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捷顺科技(SZ002609)$ 更多实时纪要关注:“纪要头等座”

1、问:云托管的模式下,人员降本空间有多大? 

答:公司云托管无人值守停车场相对于出入口岗亭无人化而言,主要 减少停车场出入口的管理和收费人员,停车场本身还会有环境巡检人员、 管理等其他人员,这部分岗位还是需要的。以目前已经上线的云托管项目 平均经验来看,相对传统管理模式,停车场云托管可以减少 60%~70%的人 员。以两进两出四条车道的停车场为例,在传统模式下,两个出口岗需要 6 人(倒班需要),按一线城市的人力成本计算,这 6 人一年的费用在 40 万左右,云托管通过无人化改造,可以这部分成本释放出,从而降低停车 场的运营成本。

 2、问:捷停车用户已突破 1 亿,未来公司如何获客发挥流量优势?

 答:与其他互联网企业获客方式不一样,捷停车获客几乎不需要太多 的成本。公司业务路径是 B2B2C,对于停车而言,B 端停车场使用场景决 定了 C 端车主选择是相对被动的,即在捷停车的服务的停车场,C 端车主 就会接受使用捷停车的服务,捷停车在 B 端场景的增加,C 端车主自然更 多关注和使用捷停车。捷停车之前的覆盖停车场主要来自于母公司捷顺的 场景,接下来捷停车将实施的平台化战略,利用自身规模化的运营优势, 通过分享的商业模式,支持非捷顺品牌的中小传统厂商的停车场接入捷停 车平台。2022 年,捷停车已经实现了数千个非捷顺品牌停车场的接入,为 平台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平台化战略下,捷停车覆盖停车场的持续增长,对应的 C 端车主用户也将实现持续增长。捷停车 3 月 3 日将召开 停车生态伙伴大会,构建创新、开放、合作、共赢的停车生态,期待更多 生态合伙伙伴加入。

 3、问:公司如何评价捷停车与高德、百度等地图商的关系?

 答:我们认为捷停车和地图商之间是合作关系,双方的优势点非常互 补。地图厂商的优势在道路上,在导航上;捷停车的优势在停车场内,在 场内的车位信息化和数据上。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导航的嫁接,可以为 C 端车主提供从目的地车位查询、路面导航、自动切换停车场内导航、车位 引导的全流程出行服务,提升车主体验。捷停车已经与大连理工、吉林大 学等高校的大数据团队在停车大数据应用方面开展合作,目前在华为车机 上的小易找车位功能,背后技术和服务由捷停车提供,可以实现智慧车场 收费标准、剩余车位数、动态剩余车位播报以及充电桩信息查询,临停缴 费等。

 4、问: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率水平如何?

 答:传统智能硬件业务毛利率 40%左右,云托管业务、智慧停车运营 两个新业务的毛利率保持在 60%左右,停车时长及停车收费业务相对低一 些,在 20%左右。

 5、问:如何评价地产行业的波动对传统智能硬件业务的影响? 

答:近期国家出台了支持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了融 资渠道,金融支持保交楼化解风险。我们对房地产行业持谨慎乐观态度, 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很难再回到以往的黄金高速发展的时代了。公司积极 调整了传统智能硬件业务市场策略,即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存量市 场智能化、数字化升级需求稳定,市场空间大。目前公司已经大幅降低了 传统业务对地产新建项目的依赖。同时,公司加强与资信良好,有政府背 书的国资、央企房地产客户合作,依托公司积累的运营经验,通过云托管、 充电运营、租车位、错峰停车等新模式新业务将存量市场规模做大,应用 场景做深。

 6、问:公司充电运营业务与其他充电运营企业对比有何优势?

 答:首先,相对于行业内主要的充电场站的运营商,公司的主要优势 在停车场内,我们聚焦于停车场内的目的地充电,所以在场景上是有区分 的。其次,公司的目的地充电方案,为车场提供行业独有的场、桩、位的 一体化管控能力,停充一体化具体优势表现在:第一,车位管控、停充一 体的效率优势。能够有效解决原来停车场内充电桩运营效率低的痛点。通 过车位级管控,可以有效避免燃油车占位和新能源车不充电占位的行业难 题,在大幅提升充电车位运用效率的同时,也有效解决充电车位运营管理 的难题。第二,基于停车大数据的充电运营优势。公司借助捷停车的大数 据能力,能测算车场实际充电需求,精准投放充电设备数量,最大化提升 客户投入产出比。并且通过周边精准的车主信息触达,结合“停车+充电” 的联合引流,能有效提升项目充电车位的利用率,实现运营增收的效果。 第三,无感充电的 C 端体验优势。无感充电的方案设计,大幅提升 C 端车 主的充电体验,车主可以直接在一个 APP 上,实现从线上查看充电车位信 息、预订车位,精准导航到车位,到车场智能识别、快速落锁、免充值无感充电,以及最后停车、充电、减免等多种费用统一结算支付等服务。最 后,公司在停车场行业沉淀庞大客户资源、现成的销售服务网络也是公司 开展目的地充电运营业务的重要优势之一。

全部讨论

2023-03-02 23:28

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