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宏汉霖私有化落地,港股退市案例增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复星医药近日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复宏汉霖的私有化进程已圆满完成。据悉,此次私有化是通过吸收合并方式实现的,涉及现金对价不超过约54.07亿港元。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对港股私有化趋势的关注。

据上海证券报的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已有19家港股上市公司完成了私有化退市,其中包括中智全球锦州银行等知名企业。同时,还有多家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私有化进程。

上正恒泰律师事务所的于丽娜律师指出,港股私有化案例的增多,实际上是大股东通过一定价格回购二级市场股票,并在回购完成后宣布退市的一种主动策略。这种策略的背后通常有三个主要原因:股价低迷、市场成交量长期偏低导致再融资功能丧失,以及公司内部重组的需求。

复宏汉霖的私有化是复星医药整合创新资产的重要一步。复宏汉霖作为复星医药的重要控股子公司,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尽管该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首次全年盈利,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有显著增长,但其港股表现并未达到预期。

复星医药内部人士透露,私有化复宏汉霖是出于对其长期估值和融资渠道的考虑。在当前医药行业充满挑战的环境下,私有化有助于复宏汉霖实现可持续增长,并进一步加强复星医药在创新生物药领域的战略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私有化退市案例增多的同时,仍有不少企业选择冲刺IPO。例如,百利天恒和顺丰控股等企业均计划在香港上市。这显示了市场在退市与上市之间的多元选择。

总的来说,港股私有化退市的趋势反映了市场对上市公司估值和融资功能的重新评估。对于复宏汉霖等已退市的公司而言,私有化或许能为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灵活性。而对于那些正在冲刺IPO的企业来说,上市则意味着更多的市场曝光和融资机会。这两种选择都体现了企业对自身发展战略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