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收集专用贴

发布于: iPhone转发:41回复:80喜欢:13

之前有个资料贴 时间太长 不知道怎么就没了

再攒个新的

用起来方便


全部讨论

2021-01-04 09:25

金融菌
今年的Q1会是一次部分小公司业绩修复的大机会;
比如因为各种原因被持续杀估值,但未来至少连续两年高增长确定,只需考虑估值(但美股中概有同行强对标)的现代数据水电站数据港;
基本面持续攀升,但因为市场沟通问题估值只有同行三分之一的基蛋(和基蛋持续悲催的股价和估值相悖的,这里存在着一群非常专业的投资者,大幅提升了我对其业务的理解和信赖度);
逐步走出困境,开始释放盈利,且同行市值大幅提升了公司安全性的御家汇(如果公司开始介入彩妆行业可能会是一个刺激股价飙升的强力催化剂);
手握巨额现金,经营数据强于省内同行,有机会开启一轮至少三年成长且估值已经来到一级市场收购价的次新健之佳;

2022-11-12 18:18

$曼恒数字(NQ834534)$ 五十强第25

2022-09-09 09:01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该公司将把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付款方式从欧元和美元改为卢布和人民币。

俄罗斯外贸银行新闻办在东方经济论坛框架内通报称,该行是第一家启动对华人民币跨境汇款业务的俄罗斯银行,新服务可以按照银行票据要素向中国汇款。俄罗斯外贸银行的客户可通过远程操作或柜台办理来使用对华汇款服务,资金将在5天内到达中国接收单位的账户。俄罗斯外贸银行表示,计划2023年将上述跨境业务规模提高4倍。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此前也表示,亦开始人民币业务,并且需求旺盛。

上市公司中,新晨科技(300542)已开发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应用系统,系统能够提供与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等)、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系统接口对接及外币支付系统数据接口。海联金汇(002537)子公司联动优势为客户提供综合支付、金融信息、大数据风控、跨境支付等金融科技服务,参股公司网联清算涉及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银联商务持有公司6.81%的股份。

2022-08-10 18:30

什么是机器视觉
机器视觉是指通过光学装置和非接触传感器自动接收并处理真实物体的图像,分析后获取所需信息或用于控制机器运动的装置。
机器视觉行业有多重要呢?
机器视觉由“成像”和“视觉分析”两大板块构成,两者又可分别包含了光源、光源控制器、镜头、相机,以及视觉算法、深度学习、图形化编程等具体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中,许多产品对于工艺精度的要求快速提升,动辄以毫米、微米,甚至纳米计,如此一来,仅凭肉眼已经无法分辨差别,更无法完成合格率检测,这时就需要以机器视觉技术制成的检测设备完成相关工作。
所以,如果没有该行业,AI将会变成“瞎子”,很多智能设备根本无法运行。
目前,机器视觉的主要应用场景有电子设备及半导体、汽车、制药、食品包装等。其中电子及半导体设备占约46.60%,主要应用在高精度的制造和检测,如晶圆切割、3C表面检测、AOI光学检测、PCB印刷电路等。汽车制造是机器视觉应用的第二大场景,约占15.3%左右。
全球来看,美国康耐视 ( Cognex ) 、德国巴斯勒 ( Basler ) 、日本基恩士 ( Keyence ) 和欧姆龙 ( Omron ) 等一直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他们都是在机器视觉领域拥有技术积累和良好客户口碑的国际巨头公司,亦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机器视觉市场正在继北美、欧洲和日本之后,成为国际机器视觉厂商的重要目标市场,中国本土机器视觉公司也开始快速成长。
悄悄启动的机器视觉
近日华为的机器视觉产业峰会无疑是让将这一赛道拉至聚光灯下。
“机器视觉是感知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工智能最大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能力和智能世界的入口,”8月8日在华为机器视觉产业峰会上,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透露了对机器视觉赛道的坚定看好。
华为机器视觉CEO洪方明表示,原本不大起眼的机器视觉业务,如今却已成为华为重点发力方向,机器视觉指向的“感知”被定义为华为ICT四大核心能力之一,未来甚至可能会超过华为云的增长速度。
在二级市场上,机器视觉板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持续火热。自今年4月底触及最低点以来,板块已经上涨67.26%。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最新发布的《2022年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未来10年将是机器视觉发展的“黄金期”,锂电行业未来5-10年将成机器视觉主要增长的拉动“引擎”之一,不过当前核心技术仍被“卡脖子”,本土品牌任重道远。
根据机器视觉产业联盟预测,国内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自2021年起将保持28%左右的CAGR(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3年国内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296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380亿元。


