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大撤退!钱多人傻的时代真的要结束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猛戳蓝字,与蜜姐一起发家致富

李嘉诚真的跑了

刚刚,李嘉诚又双叒叕跑了。

前段时间刚刚从内地撤资,这次李嘉诚又以145亿港币卖出旗下的和记电讯公司。这就代表着他在香港的资产,大部分已经转移,李嘉诚彻底要从中国撤退了!

7月30日晚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和记电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Asia Cube Global Communications Limited(买方)订立买卖协议,公司以144.97亿港元现金将其在HGC(该公司持有固网电讯业务)中的全部权益出售给上述买方。

在大举卖掉香港业务的同时,李嘉诚却又在欧洲大举加仓。事实上,通过这几年的运作,李嘉诚就已经转移了数千亿资产到西方国家。

关于李嘉诚撤退的原因是众说纷纭,总结下来主要两条:

一条是商业上的,李嘉诚认为楼市泡沫太大,已不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

一条是家庭上的,李嘉诚本人年事已高,而子女又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在下方国家运作更加驾轻就熟。

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原因,而是他的投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那么,李嘉诚的本次大撤退,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我们之所以佩服李嘉诚有超前的投资眼光和卓然的商业智慧,其实在这笔交易上也能体现出来——

在当下的风口浪尖时刻,李嘉诚居然高价50%卖掉了资产。目前,和记电讯的市值才135.4亿港元,而接盘的美国人花了144.97亿港元。

同样是首富,差距怎么这么大

这边李首富高位套现、成功落地,然而另一边,其他首富们的日子却不好过。王首富的资产是折价大甩卖、乐视违约连董事长都跑了、融创被国际机构列入负面评级......

同样是首富,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而细看各位首富们的企业经营,我们发现了一个最大的不同——这些不好过首富公司的财务报表,都写着三个大字:高负债!

就拿李首富和王首富做个对比,同样是海外投资,万达的负债率高达70%,而王首富不得不折价割肉的原因也在于此。

反观我们的李首富,虽然海外投资的总额虽然远远超过万达,但其负债却是很低的!

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年末,1万多亿总资产的长和集团,债务净额才1400多亿。

其实,不止是王首富,大多数企业这两年都不好过了。

虽然坐拥大量资产,但腰包却瘪得很,有的还欠了了一屁股债,钱挣得万分辛苦、说不定还在赔钱。

李嘉诚早就说过了:“我做生意的原则,一方面是对于债务和贷款问题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另一方面,我在地产经营上步步为营。”

漫看李嘉诚的投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投资除了提前布局、成功抄底之外,还有一个共通之处——

重视现金流业务,也就是说,别人只关心现在能卖什么价,而他关心的则是能不能卖的掉。

李嘉诚是靠做塑胶花起家的,从1950开始,做了10年成了塑胶花大王,在大家一窝蜂地都涌入这个领域的时候,自己急流勇退,转做大家不看好的地产开发, 囤积了大量土地和项目,而且所经营业务不是赚差价,而是靠出租,用租金产生现金流。

而2014年,在大陆楼市热火朝天的时候,李嘉诚就已经不再拿地,反而开始抛售,到欧洲去布局。而细看他的海外投资,他是将大把的资金投向了港口码头、燃气水电这些持续产生现金流的行业。

六十年不倒的最大秘诀

李嘉诚曾经向马云传授过一个商业秘诀:“做生意就是别管你做多少项目,你一定要有一个天塌下来都赚钱的项目,这个项目足以养活你的所有生意。”

在中国经济激荡几十年之中,李嘉诚始终屹立不倒、稳如泰山,就是因为无论何时,无论资产价格涨跌,他的企业每年都有现金流产生。

腰包是鼓的,底气是足的。有了充足现金流之后,负债自然就不会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自然就强。

不像其他企业,靠着高歌猛进的负债一路狂飙突进,却因为风向突变,企业不得不急刹车,甚至还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翻车风险。

而现在,就是风向突变的时刻。

“人傻,钱多,速来”。过去,很多企业和个人的暴富正是基于此。

在大水漫灌的宽松信贷之下,对于一个热点领域,大家一窝蜂地涌入,然后拼命地加杠杆高负债,炒高了资产泡沫。

巴菲特先生说,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而现在,就是潮水退去时刻,全球宽松环境已变。

首先是中国人民币大放水的洒钱阶段一去不复返。

今年以来,我国的M1和M2增速均出现回落,其中,M2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回落至10%以下。

然后是国家壮士断腕重拳出击去杠杆,目前已由“金融去杠杆”扩散到了“经济去杠杆”阶段。

那么可以预见,那些高负债企业,很可能即将踏上穷途末路。

渐渐的你会发现,乐视的例子只是一个开始,企业突然间就借不到钱了,资金链咔嚓一声断了,然后就开始违约了,这下就更难借到钱了。

不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但是吃瓜群众别光看热闹、不嫌事大。你要明白,这些只能靠借贷输血苟且偷生的僵尸企业,最终很可能会让你深受其害。

首先是直接相关方,员工拿不到工资、供应商拿不到贷款、投资方的注资打了水漂、

然后是普通投资者,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很可能引爆理财产品违约潮。

对于自己的债务,很多企业都是打包打包卖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然后再包装包装卖给普通投资者,就成了你手里的理财产品。

请你记住一点——看好自己的现金流,不要为别人的错误埋单。

无论你是企业还是个人,此时要做的就是财务大防守,不要指望马上赚大钱,更不要寅吃卯粮花掉明天的钱。确保现金流,别轻易借钱,也别轻易借钱给别人。

1理财产品怎么买?

陆金所躺枪、红岭创投清盘......这些事情已经明白无误地警示了你:风险!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银行理财产品,你都要知道这些钱最终流向什么标的,尽可能避免高负债运行的企业标的,一不小心说不定就违约了;

同时还要警惕那些年化收益过高的产品,容易爆炸的企业都是通过该高收益来吸引无知群众的;

此外,周期比较长风险比较大的理财产品,也容易出现变数。

2房子要不要买?

如果你是炒房,那你还是省省吧。

蜜姐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有分析,现在表面傲娇看似疯狂的开发商,实则是求钱若渴马上就要还不起债。你现在炒房,就是在替开发商还债,一些泡沫过大的城市价格腰斩30%也不无可能。

(延伸阅读:632亿大甩卖!首富离场、房价暴跌,楼市进入最残酷阶段!)

如果你是刚需,请你务必谨慎、择机而动。

要关注五年后甚至十年后房产的价值,选对城市选对地段,非核心区域再便宜也不要轻易出手。

3股票要不要买?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国股市面临高估值问题,目前市场的资金是无法撑起中国股市几十万亿的市值的。

而且虽然现在市场扩容已有放缓,但未来股市供给仍会持续加大,尤其是创业板,在鱼龙混杂之中,普通投资者想要大海捞针,恐怕是难上加难。

股市与楼市最大的不同在于,房子要是砸手里你再不济自己还可以住,但是你万一遇到骗子公司,连当厕纸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你要投资,请记住以下三点

1不要借钱投资

2只买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

3不要用短期的钱去买长线的股

(延伸阅读:重磅信号!国家定调:下半年楼市、股市这么干!)

李嘉诚说“钱是赚不完的,永远不要试图去赚最后一个铜板。所谓大道至简,“钱多人傻”的暴富时代已经结束,请记好这句投资箴言。

【版权声明:本文为蜜姐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及注明来源,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