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斋孔子学堂创始人陈麒妃:不完全复古式的私塾学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张喆 编辑/ 冯寅杰(本文原载于《创业人》杂志 原标题《蒙斋孔子学堂:国学创业新气象——访麒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麒妃》)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国学本为我国之独有,但在中华近代历史时期,由于中西之学的分野,国学与西学在国内开始逐渐分流发展。

陈麒妃,一个醉心于国学的创业者。出生在吉林市的她,从小在姥爷的影响下,让她沉浸在国学氛围中。小时后,史书礼乐虽不曾系统学习,但在耳濡目染中,让她不仅从这些国学经典中学会了先贤的智慧,更为她奠定了自己的价值观与确立了人生目标:那就是用自己的一生为国学的复兴添砖加瓦。

大学毕业后,在短暂的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来到了苏州唯一一家传统私塾,系统的了解了国学的内涵及如何运营一家学堂。经过不懈的努力,成立了吉林市唯一一家传统式私塾,蒙斋孔子学堂。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除了学堂之外,还成立了孔子研究会、其本人更身兼中国古琴协会吉林艺术中心主席,并于2011年成立了以整合旗下资源的麒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从小耳濡目染的国学氛围

荀子曾在《劝学》中写道:“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译为白话文就是要告诉我们,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而这点就完美的体现在了陈麒妃的身上。她的姥爷虽然不是国学大师,但是有着良好的国学功底,这也为陈麒妃奠定了最初的国学基础及日后为国学奉献一生的宏远。

在学多人心中,提起国学就会想起“枯燥”二字,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讲,国学甚至于暴力沾边,这恰恰暴露了人们对国学的不了解。她回忆自己小时候学习国学时说:“虽然对小孩子来讲,最初接触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只要能够坚持一段时间,渐渐的就会被国学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不仅不会感觉枯燥,反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经过了姥爷的启蒙,大学毕业后的陈麒妃,在短暂的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后,就决定辞职,去系统的了解国学并产生了创业国学的念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从东三省,来到了国学氛围浓厚的苏州,并进入了苏州著名的菊斋私塾,在这间私塾,陈麒妃各方面都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

私塾岁月,体会不同的教育模式

私塾乃我国古代家庭、宗教或者教师个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国人的思想逐渐自由开放,一批有识之士重新扛起了复兴国学的大旗,曾经被人为赶出历史舞台的私塾,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2005年10月,国学爱好者张志义在苏州开设“菊斋私塾”,刻意追求古典情调。塾师身穿儒士长衫,室内悬挂孔子画像,儿童作揖打躬学习古代礼仪。老师向学生讲授《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老子》、《庄子》以及诗词韵文,中间穿插讲授古乐、书画、茶道。

而陈麒妃就曾经是这其中的一员。当时从英语教师职位辞职的陈麒妃,来到了这家私塾,在这里她穿汉服,从待人接物开始学起,开始系统的学习国学,在这期间还不断地去拜访名师,去吸收大师的思想,在这里她感受到了与现代应试教育不同的学习环境与目标。

陈麒妃在谈到私塾与普通学校,教育有何不同时说:“虽然我从小学习国学,但第一次这么系统的国学还是第一次,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教育方法与目标,在应试教育的学校中,以标准答案为主,而在史书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是从不同的理念中,来检验自己的水平。”

成立蒙斋孔子学堂,踏上国学复兴之路

在菊斋私塾,陈麒妃花费了三年的时间,这三年不仅让她对国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她对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复兴国学,有了计划。那就是也成立一家私塾式的学堂,从孩子入手,让国学复兴。

最初的道路是困难的,靠着微薄的启动资金,她成立了麒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前身——蒙斋孔子学堂。她回忆最初的日子时说:“开始运营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招生,盈利反而没有想太多。”

