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2023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PPI同比下降2.6%,PPI连升3个月后再度掉头向下。CPI数据持续在通缩的边缘徘徊,PPI持续回升艰难,说明当前经济复苏动能依旧较弱。

1、“猪油”价格扰动CPI回升

分项数据来看,食品类价格走低是CPI下降的主要原因。10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下降4%,环比下降0.8%,为10月份CPI下降的主要拖累项。食品类中猪肉价格下降又是最大拖累,10月猪肉价格同比降幅高达30.1%,降幅扩大8.1个百分点。

原油价格下降拖累非食品价格表现。受地缘政治影响及对全球经济下滑的担忧,原油价格持续回落。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0月原油价格为89.08美元/桶,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3.4%。原油价格的下降导致交通工具用燃料的同比降幅从9月的1.1%再度走阔至1.8%。环比较9月的0.2%小幅回落至0%。

2、PPI增速再度下行

10月份,PPI同比下降2.6%,环比持平。PPI连续3个月回升的势头在10月终止,环比增速也由增长转为持平。其中生产资料环比上升0.1%,生活资料环比下降0.1%。10月PPI同比下降2.6%,较9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同比下降3.0%,较9月持平,生活资料同比下降0.9%,较9月下降0.6个百分点。

3、物价持续下降,是否为通缩?

价格是市场供需的反应,CPI和PPI的持续下跌说明当前社会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并存。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降,会强化生产端的收缩。需求没有恢复,经济不可能起来。

今年以来,CPI持续在0上下徘徊,而PPI则持续负增,引起了关于通缩的广泛讨论。当前到底有没有通缩呢?

经济学上,通常的定义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易纲行长2000年曾发表《治理通货紧缩与微观机制改革》,提出了通货紧缩“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即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增长下降,伴随着经济衰退。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目前尚不能定义为“通缩”现象。但是当前物价的运行非常接近“类通缩”的情况。

“类通缩”的背后反应的还是需求问题,经济学上将“通缩”又分为“好的通缩”和“坏的通缩”。“好的通缩”是指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使总供给增加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下降,不会引起“债务-紧缩”,物价水平的下降也不会带来经济衰退。而“坏的通缩”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引起物价水平下降,而且存在“债务-紧缩”的恶性循环,最终形成“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的自我强化。

“坏的通缩”危害很多。1)财富缩水,债务是刚性的,会造成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2)商品价格下降,企业会减少投资和生产,从而减薪、不增聘员工甚至裁员。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预期不足,进一步减少消费意愿,需求也会进一步减少,导致价格上不去,形成恶性循环。

当前的经济状况,“类通缩”的情况显然不属于“好的通缩”,我们亟需看到政策端的发力,提振需求,加强经济修复力度。年内可能会有一些政策,包括一线松地产、化债、城中村改造、降准降息、活跃资本市场等。还有可能的中美元首会晤,中美关系进一步缓和、政治局会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