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猪养殖的模式之争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4

最近随着牧原股份的股价持续新高,总市值一度超越养猪一哥温氏股份,由于这两家企业的养殖模式很有代表性,广大股民对于生猪养殖的模式讨论,已经近乎白热化。鄙人不才,也来和大家讨论讨论,不过我更看重产业的长远发展,而不是某企业一年半载的得失。

简单说,养殖模式有两大类:1. 重资产的一体化模式(包括猪舍等固定资产、种猪及繁育、仔猪及育肥,外围配合的饲料加工、养殖技术及管理人员等,全部成本均由公司自己承担)。2. 轻资产的公司+农户委托模式(种猪及繁育、饲料加工、养殖技术由公司承担,土地、猪舍、养殖人员由农户提供,仔猪由公司投放到农户进行委托养殖)。

由于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化时间较短,目前90%的产能都被排除在以上两种模式之外,所以如果一定要证明哪种模式更有优势,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现在的讨论更多的理论层面的意义,不要拿股价说事,资本市场的短期效应太强。从国外高度产业化的结果看,是不分伯仲的,欧洲偏向于一体化养殖,美国偏向于分工协作(也就是更细分的公司农户模式)。

下面我们对比下两种模式在几个关键层面的优劣:

一. 养殖成本

这一点现在基本已经达成共识,一体化模式通过规模化,可以很快降低单头养殖成本。

不过请大家注意,这种成本降低的方式,边际效应是递减的,比如从5千头到1万头成本降低的效果,肯定会大大优于从1万头到2万头成本降低的效果。所以,一体化规模在实际的操作中,会有一个上限,对应的成本也会存在一个下限。

所以按照边际效应递减的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农户模式中的农户规模也会不断上升,所以农户的成本也会不断降低,但一体化的成本下限是固定的,最终的结果就是二者的成本差距会越来越低,直到不足以影响出栏利润,此时的模式已经升级为公司-家庭农场模式。

不过这条理论路线需要发展多长时间,还要看这种其他因素,不过我相信,随着技术和资本以及这次的“超级猪周期”的协助,不会太长。

二. 产能扩张周期

由于生猪是强周期商品,价格波动极大,所以公司在扩张产能需要非常小心,避免在产业景气度低的时候资不抵债,导致公司破产,在此要怀念一下我们曾经的猪王雏鹰农牧(默哀3秒钟)。

说到扩张,不得不谈的就是公司的负债率,由于一体化养殖的资产比较集中,全部由公司自己负担,所以他的负债率会明显高于公司-农户模式,扩张时的资本投入较大,周期较长,风险更高。

不过也不能完全否认一体化的扩张速度,如果节奏把握得当,利用好每次猪周期,完全可以做到脉冲式的扩张节奏,比如我们的牧原股份,扩张节奏非常稳健。

三. 非洲猪瘟的应对

不能不说的,自然是本次猪周期的超级推手:非洲猪瘟。神州大地经过一年多的洗礼,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它的凶残。事实证明,虽然无法消灭它,但通过有效的隔离,还是可以与它和平相处,相安无事的。

无论是一体化养殖、还是委托养殖,只要做好了相应的防护,是可以将病毒隔离在养殖场之外的,不过均带来的成本的上升,包括固定资产的升级、部分中招地区的被动出栏,不过这都是一次性投入,影响都是短期的,从长远看促进了产业的集中,危险中孕育着机会。

四. 结语

最后想说一说,我们中华文化向来是包容并举、和而不同。万物都是阴阳共生的,非黑即白的详细观念要不得。其实针对这两种模式,其实也是可以互相转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希望大家在研究讨论的时候,大可不必将模式之争上升到民族仇恨,三人行必有我师!

全部讨论

2019-11-05 08:29

公司+农户=淘宝和良品铺子,自繁自养=京东和盐津铺子。

2019-11-20 12:10

客观

2019-11-04 23:17

说了屁啊,和稀泥,市场已经选择了打你脸

2019-11-04 22:28

谁能抵御非瘟有优势,谁就能成长!
典型的公司+农户的温氏,今年2000,明年还是2000的目标,可没体现出成长性。牧原今年1000,明年大概率2000,谁有成长性一目了然!谁更能抵御非瘟也就清楚了,自然哪种模式更有优势也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