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时钟之康波周期的理解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在构建整体投资体系时,关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大课题,只有理解宏观周期的情况下,才不至于陷入盲人摸象的情况。但是构建这样一个投资地图需要的知识面广,较为困难,近期一直困惑于此,本文是近期的一些感悟总结,仅作为自己记录使用,大家在参考时需仔细甄别。

参考超越COOL的9大时钟理论(见下文链接),对于当前的宏观环境进行定性分析,先聊对宏观时钟之康波周期的理解。

网页链接

1.康波周期

百度上对于康波周期的说明如下:

经济周期性最早的发现者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他在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60年的长周期。由于是康德拉季耶夫发现的这个周期,因此它也被称为“康波”。

所谓康波,指的就是经济会从回升、繁荣、衰退最后至萧条,不断重复。

吴晓波老师曾说:“爹娘把我们生在哪个年代、在康波周期的哪个阶段,决定了我们和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财富和产业的关系。我们一个人的一生,也就是一个康波周期。”

为什么价格会呈现50-60年的周期波动,目前还是认为这是资本主义自身运动的结果,但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资本主义的长期周期运动,依然没有统一的观点。

个人的观点是一个社会的人口结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人口数量作为经济活动的最底层变量,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长期的,个人所生长的年代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我们需要重点研究人口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如果说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康波周期,那么一个国家所有人的康波周期叠加就是一个国家的康波周期。

关于人口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可以参考下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政经启翟》栏目主讲人的视频:

网页链接

人口变迁正在重塑中国,决策者和投资者须按人口规律做决策!

下面是其中一段内容,供后续查看:

对于个人来讲,我们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人口曲线如何能够发挥它的价值?其实那就需要配合另外一条曲线,就是人一生中的消费曲线。人一辈子,具体某一个人,他哪年结婚,哪年买房子,哪年换大房子,哪年生孩子,这些行为它都具有随机性。但是在统计意义上来讲,它其实是个定数,因为它符合大数定理,无非就是个正态分布,背后是几千万人的共同行为所塑造的一个峰值,它其实是非常稳定的。
那么我们根据这个曲线,一个人大学毕业之后,过了几年要结婚就需要买房子;到了42岁左右,当他事业有成,收入较高,会换一个大房子;在48岁左右来到个人消费的高峰;成功男士买豪车是在52岁左右;60岁左右是医药支出的高峰,65岁左右是购买养老和度假房的高峰。那么根据这些人房产消费的敏感时间点,再结合1963-1970年,中国出现的“婴儿潮”以及他们的孩子也就是1985-1989年之间出现“回声潮”,就可以推算出来:2005-2012年,全中国会有一个房地产的牛市。注意,我说的是推算,是提前好几十年就可以提前推算出2005-2012年,全中国不管大大小小的城市都会有牛市,而且这个牛市会非常猛,即便发生金融危机也无法打断牛市的趋势。然后就是2016-2021年应该是一个小牛市,而且偏重的是小户型房产,大城市远郊区县的房产也会涨的比较好,这是因为1985-1989年出生的人先后来到31岁左右婚房的消费高峰期。后边2027-2030年左右还有一次温和的牛市,那可能是中国房地产最后的疯狂了,也就是说回声潮的人口来到他们人生买房的巅峰时刻以及他们的父母来到他们养老房的消费敏感期,房子应该是集中在大的户型。

从人口结构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明确的结构性机会:

1.人口的老年化趋势不可避免,60岁左右是医药支出的高峰,叠加中国的婴儿潮,医药的需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个增长趋势。这有利于医药行业的发展,比如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创新药、生物药、药店等。

2.人口越来越少,劳动力人口越来越少,要维持经济增长,只能依靠技术进步,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替代劳动力。这有利于机械设备行业的发展,比如挖机、工业自动化等。

3.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存在工程师红利,这有利于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互联网(软件工程师多)的发展。如互联网、5G、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等。

4.随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相关人员的收入也相应提升,这会大大提升国家中产阶级的人口数量(具体数量没有准确数据,有说1亿的,又说2亿的),这有利于消费行业的发展,也就是常说的消费升级,这里特别说明下我理解的消费升级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个是原有的低端消费往中端消费的升级,这个在数量上占优,第二个才是中段消费往高端消费的升级,这个在价格上占优。如白酒、化妆品、酱油、榨菜、坚果等。

从大的方向上出发,可以保证长期(5年以上)大概率赢,中短期则需根据跟多维度进行分析,2020年4月重新入市以来,就是按上面的逻辑从上至下的选股的,现在回过头看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盈利却有幸存者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