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小药药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这里公布的IGA 0/1以及EASI-75数据和你这张图数据又不一致,里面的表述是在原先16周达到IGA 0/1或者EASI-75的患者基础上的分析,那么你这个图片里面的数据应该也是基于以上亚组的分析,占全部临床试验患者的占比就大打折扣,而dup是一个完整三期临床,是全试验人群的占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也请教二位@RemiRemi@Jackie_HXH这里公布的IGA 0/1以及E

热门回复

官网上有的嘛。

2023-11-22 13:22

[为什么]为何跟公告的患者数量不同呢?
In Stage 2, patients that achieved EASI-50 (responders) regardless of initial treatment in the 16-week Stage 1 were randomized to either dosing every two weeks (“Q2W”) rademikibart (n=113) or dosing every four weeks (“Q4W”) rademikibart (n=112) arms. Patients that did not achieve EASI-50 (non-responders) were assigned to an open label Q2W rademikibart arm (n=86).
公告的不怎么有效的患者数量是86人,不是26人。

Q4W有效性完胜Q2W,这个这么解释?

2023-11-22 12:50

除非同期公布不那么有效人群(即16周没达到EASI-50)的Q2W组数据,否则个人认为无比较意义。

2023-11-22 14:02

这26应该对应的是那27个之前16wk用药组的non responders。placebo non responder 52wk数据没有披露

86人又分药物治疗和安慰剂对照,官网上有这个文件。

我也有这个疑问,可能统计学上确实没啥差异,但是直观数据上确实Q4W更优。这个当然也不排除临床样本量还不够大等合理因素吧[笑],这个试验这么设计也是足够牛掰和奇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