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9回复:6喜欢:10

$海康威视(SZ002415)$纪要|海康威视电话会纪要


日期:20201217


1.三个板块的发展情况:

PBG方面,由于政府收支不是很好,导致增速承压,前三季度已经回正了,增速有限,四季度应该也是增长的,增速没有往年那么快。

EBG方面,今年大企业的投入很坚决,未来都会看到持续的稳定增长,到目前来看,EBG的增速基本还是和前三季度的数据差不多。EBG竞争环境会更好,比如没有阿里、华为等,EBG领域做上千万金额的单个项目并不容易,这块主要和具体行业的信息化公司存在合作和竞争。EBG板块目前银行金融的增速下来了(和下游的网点扩张速度相关)。

SMBG的弹性更大,跟GDP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个板块主要是产品驱动,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应该不错。

公司的创新业务板块是速度比较快的,疫情对萤石有冲击,机器人发展不错,汽车板块(主要在L2-L3,类似一个创业公司,先试试)的发展比预期强一点。海康的创新会走三条路线:复用海康已有的技术(萤石、机器人、汽车、医疗电子等),复用海康的客户资源(消防、安检等),上下游协同(存储等,也是做视频流等细分市场的存储)。


2.公司认为这块业务相对大华等公司的优势?

基于碎片化场景,目前规模优势越来越明显,搭建了类似游戏里的技能树的结构,细分赛道的客户也讲求产品和方案的性价比。通过功能组件的方式降低细分赛道开发的边际成本。当然,碎片化场景里有的组件是高度定制化的。底层研发、中台集成、前端碎片化定制的三层组织架构的设计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个别团队、层级的依赖度,更多地把know-how留在公司体内。


3.海外的发展情况:

海外业务的发展也要看明年看疫苗出来的时间,前三季度海外也是增长的。今年海外制造业的回流对出口提振很大,但是对我们行业的影响感觉一般。


4.芯片备货方面:

目前芯片备货充足,美系、华为的都有,主要是28nm、22nm,国内公司都有合适的备选方案。


5.和华为、阿里、四小龙等公司的竞争比较:

阿里、华为的人员成本很高,更多做涉及infrastructure方面的,不值得投入到定制类的大的项目上,一般会找合作伙伴,但是伙伴的能力有限,给到伙伴的利润也有限。四小龙更差一点,只能是做AI里的一个模块,今天算法层面已经比较同质化了,由于四小龙没有infrastructure方面的积累,人均产出也不高(可以陆陆续续从他们的招股书里看到相关的数据)。


6.今年人员的扩张节奏?(2019年底是4.04万人)

4w多人,有增长,但是增长不多,没有之前几年扩张那么快,尤其还有疫情的影响,今年都没有统一调薪了,少量薪酬调整。


7.前三季度现金流大幅改善的原因?

热成像红外产品的影响,回款比较快。同时这块产品的毛利也相对高,所以也同时带动了综合毛利率的改善,未来随着这块产品的占比下降,毛利率可能会下降到稳态的45%-46%水平。


8.汇率对公司的影响?

三季度RMB升值比较快,单Q3有5亿汇兑损失,去年是4亿利润,这块对单季度影响比较大,预计四季度还有一些影响。


9.研发人员前置后,现在统一架构平台复用率如何以及开发效率提升多少?

人均产出目前保持增加的趋势(前两年的高位大概是220万/年/人),希望通过1-2年的时间回复到前期的高位水平,不过未来这个指标是有天花板的(产线人员不作为分母项),不可能持续提升,毕竟细分场景的落地还是存在定制开发的量。具体到开发效率的提升不太好量化。

另外,不同分公司的细分场景落地后,很多公用模块是要统一在中台进行管理的,便于后续的分公司使用和迭代(有点类似论文的引用),在后续项目的利益分配上也要考虑其他分公司提供的模块的贡献。


10.对于销售激励,PBG和EBG有明显的提成比例差异引导吗?

没有。


11.从过去十二五、十三五的历史经验数据来看,PBG是否存在大周期特点?

十年前硬件为核心驱动,增速容易看的见,很直观,雪亮工程是全联网,十四五基于数据做底层的应用(数据、算法、软件)。从投入的直观性没那么直观,没那么容易度量,靠锦上添花,或者说更虚一点,未来还需要观察。公司的软件架构推行组件化、平台化,深入复杂的具体的碎片化场景,不会走每个城市的项目分别单独布人的模式,存在资源浪费。我们和其他厂商的方法论不一样,相信未来大家的业绩差异会更加明显。从公司自身的经验数据来看,十三五末年PBG未必就更好,过去没有这个特征和规律。


12.产品、项目未来收费模式是否存在大的转变可能?

目前主要依然是项目制,后续存在一些更新费用,一期二期也是逐步推进,客户也要逐步看效果,所以后面依然会有逐年的增量。短期来看不容易有大的收费模式的变化,也是和赛道本身的特点相关。同时,摩尔定律也在推动赛道的更新升级。


13.公司的管理架构、权力划分情况?

以前是7个大事业部,40多个小行业。现在主要就分三层:总部做底层技术,分公司做碎片化场景,中间层做行销、方案等,逐步降低了对于销售的依赖。2016年开始推行转型(毕总力推,胡总全力支持),2018年完成转型,这个三层架构的转型的方法路目前看还是OK的,公司从上到下的执行力很强。


14.未来大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创新业务发力,持续孵化上市,一方面大力拓展企业数字化带来的市场。碎片化、组件化需要规模化的支撑,场景可能会局限到某个行业、地区。国内是重点,海外兼顾(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市场难度增加),主业尽量稳,创新尽量快(孵化的赛道都是精挑细选的)。整体来看,我们会追求稳健。


15.富时罗素等外资相关政策的影响?

行政命令驱动,一方面到明年11月11日还有1年缓冲期,另一方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远不如两年年半之前了(自由流通股本的50%到20%+)。虽然深港通也在陆续降低持股比例,不过我们不认为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更多还是情绪面的冲击。


16.关于龚总减持:

天使投资的角色,20年了,未来依然还会减。


17.预计AI业务占收入比例?

没有一个这样的比例数据。

全部讨论

2020-12-20 11:41

科技公司不稳定,价值投资者不愿意长期持有,但海康比较稳定,买入并持有一段时间了,希望公司发展良好,长期持有,好回报。

2020-12-20 10:19

好公司就是这样
而坏公司总是出现一个蟑螂,然后亲戚不停出现

2021-01-04 22:06

问题五,海康人员成本不高

2020-12-20 19:51

最大的担心就是从硬件转软件过程中,公司转型其实复杂度太高,现在还不敢入手,存量市场现在肯定还是海康的主导龙头,但未来说不定出个第三方的软件公司主导很难说,海康一旦变成纯硬件公司的话,估计会垮垮往下掉

2020-12-20 11:11

下次问问明年是不是还不调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