开始学堂在吉林挂牌成立后,许多家长对学堂都抱有狐疑的目光,有些家长甚至在看到孔子像时,会指责是在宣扬封建迷信。在许多人看来,将至圣先师看为封建迷信是可笑的事情,但就在几十年前,一段特殊的时期却真实发生过。

1964年9月,全国正笼罩在文化大革命的前夕,北京有一处偷偷办学的私塾,在被公安机关发现并取缔后。私塾的主持人当时被定性的罪名就是:“非法开办私塾,宣扬封建礼教”。因此,有人将国学看为封建迷信,其实并不足为奇。

除了对性质的质疑外,家长也对学堂能否提高孩子成绩有疑问。在这些质疑声中,陈麒妃毅然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家长们的疑问,再学堂的第一年采用完全免费的模式,即使这样仍然有家长认为是浪费时间,因此最初学堂的第一年只招收到了两名学生。

虽然只有两名学生,但是陈麒妃却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心血。而两个孩子的成长也见证了她的心血没有白流。说到这里,她笑着对记者说:“最开始两个孩子因为岁数小,在学堂里四处瞎爬,但当他们学完《弟子规》和进阶学习后,懂得了应该遵循礼仪,让他们先学会如何做人教起。”

不懈的努力也终于迎来了收获,在学堂成立的一年之后,虽然属于亏本运营,学堂得到了家长的肯定,从而摆脱了负债走向了正轨。

不完全复古式的私塾学堂

提起私塾学堂,穿汉服只教授国学是人们最初的印象。但陈麒妃的学堂却是一家集合了现代与传统教育的私塾学堂。在她的学堂中,学生不必拘泥于服装必须为汉服,同时,学堂也会教授文化课的知识,让孩子们不会因此耽误大纲要求的学习内容。

她认为,学堂不一定要标新立异,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完全的复古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例如,在学堂的国学课中,老师会根据大纲的要求讲解文言文,但是除了讲解,学堂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与素养。而毛笔课,也有助于孩子提高书法水平及文化气质。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陈麒妃将学堂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捐赠给了慈善事业,学堂每学期也都组织孩子们参加慈善事业,用行动像孩子们传递孔子“仁者爱人”的理念,这是许多大学校都无法做到的事情,陈麒妃却做到了。

同时,学堂也不仅仅像古时私塾那样只招收儿童,对成年人甚至是企业,学堂都有服务的项目。其中,用国学塑造企业文化,就是学堂的一项重要业务,现代社会中,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凝聚力及向心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而治理一个企业,同样也适用于,用国学深厚的精髓去管理。现在,许多企业家已经发现了这个道理,不仅自己研究国学,同时也请老师为员工进行培训。

陈麒妃举例时说:“最开始我是为教育机构进行国学课的培训,我认为对教育从事者,首先要用国学改变他们的心态,让他们明白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师。老师要领悟到‘传道、授业、解惑’这三点,从而重新塑造他们的内心。”

通过对教育机构的入手,陈麒妃也拓展了发扬国学的渠道,进而她发现,商人同样也具有被国学重新塑造内心的需求。“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同时需要不同方式的塑造,而国学博大精深,只要肯于发现,就肯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与企业的精华。”陈麒妃带着师长般诚恳的对记者肯定地说道。

回头望去,我的创业就像修行

——陈麒妃自评创业

回头望去,我的创业就像修行。我从没想过进入这个行业要赚钱,而是一直致力于如何将国学发扬光大从而传播个人的价值,所以,我希望我的模式能够被别人模仿!但我所希望的模仿是指经营方式,而不是指如何赚钱。

我的创业也离不开我的父亲,最开始我当英语老师,后来在美国的一家培训学校当助教,我的父亲得了癌症,我希望创立的学堂能够为我父亲积德,现在我也收获了父亲现在已然在我身边的恩典。

我希望所有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可以来到我的学堂学习,进行心灵的建设。离开心灵建设的学术都只是工具,但有了心灵的建设,就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我的理想。也许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我相信我可以用行动让国学扎根在更多人的心中。

⊙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