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免企业分析

发布于: Android转发:6回复:16喜欢:27

发布于2023-06-09 21:22

看完中免的资料以后,我感觉这就是一家打着明牌的企业,竞争优势非常明显。而决定它竞争优势强弱的就是政策,我们关注中免竞争优势有没有被削弱,只要时刻关注这方面的政策就行,而且这个是企业想藏都藏不住的。

中免的业务也很简单,主要包括向境内及境外旅客销售免税和有税商品。销售的商品种类也不多,主要是中高端香化产品、时尚品及配饰(如手表、珠宝、服饰及配饰等)、烟酒、食品及其他等。

虽然中免对自己的定义是覆盖全免税销售渠道的旅游零售运营商,但不管前面加多少修饰的词语,业务的本质依旧是零售。

1、零售业的特许经营权,带来绝对的成本优势

2020年我国零售业达到了45万亿的市场规模,零售企业多如牛毛,行业集中度非常低,像零售电商中营业收入最高的京东,2020年也占据不到2%的市场规模,可以想像这个行业的竞争有多激烈,而且由于商品的同质化,经常会出现价格战,不断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下,要么你卖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能够让客户离不开你。要么你有着其余企业无法比拟的资金优势、成本优势,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吸引客户。要么就是远超同行业的周转效率,即便每次的利润很低,但更高的周转效率意味着你一年内可以有更多赚钱的次数。

中免在零售业第一个优势就是成本优势,而且是零售业其余企业根本无法追赶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大部分零售业销售成本中最大的就是商品的采购成本,特别是中高端商品和奢侈品,基本上销售成本的80%都是商品采购成本,而且这些成本不像固定成本,是无法转嫁的。如果在这个方面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就可以用别人的成本价,或者低于别人成本价来销售商品。在品质相同的情况下,价格对于客户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中免成本优势的来源就是免税经营牌照,免除了商品成本中的税费。目前全国也就10家拥有免税经营牌照,这个门槛就挡住了绝大部分企业,同时也让中免的零售成本大幅下降。如果只看免税两个字,很难理解成本优势有多大。只有看到具体的数字,才会有比较真实的感受。

中免销售的免税商品中第一大品类是香水和化妆品。以高档化妆品为例,假设某个高档化妆品关税完税价格5000块,消费税率15%,增值税率13%,关税10%(关税的税率差异很大,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普通税率,税率的范围可以从0%-150%),这个化妆品不含增值税的价格是6470.6块如果是免税,这个价格优势就是1470.6块,大概29.4%的成本优势

高档化妆品的消费税税率还只能算是中档的,像烟酒的消费税都是复合计征的,甲类香烟进口、生产这些环节56%的消费税,还要按0.003元/支缴税,批发环节还要再交11%,加征0.005元/支。白酒是20%的消费税,0.5元/斤。这些算下来,税费就占了一大半产品成本。中免在这方面的成本优势可能有100%以上。

即便中免销售的品类里面,消费税率最低的金银、钻石饰品来说,零售环节5%的消费税率,关税10%,假设一个金银饰品关税完税价格3000块,到了零售环节这个金银、钻石饰品不含税价格是3473.7块,如果是免税,这个价格优势就是473.7块,大概16%的成本优势。

再来可以看下,历年来中免的免税和有税两大业务毛利率的差异,也可以一定程度看出免税的优势有多大。

这十年里面免税商品的平均毛利率45.52%,有税商品的平均毛利率25.59%,相差19.93%。差异最大在2018年,毛利率差异26.18%,最低在2020年,毛利率差异12.35%。如果不是疫情期间,免税商品降价促销,估计毛利率的差异会更大。

对于销售者来说,物美价廉才是最有吸引力的。中免依靠免税牌照拥有了价廉的优势,然后商品直接从知名品牌那里采购,目前和全球超过1300个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丰富的品牌资源和稳定的产品供应能力,商品品质又有了保证。相对其余渠道销售的同类型产品来说,真正做到了物美价廉。

2、合理的产品结构放大竞争优势

中免有了免税的优势以后,下一个就是选择合适的产品结构。因为不同的商品,对应的税费差异是比较大的,有的税率很低,甚至是免税。如果中免销售的商品里面,大部分是低税率的,加上中免目前租赁的场地都是价格昂贵的区域,可能综合下来不会比其余渠道有成本优势(特别是互联网电商平台),会极大程度削弱中免拥有的竞争优势。

下图是中免披露的商品构成,在疫情之前,香水化妆品这一类的商品的占比达到了61.8%,即便疫情期间,这一类商品贡献的收入也是最高的。其次是时尚品及配饰(如手表、珠宝、服饰及配饰等),由12.3%上升至26.3%。