机器视觉都有哪些高级应用


2021年,国内机器视觉下游需求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占比为79.8%,而在制造业中,又以消费电子、锂电池、半导体为主要去向。
这其中有当下非常高景气的应用场景:比如锂电和半导体方向。
锂电方面,2021年机器视觉在锂电池应用比例已经达到14%,在行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这一需求还将有望继续提升。
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锂电池产能为511GWH,预计2022年将达到802GWH,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1056GWH。且据国元证券分析,在动力电池大规模制造下,电池企业对检测精度、检测速度、图像传输、 缺陷分析等领域要求愈发严苛,制造工艺革新和缺陷检测新需求持续升级。这将给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机器视觉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长远来看,机器人将成为机器视觉的下一个突破性应用。
有行业内人士称,特斯拉智能车力挺纯机器视觉方案,其人形机器人也延续了以视觉为主的传感技术路线,这意味着,机器人将成机器视觉下一个突破性应用。
华安证券也表示,人类约70%信息是通过视觉感知获取的,随着机器人应用成为AI发展的下一波浪潮以及消费电子向智能化、AR以及体感识别能力的搭载,3D传感市场发展浪潮正在袭来。而3D传感正是机器视觉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
平安证券研究所智能制造团队指出,机器视觉厂商具备识别和处理操作对象的技术和算法积累,是人形机器人传感器的潜在参与者,有望切入人形机器人传感器赛道。
有资料显示,当前只有5%的潜在用户使用了机器视觉,余下的95%潜在用户还没有用上机器视觉,全部潜力发挥出来后,全球的市场可达到1200亿美元。
这意味着机器视觉的渗透率未来会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赛道上奔跑的选手
国内来看,相关机器视觉的企业数量逐年在增长。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机器视觉企业和中国本土的机器视觉企业(不包括代理商)已经超过200家,产品代理商超过300家,专业的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超过70家,覆盖全产业链各环。
目前,机器视觉产业链上游涉及光学设备等硬件和图像处理软件,主要国内上市公司如奥普特、大华股份、海康威视;中游则包括天准科技、华兴源创、凌云光、奥比中光等系统集成商和装备制造商。
中金公司认为,对于机器视觉厂商而言,需要关注下游拓展能力、上游研发能力和通用化设计能力。该机构同时认为,局限于单一赛道的企业难以做大,能够切入更多应用领域且处于景气上行周期的企业有望增厚业绩规模。同时,掌握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有望使厂商具备议价能力,长期看体现成本优势。
天准科技(688003):主攻工业视觉装备,积极切入智能驾驶、光伏领域,目前已经与国内外100余家主要的L4智能驾驶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覆盖了Robotaxi、Robobus、Robotruck、工程车辆、低速无人配送车、清扫车等各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且公司刚刚进入乘用车域控制器领域,目前已经开始与多家车厂接触,相关工作都在密集展开中。另外,其光伏硅片检测分选设备已经采用2D+3D视觉技术结合的方式。
奥普特(688686):主攻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锂电厂商对于产品缺陷检测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使用视觉检测设备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在卷绕、模切、一体机、pack组装等工序都在用,除搅拌工序不用视觉以外,其他工序基本都已覆盖。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公司的市场空间,在巩固现有的3C电子、迅速扩张新能源等领域的客户和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半导体、汽车等行业的机遇。
奥比中光(688322):主攻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已经实现了百万级面阵3D视觉传感器量产,3D视觉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驾驶也是该技术的一大应用场景,依托3D视觉感知全栈式技术实力,奥比中光正加大在全固态式激光雷达技术的研发,该公司预计在不久将来推出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低成本、高可靠性固态激光雷达方案。
凌云光(688400):凭借在机器视觉领域的资源积累和技术沉淀,进入苹果、华为等公司产业链,成为苹果认证的机器视觉领域优选供应商;公司与鸿海精密、京东方、福莱特、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富士康的“最佳战略供应商”。根据CINNO Research,2020年公司在中国中小屏新型显示检测智能视觉装备、印刷包装智能视觉装备、消费电子可配置视觉系统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5.9%、22.1%、22.4%,市场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一、第三(国产第一)。

