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说】1名员工+9名虚拟员工=10倍业务效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任何看似简单的工作,上升到一定规模后,都会变得无比艰难。

就像是生鲜食品配送,当你在北京这么大的城市,有几座小山一样高的餐食物资,要为500家大型企业的早餐提供准时、新鲜、高品质的服务。仅仅依靠人力,依靠经验,或者依靠敬业精神,都远远不够。

这背后的核心是一种高效,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提升10倍的效率,带来的业务能力升级。

10倍的效率,带来10倍的用户体验

面对这个难题的企业,是永辉彩食鲜发展有限公司,它是永辉超市旗下的食材中央管理中心,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健康、高性价比的食材。目前已服务众多政府、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饮机构等多个领域。

今年4月18日,永辉彩食鲜还以75亿人民币的企业估值入选《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堪称生鲜供应链行业最受人瞩目的“明星”。

但其实,生鲜供应链行业,并不是一个很新的行业,甚至很多许多企业,还处于较为传统的运营模式,导致个行业内企业众多,良莠不齐。

永辉彩食鲜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办副总裁兼CTO乔新亮认为:越是不成熟的行业,越会有数量众多的竞争企业,但如果我们能够拿出10倍的效率,就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如果企业的效率是竞争对手的很多倍,这就代表了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做好这个细节就可以跑赢所有竞争对手。

“管理的效率,也可以说管理的精细化,就要让企业里的所有人都要做到数字化,围绕业务目标,通过打造极致的效率,对客户提供极致的体验。” 乔新亮说。

用一个简单的数学类比来形容,10倍的效率,就可以让用户感受到10倍的体验。

效率的提升,最传统的方式就是增加人力,通常意义上一倍的人力就有机会变成一倍的效率。但要做到10倍的效率提升,同时不再增加人力,这就意味着,90%的生产力提升需要通过数字化来获取

这就像是用一个员工来管理9个数字化的虚拟员工,用一个“10”人团队,去创造相比过去10倍的效率。这个逻辑很好的解释了数字化的本质。

客观地说,生鲜供应链的业务流程是很简单的,比如彩食鲜其中一项业务是为企业食堂配送食材,如果是早餐就要按时按量将食材送达。它的难点,来自于规模化,如何同时面对几百家企业需求,将巨量的物资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的送达。

彩食鲜的实践是通过管理线上化,对上下游的流程进行数字化,比如供应商的货品是不是满足标准,是否需要检查;食材是否需要加工;物流配送的车辆、路线规划等等。当这些业务流程充分利用数据的形式表达,数字化的力量就会得到体现。

“通过数字化,如果我们能够做到10倍的效率,提供10倍的体验,我相信就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巨头,因为我们让这个行业更好、效率更高、体验更佳,创造了新的价值。”乔新亮说。

技术要依托场景,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

当然要实现极致的效率,数字化的投入一定是巨大的。但一定要坚定一点:

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驱动数字化的必然是业务

乔新亮也指出,“技术一定要关注,但是不要跟风,比如很多年前就在谈无人店,技术到现在也成熟了,但是大街上为什么没有无人店?因为技术的成本核算之后,还不如雇三个员工,所以只有在技术的成本降到足够低的时候,这个业态才能够真的实现。”

技术本身没有价值,要实现技术的价值,就要去结合技术找去场景。即便我们有远大的愿景,有胆大包天的目标,但是还是要从简单的开始做。

我们知道,今年AIGC是最热门的技术方向,也将AI重新捧上了神坛。彩食鲜内部也在思考,到底现有的业务需不需要用到AI技术?

最后的结论是,还不到时候。如乔新亮所说,“当下我们要把共性的工作流程提炼出来,固化在产品当中,这是我们提升效率最核心的数字化工作,当然在完成了这一步之后,在某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如果特别需要智能化,这个时候才需要AI技术的辅助。”

典型的“技术要依托场景,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也是业务视角使然。从业务驱动研发的角度,乔新亮也总结了几个关键的要点:

企业上云,势在必行

因为一方面云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效率,如果数字化的终点要落在效率上,云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云有很强的包容性,各种技术都可以在融入云上,选择了云的方向,更容易在各个场景去采用融合的技术。

1)寻找成熟的科技公司,避免复造轮子

的确,分工是效率最大化的体现,数字化的能力可以完全由戴尔这样的顶级服务商来提供,而企业则可以专注于业务转型。

2)永远要拥抱技术,但要把握时机

向下盯着技术,向上盯着10倍的效率,一旦技术能给企业带来提升,就要立刻扑上去,抓住当下的时机点。

3)数字化创造的价值,首要价值就是“项目成功”

拿乔新亮的话说,“只是保质保量按时的完成了一个没有用的东西,不等于项目成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要在业务侧衡量,比如使用率如果很低,还不如不做。

创新让彩食鲜与戴尔,越走越近

乔新亮有一个信条:做有温度有人情味的零售。他认为,零售业的发展还远未到达终点,“比如,你从用户购买的所有商品里能不能读懂他的情感诉求。能不能在一次销售的过程中,读出里面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驱动这次购买的真实需求。”

这个逻辑很明显可以理解为一种数据驱动,真实的数据可以反映出用户需求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可以为用户画像,并基于画像来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这种理念的变化,其实让传统企业更接近于数字化公司。这也让彩食鲜这样的生鲜供应链企业与戴尔走得越来越紧密。

而本质上两家公司都是面向创新的公司,前者聚焦在自身业务价值的创新,后者则聚焦于为这一类的企业数字化提供足够多的能力和选择。

乔新亮说:“我觉得戴尔是一家持续创新的公司,一直在为社会创造价值。

比如,企业上云后的成本有可能会变高,而很多的云服务商或是科技公司没有提供更多的选择。戴尔则有按需付费(Flex on Demand,FOD)戴尔金融服务,这是戴尔解决方案和戴尔技术强强联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IT的消费模式。可以让客户的私有云和数据中心拥有公有云的消费模式和弹性,真正做到即用即付。

FOD服务模式,也让乔新亮看到了戴尔对与企业数字化需求的理解和投入。

“另外,对于戴尔来说,它拥有最优秀的产品、模式和技术。从我们企业的角度,也一定要选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技术来合作,以证明自己的产品足够优秀,可以为用户创造了极致的体验。”乔新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