、高科技领域投资扶持

遗憾的是,目前只看见国债ETF一直涨。还是老传统行动迟缓,不注重舆论引导,市场预期混乱,一直都是憋着、憋着、憋着,实在憋不住了开闸放水,一泻千里。

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0.3%,美国治理通胀真的需要向中国学习。

后市观点:关键在于CPI,中国经济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再通胀”。不是避免通缩,是要一步到位实现“再通胀”

“再通胀”第一步先“补需求”

永远没有产能过剩这样的说法,有的只是需求不足。物资极大丰富难道还错了?一边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一边说我们国家需求不足。不是需求不足是收入不足。先说结论,中国需求不足的情况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实际上他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起飞一直走到今天。对于中国的经济模式来说,他是原因,不是结果。

需求不足对应的是投资过剩,投资过剩造成产能过剩。这是我们收入分配结构造成的。居民收入以劳动收入为主,资本主要掌握在国资及政府手中。资本收入远大于劳动收入,资本的逐利性促使它利用资本剩余继续扩大再生产,继续积累产能。

在某个偏远的原始部落,部落的人一起生产生活,从来只听说过自给自足,没听说过还会有生产了很多的食物,但是大家都吃不起的情况,如果有那一定存在人为的扭曲,。

我们长期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偏向居民,所以导致我们长期表现为消费不足,这是一切的因。实际上中国无法做到提振消费,没钱消费什么?资本剩余倒是很多,毕竟财富那么多,居民少了资本就会多、资本多了投资就会多,投资多了产能就会多。

怎么破局?走消费的路子,基本不可能,改变收入分配结构很难。靠技术冲破生产力的桎梏,理智的人都知道那是虚无缥缈的。只有靠债务顶上这部分需求。

“靠债务维持经济增长”,就是这样,在不改变其他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老办法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向天再借五万亿”。美国佬能一直发债,我们怎么不行。“寇可往,我亦可往”。说到底“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基建+房地产、城投债、地方债、地方融资平台、0利率、国债、赤字财政,货币化赤字,没什么不可以的。

“确保通缩不在这里发生”——伯南克

常常说,“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为什么?实际上只有原路可走。

主要的机会:

1、延续中美脱钩的供应链重构:这个需要挖掘,重点看小公司。关注出口、轻工板块,有海外产能放量的公司;去年的嘉益股份通用股份等等。实际上在世界工厂这一块,我不觉得谁能取代中国,现在是未来也是。

2、房地产板块:房地产在重大会议前如果跌的比较厉害可以布局。高层对房地产的定位是“消化存量住房,优化增量住房”,重点看两条线,一个消化了现有库存就能显著提升估值的:新城控股,消化完存量房,成为商业地产运营商,15倍PE不为过;一个是优化增量住房,就是土储都是高线城市改善为主的开发商,绿城中国滨江集团。1倍PB不为过。

3、芯片半导体:这一块指的是财政资金重点投入的高科技方向,科创芯片ETF,588200。大基金三期,不说有业绩也能有估值。

4、放水、基建投资方向:算了,我估计他们不会听我的。

5、消费:通缩预期消费板块的日子不好过,茅台也被当做房地产板块成分股。但是消费作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类别。此时正是仔细甄别的好时机。“再通胀”成功,价值投资必然卷土重来。相反的,现在热门的高股息股票随着股价的上涨可能会变成低股息,此类股票的走红实际上是通缩预期市场风险偏好低、资产不信任造成的资产荒而共同造成的。“再通胀”成功,会让本就低的可怜的股息变得更低,可能跑不过通胀而被遗弃一旁。

世界就是个轮回。

#房地产# $万科A(SZ000002)$ $贵州茅台(SH600519)$ $科创芯片ETF(SH58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