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打造AI创新高地亮出硬实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咸阳,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迎接数字经济的新时代。

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咸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既留下了深厚的历史传承,也见证了咸阳的辉煌过往,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咸阳紧抓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特别在咸阳高新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继去年提出“建设西部AI第一城”的口号之后,5月31日中国西部AI创新港又在咸阳正式启动,其主要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成果展示、AI企业孵化、数字游民栖息地、数字文旅体验等业态,6月底将与300P先进算力中心同步建成投用。

在咸阳高新区,支撑AI创新的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从人工智能产业看到咸阳的未来

大模型的快速崛起,引爆了整个世界,也让人工智能登上了新的高度。人工智能对社会文明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技术革命,它是一个新时代的更迭。就如同工业时代之于农业时代一样,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革,影响人类社会未来百年的进程。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正如新华三集团首席数字官张鹏指出,“大模型的能力在短短一年半内就从与人类普通人水平持平跃升至接近人类专家的层次,这种进步是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算力、数据和模型成为了关键要素,它们共同推动着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

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数字时代的激烈竞争中,咸阳高新区正凭借其前瞻性的布局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努力在人工智能领域抢占先机。面对AI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咸阳不仅意识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更看到了其中蕴藏的无限商机。

在今年3月正式发布的《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中,就明确将人工智能列为本地着力培育的千亿级产业之一。

过去一年里,咸阳高新区也在积极通过搭建数字产业发展平台,引入新华三集团等合作企业,共同打造AI创新应用场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咸阳高新区还与多家企业围绕AI大模型、数字文旅等签订合作协议,在智慧城市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在咸阳,智能化的产业实践比比皆是。咸阳高新区搭建了数智高新运营服务中心,将智能城管、智能环保、智能视觉平台等一系列的平台落在数字底座,提高了城市的治理效率。同时也通过城市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数字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月31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咸阳市人民政府、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联合举办的“智能时代 凝聚新质生产力”主题峰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将咸阳的AI创新生态再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咸阳为什么成为AI产业创新的“沃野”?

“新质生产力”和AI大模型是今年的两大关键热词。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做到“以新提质”。任何城市或区域要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产业转型的领军作用,都需要拥抱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等创新技术

在智能时代,AI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咸阳要打造成AI创新的新高地,首先要将自身培养成适合AI产业发展的“沃野”。

因此,咸阳高新区通过建设先进的算力中心和打造AI创新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同时,咸阳高新区还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整体产业效率。

当然在咸阳的“沃野”之上,也需要园丁、阳光和雨露,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定后盾。此外,与西安交大和西部创新港的紧密合作也为高新区带来了丰富的人才资源,这些人才将成为推动咸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咸阳高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成果也已得到广泛认可,多次入选重量级成果展彰显其数字化成果的领先性。此外,咸阳还拥有丰富的数据基础,这得益于中国首家数据银行在此启动,这些数据资源将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咸阳高新区的创新“沃野”,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咸阳高新区携手新华三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数字化转型互助中心,并发挥图灵小镇的建设经验,共享算力、算法、数据、开发组件、应用超市等服务,提供AI高小新、AI工业智库、AI科技培育、AI工业设计、AI政策速递等AIGC特色服务,全力探索“数字产业集成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并且还打造了一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如华泰厨具、生益科技、杜克普服装,通过AI技术赋能,让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据了解,咸阳高新区将携手新华三集团共同在AI创新港为所有入驻的企业以及落地区内的传统产业,提供AI企业办公助手、AI智能制造助手、AI工业设计助手、AI研发辅助助手、AI安全生产助手等,并通过“1+N”的发展策略为产业AI化赋能。

咸阳模式,正成为全国AI产业发展的标杆

在人工智能的大潮中,咸阳高新区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前瞻性的布局脱颖而出,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咸阳高新区,位于交大创新港的渭河北岸,以123.39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傲然矗立在西部大地上。这里不仅汇聚了电子显示、生物医药、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更是吸引了多达1.2万户企业聚集,成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同时也是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医药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咸阳高新区“政府搭台、产业搭链、创新搭伴、应用搭车”的发展逻辑,也给全国各地的创新区带来很多启示。

咸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毛建荣指出,“在这片热土上,咸阳高新区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通过数字新基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三大战略,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的新高地。”

首先,在数字新基建方面,咸阳高新区深刻理解数字经济中算力、算法和数据的重要性,适度超前布局,建设了300P的先进算力中心,预计6月底即将投入使用。通过与郑州、杭州的网联,将形成强大的千匹算力,为打造AI算力中心和产业化提供坚实基础。

其次,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咸阳高新区针对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难题,推出了“智改数转”工程,实现网联工程全覆盖,助力工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对于小微企业,高新区通过“一平台、三中心”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117户企业成功“上云用智”。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更为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第三,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咸阳高新区建设了2万平米的西部AI创新港,这个创新平台集成果展示、小微企业入驻和数字游民栖息地为一体,与传统的孵化器形成鲜明对比。这里配备了国际互联网接入、3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和人才补贴等优惠政策,为小微企业和创新者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支持。无愧“沃野”之名!

咸阳高新区的一系列举措,不仅推动了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更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聚集,咸阳高新区有望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新高地,引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