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券商行业走势回顾(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我们最近这几年一直在券商上都有持仓,

而且是采取了总持仓递进法+年度借吃饭行情薅羊毛的方式进行,

其中持仓最多的还是证券ETF(512880),

因为针对行业周期波动进行交易的话,用指数基金交易比较方便稳妥,

证券ETF(512880)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券商行业指数基金,

它的十大重仓股当中(截止今年一季度末),

第一名是东方财富(占比14.16%)第二名是中信证券(占比13.32%),

这个和券商行业当中公司市值规模是成正比的,

目前券商行业当中,总市值最高的两家公司也是东方财富中信证券

券商行业内部的规模差距是很大的,

总市值规模最大的中信证券总市值近3000亿,而总市值规模最小的哈投股份仅有100亿。

由于指数ETF基金绝大多数是按照规模比例配置的,

所以规模越大的公司,在指数ETF基金当中的占比就越多,

我们每买入100元的证券ETF,实际上就是买了14元的东方财富和13元的中信证券

这两个加起来就占了近1/3,剩下2/3是其它券商每家几元钱甚至是几毛钱累加起来的。

所以,一般投资者买了券商TEF之后,其实就不用再大量单独买中信证券或者东方财富了,

因为这两在ETF当中的占比很高,买了ETF再单买这两个,就显得很重复,

想要在券商ETF之外在额外多买点券商个股,

理论上就应该优先有特色一点的中型及以下券商, 这样一来避免重复,

二来会因为券商的特色情况被市场关注而有超额收益。

我们从2020年至今,主要选择的券商个股是广发证券东方证券

一方面是这两家券商都是中等规模,

券商ETF当中的占比是3元/100元ETF基金,再单独买个股不会很重复;

另一方面是这两家券商都参股或者控股了基金公司。

由于2020年之后,基金销售火爆的情况持续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市场对和基金相关度更高的券商格外热情,

当时广发证券东方证券的阶段性涨幅都比大多数券商要高出一截。

去年年中至今,基金销售遇冷,广发证券东方证券的股价回落也比较明显,

但是我们觉得全面牛市如果启动的话, 基金的销售还是会再度火爆,

和基金高度相关的券商还会再次受到市场重视,

所以我们在券商个股方面的选择,目前以广发证券东方证券为主。

————————————

券商总市值TOP2,也是证券ETF当中持仓占比最高的两家,

我们重点说一下,毕竟大家如果是直接买券商行业指数,相当于间接买了这两家为主,

尤其是东方财富,很多投资者手里都有持仓,

每次聊到券商时,大家都在后台说多讲讲东方财富吧。

中信证券,最全能的券商,业务构成非常传统且均衡,

券商四大主要盈利来源, 自营业务(拿公司自己的钱去投资赚钱);

资管业务(帮客户管钱,收取管理费或业绩报酬);

经纪业务(帮客户买卖股票,收取手续费);

投行业务(帮公司上市或者发行债券等)。

这四大业务类型中信证券都开展,而且每一项对净利润的贡献度都不低,

是国内发展最均衡的券商,知名度和行业地位也是毫无争议的第一,

最近两年净利润水平都稳定在200亿以上,

公司上一个股价巅峰出现在2015年大牛市期间,当年净利润是198亿,

2020年公司股价逼近过历史巅峰价,但当年的净利润水平还是比2015年低一档,

2021年和2022年两年,公司的净利润水平都在非大牛市环境下实现了超越2015净利润,

但是这两年股价反而从2020年的高价一路走低,走势和业绩出现了明显背离,

也就是说,再有一个全面牛市的话,中信证券当年的业绩会大幅超越2015年,

对应的股价也会比2015的巅峰期价格高上不止一个档次。

东方财富,互联网券商,基金销售平台最突出的券商,

东方财富的净利润来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证券业务,主要是靠给投资提供股票交易收取佣金赚钱,

(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通过券商买股票要缴手续费那种)

以及两融业务的利息收入,就是那种把股票当成抵押物和券商借钱,

借了钱继续加仓买股票,但是借钱要付比较高的利息的服务。

东方财富过去几年发行了多批可转债,扩大了资金规模,

这些资金主要就是用于借给愿意做融资业务(借钱买股票)的投资者产生利息。

二是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听起来不太容易理解是干什么的,

实际上很好理解,就是东方财富旗下有基金销售平台,

帮基金公司销售基金产品,可以拿到基金公司给的营销费用和帮投资者买基金的中介费。

融资业务的利息收入,和基金销售中介费是东方财富这几年净利润大涨的关键,

东方财富也是极少见近年来股价高点超越了2015年牛市期间巅峰价的券商,

关键原因就是借助这两项业务实现了净利润的高速增长。

目前东方财富的净利润是100亿级别的,

中信证券200亿级别差一半, 但是总市值规模不相上下,

换句话说就是东方财富的价格/净利润水平比中信贵一倍,

市场给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是前两年基金销售太火爆了,

凡是和基金相关的券商股都有额外的市场溢价,

另外之前“茅时代”的时候,东方财富被市场视为“券商茅”,

因为东方财富主要是ToC,直接面向投资者, 那个时间凡是直接ToC的大型上市公司都是市场宠儿,

比如说茅台买酒给消费者,格力美的卖电器给消费者,

这种类型的公司一度都在基金抱团1.0当中额外受重视。

东方财富这一年半以来股价下滑的幅度比较大,

主要原因就是基金的发行与销售遇冷,市场之前给的额外重视和关照也因此下降,

而且基金抱团1.0瓦解之后,各种茅都在回吐之前的额外涨幅。

但是未来如果有全面牛市的话,基金销量和融资需求暴增的情况下,

东方财富再次受到市场的重视和追捧也是必然的,

所以券商行业当中中信和东方财富的总市值双雄格局应该会一直保持较长时间。

————————————

这次分上下两篇讲了券商行业,合计写了5000多字,

但是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完全展开讲,因为要讲清楚一个行业实在不是三言两句就能说明白的。

原计划当中还想把我们对券商的投资模式再重新讲一遍,

但是这上下两篇里没放下,这个有空再找时间单独讲吧,

之前小伙伴的留言我也看了,很多小伙伴对券商行业有点失去耐心了,

因为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在券商最低迷的时候不敢买,

(因为券商最佳买入点都是大盘惨不忍睹的时刻)

等市场有了起色,开始有各种鼓吹“XX牛”的声音,券商也涨起来的时候才敢买,

而过去这一年多,A股市场整体低迷,市场重心下移,

所以之前买券商买贵了的投资者就感觉看不到解套希望了,

耐心和持股意愿也都到了非常低的状态,

之前大家都觉得,只要用牛市,就会有券商爆发期,

不仅能解套,还能借着熊市当中买的券商赚钱,

但是现在大家对牛市的预期都碎了一地,

如果不相信有牛市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指望券商再有什么爆发期了。

不过大家有空可以自己翻看一下历次大牛市之前券商股的状态,

就会发现券商股历次都是在“狗都不理”的情况下逐步进入爆发期的。

由于我们对A股市场的超长期前景依然保持乐观,

所以对券商股的态度也很明显,只要这波便宜到位了,我们还是会继续回补和加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