2022-08-09 05:29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半导体,尤其是我们正在努力攻关的14nm+高制程芯片。
虽然贵为“高端”制造业,涉及到尖端的设备、工艺。
要动辄几百亿的前期投入,高达数亿美元流片的成本。
但它目前的应用场景,其实非常的狭窄,高度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
最终的产品,还是要被装到售价仅有小几千的电子产品中。
让全世界无数最普通的消费者购买使用,玩游戏刷短视频。
在某种意义上,做半导体就跟养猪一样,也会被简单的供需关系所牵引。
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的缺芯大潮,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半导体投资狂热。
以台积电为首的全球半导体代工厂商,趁着风口疯狂融资,扩建产能。
但伴随着疫情的影响消退,行业才猛然惊觉,产能好像扩太多了。
与天量新增产能对应的,并非与之相比匹配的高需求。
智能汽车对高端芯片的需求,之前备受市场期待。
但现实是,目前智能汽车上使用的主流芯片。
并没有智能手机那么变态的小型化、轻量化需求。
需求还是集中在40纳米,甚至56纳米这样传统“老旧”的制程工艺上。
主流需求方面,虚拟币价格大跌,让市场对挖矿矿卡需求骤然降低。
大放水后的全球通胀,又让消费电子产品的换代需求极具萎缩。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下滑7%,国内出货量下滑13%。
连台积电这种产业龙头大哥,都遭到了苹果、AMD、英伟达的无情砍单。
而在未来几轮加息后,欧美主要国家,将会全面进入经济衰退周期。
我们将会看到,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全产业出现更严重的供需失衡。
虽然今年,是过去几年里半导体行业最糟糕的一年。
但今年,或许也将是未来几年中,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最好的一年。
全行业和养猪一样,人均血亏、产能去化的下行周期才刚刚开始。
其中为数不多,能过得不错的公司。
或许只有那些,吃在建产能释放红利的上游设备厂商。
扯了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意识到。
半导体本轮的结构性行情,单纯是《芯片法案》、EDA管控、大基金反腐。
三个和产业周期大趋势无关,纯粹的政策、地缘政治消息牵引的消息行情。
最多最多,是一部分资金在提前押注20大之后的新计划。
会进一步撇开房地产,全面确立以股权投资为主的高端制造产业。
作为土地财政之后,又一个推动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
希望那些,长期看好半导体的小伙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因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没有困境反转。
没有景气度,也没有业绩可以兑现。
你唯一可以期待的,便只有20大新产业政策驱动下。
针对14nm先进制程的,新一轮的运动式技术攻关。
但中国芯片行业,几十年发展史已经证明。
这种方式,其实推动不了行业的良性进步。
产业升级,并不是关在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摇试管、闭着眼睛爬科技。
产业升级,来自于需求端对供给端的反馈,供给端再针对反馈进行适应。
让全社会的大众消费市场,成为提供反馈的资金来源。
心甘情愿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买单,对产品进行付费测试。
经过几十年的反馈积累和工艺改进,从而慢慢形成对后发国家的代差优势。
苹果并非是为了研制高制程芯片,而做出了轻薄化的触屏智能手机。
是大众市场对于电子产品小型化兼具高性能,玩游戏看短视频的追求。
倒逼苹果和其上游产业链,对时至今日。
应用场景依旧十分狭窄的微型高性能芯片,烧大钱发动攻关。
他们站得高,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比我们聪明。
而是他们站在了,几十年反馈迭代巨人的肩膀上。
让文山会海去主导技术工作的结果,就是反馈消失,迭代乏力。
需求响应迟缓,供给端无法适应需求端,最终失去市场竞争力。
相关产业即便突破,也只能吃财政饭勉强度日。
形成不了内生反馈机制,继续为下一次落后挨打做准备。
很多事情拿钱砸不出来,而是要时间、积累、不断的试错和市场验证反馈。
而非寄期望于“弯道超车”,一劳永逸解决卡脖子问题。

