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动态丨互联互通再迎扩容,香港市场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事件

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表联合公告,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

12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表联合公告,两地证监会和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香港结算就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整体方案达成共识,互联互通机制再次迎来扩容和深化。

简评

沪深股通(北向交易)范围大幅扩大,调整后将覆盖A股总市值和总成交金额的约80%

此次沪深股通标的范围将由原来的“合资格的上证180、上证380指数成分股、深证成指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数成份股中所有市值不低于60亿元的成份股、和沪深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的A股”调整为:“市值50亿人民币及以上且符合一定流动性标准等条件的上证A股指数/深证综合指数成份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的A股”。按照12月19日收盘数据进行测算,此次调整后沪深股通标的范围将从原来的1493只扩容至2546只,预计新增合资格股票1053只,新增股票总市值达11.44万亿元。调整完毕后,沪深股通合资格股票数量将占A股整体的57.56%;将覆盖A股总市值的87.55%,年初至今日均成交金额为A股总成交金额的78.11%。

港股通将纳入外国公司,将进一步提升香港市场吸引力

此次港股通标的范围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至“属于恒生综合大型股、中型股指数成份股、或市值50亿港元及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中,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股票”。根据港交所和恒生指数公司的定义,外国公司主要指在海外(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注册,并在海外(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经营主要业务的公司。目前,在港上市的外国公司共有12家,按照上述标准筛选后符合港股通纳入条件的在港上市外国公司主要有6家,总市值为2702.78亿港元。将外国公司纳入沪深港通标的,一方面意味着来香港上市的外国公司可以利用内地充裕的流动性,增加外国企业在内地的投资群体,有助于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估值。另一方面,将外国公司纳入港股通,也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可以有更丰富的海外投资机遇,能够增强香港作为国际资产管理和融资中心的吸引力。我们认为短期内将外国公司纳入沪深港通将为香港市场带来一定的增量空间,长期来看将吸引更多的外国公司到香港上市和更多的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交易,香港市场吸引力有望提升。

沪港通下港股通的合资格股票范围将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一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与深港通相比,目前沪港通下港股通的合资格股票范围并不包括市值在50亿港元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分股。按照12月19日收盘数据进行筛选,此次调整后沪港通下港股通合资格股票范围将有望新增124只标的,包括保诚、新东方在线、中国华融等个股,市值达1.50万亿元。

互联互通持续深化,双向资金交投活跃 

2014年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两地资本市场交流合作日趋紧密,互联互通机制亦迎来持续优化,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两地监管机构和交易所相继宣布一系列措施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包括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将在港交所上市的不同投票权架构(WVR)公司股票、生物科技公司股票纳入港股通标的等。2022年,ETF互联互通正式起航,沪深港通标的范围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渐丰富。此次互联互通标的范围的扩大是9月2日方星海副主席宣布的三项扩大两地资本市场务实合作的新举措的落地,亦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的延续。从开通至今,陆股通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7158.51亿元,港股通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25632.86亿港元;截至12月19日,陆股通持股市值达22217.21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2.52%;港股通持股市值达21837.01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的6.26%。陆股通和港股通对双边市场的影响力逐渐上升。

助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市场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 

香港证监会署理行政总裁梁凤仪表示,沪深港通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有望“巩固香港作为通往内地的门户的地位”和“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公司的集资平台”。短期内,1)从资金端来看此次互联互通标的范围的扩大进一步丰富了国际投资者投资A股的选择,同时也为境内投资者投资外国公司提供了便利,因此有望吸引更多资金参与互联互通交易,从而提升南向和北向资金的交投活跃度;2)从资产端来看,如前所述,将外国公司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范围将使得外国公司可以利用内地充裕的流动性的同时增加外国企业在内地的投资群体并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从而有望吸引更多外国公司到香港上市。“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举措中的重要一项。长期来看,一方面互联互通范围的扩大将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A股投资,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和资本市场发展带来充沛资金;另一方面互联互通范围的扩大和港股通人民币计价(详见《港股通人民币计价有望明年落地,长期意义深远》)等举措均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在目前人民币 “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的背景下香港将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和有效连接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枢纽,助力人民币的使用和流通从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市场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

首推直接受益于互联互通成交上升、外国公司上市增多的香港交易所(0388.HK),建议关注境外业务优势显著的龙头券商中金公司H(3908.HK)。

风险提示:

(1)实施进展不及预期:根据两地证监会《联合公告》,在相关交易结算规则和系统准备完成、获得所有相关的监管批准、市场参与者充分调整其业务和技术系统后,上述扩大方案方可正式实施,预计还需要3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目前相关实施细则和落地情况还存在不确定性;若实施进展不及预期则可能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市场影响不及预期:虽然互联互通范围的扩大将丰富双边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便利其通过互联互通机制进行资产配置,并有望吸引更多外国公司到香港上市;但相关市场主体行为较为复杂,影响因素多,正式实施后对市场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若市场影响不及预期则可能导致沪深港通成交量和IPO业务表现不佳,从而为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本报告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如需全文或盈利预测情况,请按照文末信息联系中信建投非银金融&金融科技团队。

团队简介

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互联互通再迎扩容,香港市场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0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赵然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8100009

本订阅号(中信建投非银金融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赵然非银金融&金融科技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