从税率来看,在不考虑关税税率差异的情况下,烟酒的消费税率是最高的,如果重点发展,应该也是最赚钱的。但是出于监管、健康或者公众利益的考虑,烟酒的限制会比较高。烟草大概率是未来国际组织要求首先被限制免税的商品。所以,这个品类不会是中免重点发展的。

其次,高档化妆品的消费税率15%,高档手表的税率20%,珠宝玉石这一类税率10%(金银、钻石等饰品5%),这些没有这么大的限制,适合中免重点发展。这几类商品的税率差异不大,但是高档化妆品的消费频次,以及一定的成瘾性,注定这个品类会成为最适合的。

3、覆盖全免税销售渠道,占据86%的免税商品销售市场份额

如果这个免税的商品没有限制,每个人都可以购买,估计中免可以占据中国绝大部分高档香化商品的市场份额。所以,对于免税商品,有了特定的人群限制。主要客户是出入境的旅客,如果没有相关的凭证是无法购买免税商品的。

有了物美价廉的优势,同时又有合理的产品结构,加上消费群体的限制,下一步就是建立覆盖目标客户的销售渠道。

(1)目标客户的特点。中免销售的是中高端免税商品,而且是出入境旅客或者离岛旅客才能购买。所以,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体购买的可能性更高。在这方面,国际旅客的消费能力比离岛旅客相对更高。

(2)强大的免税商品销售网络。中免拥有全国最多的免税店,涵盖口岸店、离岛店、市内店、邮轮店、机上店和外轮供应店,覆盖了所有的免税商品销售渠道。截止目前,在全国各地设立了约200家免税店,覆盖超过100个城市,是世界上免税店类型最全、单一国家零售网点最多的免税运营商。在海南省拥有6家离岛免税店,包括目前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免税商业综合体——海口国际免税城和三亚国际免税城。

目前贡献最大的是口岸免税店。中国前10大机场中,中免占据其中9个机场的免税店特许运营权,包括国内出入境旅客前三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以及上海虹桥国际机场。2019年还中标了北京大兴机场的特许权。覆盖的出入境旅客占全国出入境旅客总数的50%以上。

其次是离岛免税店。中免占据了海南免税销售的核心渠道,在全岛布局机场免税店、旅游零售综合体、市内店和体验中心。在海南的两大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目前均独家经营免税店。

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之前贡献最大的是机场店,主要是上海和北京2个地方,这也是国际旅客流量最大的地方。2020年开始,受疫情封控的影响,国际旅客大幅减少,机场店的贡献大幅下降。而同时海南免税政策力度加大,离岛免税店的贡献大幅提升。

未来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估计离岛店覆盖的旅客数量会大幅提升,成为媲美机场店的存在,不过相应的离岛店的竞争也会更大。

至于市内免税店,目前的贡献还很小,毕竟这个和旅客出行路线存在差异,而且在市内免税店购买的商品,还需要去口岸店提货。不过这应该是未来可以媲美口岸店、离岛店的第三个免税区域。

(3)销售渠道的免税市场容量小,相当于一个个细分市场。除了离岛店以外,中免其余销售渠道,大部分都签订了排他协议,相当于中免在这里开了免税店,那其余免税店就不能在这里开设。不管是政策上对于免税规模的限制,还是中免和销售渠道签订的排他协议,都相当于让中免占据了一个个细分的小众市场。就像中免的机场店,相互之间是隔离的,中免在每一个机场都是独家生意。

这个有点类似沃尔玛的小镇战略,基本上一个小镇里面只能容纳一个沃尔玛超市的存在,再出现第二个大超市,基本上就赚不到钱。中免依赖的政策和协议,就把竞争对手排除在外了,独享一个个相互隔离的免税商品销售市场,比沃尔玛的小镇战略更加优质。

4、运营效率有待提升

从中免的运营指标看,在2019年之前存货水平相对不高,从2019年开始,存货大幅提升,从2019年初的59.43亿,上升至2022年的279.26亿,翻了几倍。

中免存货的增长,也大幅提升了中免的资产减值损失,2018年之前这个减值数据最多也就几千万,而2018年开始,资产减值数据大幅增长,最多的2020年减值9亿。

这个存货的增长可能存在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应该是疫情导致旅游人数大幅减少,影响免税商品的销售,海外进口商品的成本也开始提升。其次应该是中免有税商品销售的大幅增长,以前免税商品成本里面没有税费,新采购当成有税商品销售,税费计入存货成本,导致存货增长。另外就是海南免税规模的快速扩大,中免提前备货增多。