2022-07-24 08:21

硬核科技是高科技中的前沿技术,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航向标。为培育壮大硬核科技企业,推动未来产业创新突破,打造产业创新风向标,在市经济信息化委指导下,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开展硬核科技企业创新指数研究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大会现场,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联合市科协、临港集团等单位发布《2022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

2021-09-15 22:11

“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印发、可降解材料迎爆发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开展不同类型可降解塑料降解机理及影响研究,科学评估其环境安全性和可控性。健全标准体系,出台生物降解塑料标准,规范应用领域,明确降解条件和处置方式。加大可降解塑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应用成本。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有序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加快对全生物降解农膜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大可降解塑料检测能力建设,严格查处可降解塑料虚标、伪标等行为,规范行业秩序。
点评:考虑到快递包装、一次性餐具、购物塑料袋、农膜等领域对于一次性塑料的替代,预计到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有望达到260万吨,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0亿元。平安证券认为,生物降解塑料行业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期。
$银禧科技(SZ300221)$ $齐翔腾达(SZ002408)$ $美联新材(SZ300586)$

国资云大全与第三方公有云平台名单
国务院国资云:中国电信、美利云、易华录、太极股份;北京国资云:铜牛信息、ST方科;
上海国资云:宝信软件、数据港、云赛智联、电科数字;浙江国资云:杭钢股份、浙数文化、宁波建工;福建国资云:美亚柏科、三钢闽光;
山东国资云:浪潮信息、浪潮软件、荣联科技;广东国资云:特发信息、省广集团、天威视讯、福能东方;江苏国资云:凤凰传媒;
河北国资云:常山北明;
陕西国资云:广电网络;
天津国资云:ST松江;
内蒙古国资云:包钢股份;
中科院:中科软、中科曙光。
第三方公有云平台(如:“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沃云”、“天翼云”、“移动云”等)
$卫士通(SZ002268)$$安恒信息(SH688023)$

2021-08-26 13:31

软包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发热不爆炸)、内阻小、设计更加灵活,很多中高端品牌都认为软包更有前景,但是同样软包电池工艺更为复杂、成组效率低及成本高,所以在国内市场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2016年-2018年软包电池装机量占比分别为11%、13%、13.5%,均实现小幅增加,随着2019年政策补贴退坡,高成本的软包电池倍受冲击,占比逐年下降,至2020年只占比5.7%,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0年度的电池总装机量却是在上升的。
早期软包电池技术主要分布在日韩等企业中,2015年3月26日,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明确要求自2015年5月1日起,动力电池企业需按照《规范条件》要求,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管理系统”进行在线申报,只有搭载“白名单”内的动力电池,才可以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进而获得补贴。当然,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无缘补贴,逐步淡出市场,软包电池供应也进一步缩紧。
布局软包电池领域的企业并不少,结合2020年度数据来看,目前软包电池市场份额主要聚集在排名前十的企业,市占率达92.3%。分别是孚能科技、捷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多氟多、盟固利、万向一二三、桑顿、微宏动力、衡远新能源。
软包电池发展受阻的原因与其供应链不完整脱不了干系,目前原材料铝塑膜绝大部分被日韩公司瓜分,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原本被成本掣肘的软包电池雪上加霜。
软包电池若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材料国产化或许是需要解决的第一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