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款54亿!民生银行与股东“泛海系”纷争升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近日,民生银行再向其股东“泛海系”及其实际控制人卢志强提起诉讼,要求偿还累计54亿元人民币的借款本金及相关利息、罚息。

这一诉讼事件标志着双方的矛盾已从幕后走向前台,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文轩图库

1

涉款54亿!再诉自家股东

据了解,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泛海集团泛海控股、通海控股、泛海不动产投资、泛海股权投资、星火房地产泛海建设青岛、深圳泛海置业、武汉中央公司、武汉中心公司、卢志强等提起诉讼。

|巨潮资讯

上述企业或者个人,都是泛海有关的,我们就简称“泛海系”。

根据民生银行2023年年报可知,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系民生银行第七大股东,持股比例4.12%。

|巨潮资讯

“泛海系”的卢志强为民生银行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报酬总额93.25万元。现任通海控股有限公司、泛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及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简单来说,这次事件相当于民生银行起诉自己的股东和高管。

事情的起因需要追溯到2019年。根据公告,2019年3月,泛海集团北京分行签订《流动资金贷款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人民币12亿元,截至起诉日,分期还款计划项下应还未还本金8亿元。担保方式为泛海控股股票质押、通海控股以及卢志强保证担保

2019年9月,泛海集团北京分行签订《流动资金贷款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人民币31亿元,尚欠本金30.71亿元,担保方式为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质押、通海控股以及卢志强保证担保

同月,泛海控股北京分行签订《流动资金贷款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人民币17.8亿元,截至起诉日,分期还款计划项下应还未还本金3亿元,担保方式为泛海不动产投资股权质押、泛海集团、泛海不动产投资、泛海股权投资、星火房地产以及卢志强保证担保

此后的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泛海集团等与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亦多次签订金融借款合同,并有多笔借款未归还。

早在去年1月,民生银行就走上了与“泛海系”、卢志强“对薄公堂”的路。据当时的公告显示,民生银行向“泛海系”企业以及卢志强追债本金规模高达70亿元。

没想到,当时这场起诉只是开始。如今,仍在继续。

本次民生银行在公告中指出,该行借款人泛海集团泛海控股未按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相关保证人未履行保证担保责任。民生银行提出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泛海集团偿还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币合计42.66亿元、判令被告泛海控股偿还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币合计12亿元,以及相应的利息、罚息和复利等。

2

叠加“恒大”贷款风险

与“泛海系”之间的巨额借款纠纷,无疑暴露了民生银行贷款方面的风险敞口,叠加房地产方面的冲击,倍受影响。

早前,与恒大存在交易来往的银行纷纷被挖出。根据一则当年流传的《恒大集团关于恳请支持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情况报告》,恒大集团民生银行的借款余额高达293亿元,是借款最多的银行机构。不过,此事当时遭到恒大的反驳。

但年报数据披露了部分情况。据恒大2020年年报,在恒大列出的主要往来银行中,民生银行排在首位。

中国恒大2020年报截图

《2023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单显示,在上榜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排名下降位次最大,从第33名降至46名。其品牌价值从2022年98.34亿美元降至2023年75.23亿美元,缩水23.11亿美元,品牌价值年增长率为-23.5%。

3

营收每况愈下

拉长时间范围来看,民生银行2020年至2022年,房地产不良贷款分别为30.4亿元、95.74亿元、155.45亿元;同期房地产不良率亦为0.69%、2.66%和4.28%。两项数据逐年攀升。

近年来民生银行也在加大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2023年年报显示,民生银行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699.26亿元,全年收回已核销资产101.12亿元,同比增长22%。

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民生银行已顺利完成不良及问题资产清收处置三年规划目标,三年处置近4000亿元,存量不良及问题资产得到较好处置,资产质量持续稳固向好。”

房地产坏账等多种因素影响,2021年至2023年,民生银行息差净收入分别为1257.75亿元、1074.63亿元、1024.31亿元,连续三年同比下降6.99%、14.56%、4.68%,2023年创下2018年以来新低,对应三年净息差为1.91%、1.60%、1.46%。

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民生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李彬直言,该行净息差下降主要由于资产端定价下滑、负债成本刚性较强等多重因素所致。

最关键的息差收入直接拉低了该行营收和利润。2023年,民生银行营收为1408.17亿元,不及2015年1544.25亿元的水平;358.23亿元的净利润,也与2015年的461.11亿元相比,少了100多亿。

|文轩图库

要知道,民生银行也曾被冠以“小微之王”称号,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在股份行梯队中,其存在感每况愈下。

到了2024年一季度,该行形式并未好转,成为股份行中唯一一家营收、净利同比下滑的银行。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42.73亿元,同比下降6.8%;归母净利润134.31亿元,同比下降5.63%。

4

建行系”能否扭转局面?

正值民生银行业绩承压阶段,而企业内部也是变动不断,多位高管履新。其中“建行系”的入局尤其被关注。

“五一”节前,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民生银行王晓永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王晓永担任民生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根据相关规定,王晓永自任职资格核准之日起就任民生银行行长。

王晓永出自国有大行,是一员建行“老将”。

简历显示,王晓永1970年出生,于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于1996年获得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于2013年获得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高级经济师。

王晓永曾任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行长、建设银行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

与王晓永一起履新的两位副行长分别是张俊潼、黄红日,他们均是“70后”且均出自民生银行内部。

随着高管的密集履新,民生银行管理层变阵重组,能否扭转局面?

5

专家观点

银行传统业务模式面临压力

文轩智库专家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

除了房地产带来的坏账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金融科技的冲击等都可能对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造成压力。

换帅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改变和调整,但能否改善民生银行的发展状况还需观察。

新任行长需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以应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全部讨论

06-02 09:55

旧闻整天翻来覆去炒,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