不过中免2022年底依旧维持279亿的存货,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不过只要不是存货积压销售不出去,那就问题不大,这个到2023年底就能看出来了。

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则大幅下降,2021和2022两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应收账款。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2019年中免把国旅总社100%股权出售给控股股东中国旅游集团。

中免有绝对的成本优势、高品质保证的商品、和免税契合的产品结构、覆盖最大目标消费群体的销售渠道,除了目前不确定的存货问题外,中免真没有理由业绩不好。

5、未来需要关注的风险

(1)税率降低的风险。免税带来的成本优势,导致这个优势下降的首要因素就是税率下降,如果政策消减了目前中免销售的商品品类的税率,就会一定程度导致中免的免税商品吸引力下降,压低中免的毛利率。而且,目前已经开始有这个趋势。像化妆品的消费税,由以前的30%下降到15%。如果哪天降到5%,那对于中免的打击可能会非常大。因为中免的成本除了商品采购成本以外,租赁费用是另一大费用。以2019年为例,营业收入486.12亿,营业成本237.88亿,租赁费用123.42亿(其中有52亿是支付给上海机场的,占了42%,不过这个在2020年签订补充协议以后,有了一定的下降),占营业收入的25.4%。如果收入端被压制,而成本和费用又没有改善,相比互联网电商,特别是跨境电商来说,中免还真没有多少优势。

(2)免税配额的调整。中免2021年业绩大涨,很大程度就是海南免税政策的调整带来的。海南把免税购物的额度从3万提高到10万,而且不限次数。免税商品品种从38中扩大到45种,手机这一类的电子消费品也纳入其中。如果哪天口岸或者离岛的免税配额像这种程度的又大幅下调,对中免的业绩也是灾难性的。

(3)离岛免税范围的扩大,免税牌照的增加。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离岛的免税店越来越多,而且免税牌照的发放也开始增加。其余免税区域还好,但是离岛免税区域的扩大,对于中免有好有坏吧,会提升中免的市场规模,但同时也会加大竞争,一定程度降低中免的利润率。而且,竞争对手的增多,中免在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会下降。

6、免税需求的增长

如果剔除疫情的影响,我相信目前口岸店依旧会是中免最大的收入来源。毕竟这个区域覆盖的绝大部分都是国际旅客,相应的客单价更高。但是,经过疫情以后,国际旅客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中免占据了绝大部分口岸销售渠道,能够达到的最高销售水平应该也就是2019年的310亿。未来如果要增长,客流量方面已经很难了,就看中免能不能相应把这方面的产品结构调整一下,销售毛利更高的免税商品。所以,口岸店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增长应该不会太高。

未来免税商品销售能够增长的应该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离岛店,这个是比较确定的。一个是市内店,这个需要政策的支持,不确定性比较大。

离岛店目前应该还处在发展初期,未来免税方面的政策支持会更大,随着中免离岛店的建设,这方面的销售收入不会比口岸店低。以2021年的数据,中免占据90%的市场份额,2021年中免离岛免税商品销售收入达到445亿元。按一些机构的预测,2025年离岛预计接待旅游人数1.1亿,免税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按目前人均8000元的免税消费来说,到2025年要实现1500亿免税销售收入,大概需要1875万人消费,占旅游人数的17%,这个不好评论高低,就看未来免税政策的支持力度了。不过如果真的可以实现,中免的市占率即便只有60%,那也有900亿销售收入。

市内店目前发展很慢,最主要的就是覆盖的消费群体太少,只要政策上稍微支持,这个会马上起飞,而且成本会比口岸店和离岛店更低。现在经常出现支持市内免税店发展的通知,相信这个政策应该在路上。未来最大的可能是绝大部分一二线城市都会设有免税店,政策上会放开免税销售的额度,以及消费群体的限制。不过免税的大部分是中高档商品,需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才有可能去消费。

7、中免的有税商品销售

下面是中免有税商品和免税商品销售收入的增长情况。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2020年之前,中免的有税商品销售收入非常低,最多的时候也就11.5亿,占总收入的2.4%。但是2020-2022年,有税商品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从11.5亿,增长至2022年的280亿,超过免税商品销售收入。

中免自己的说法是创新线上业务发展模式,积极拓展线上有税商品销售,才实现了线上有税业务的转型升级和逆势增长。

这个虽然和线上销售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在不满足旅游群体的条件下,就无法购买有税商品,但是像香水化妆品这一类的商品,中免能够保证品质,还是可以吸引一部分客户的,但是绝对不会像2019和2020这两年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中免在旅游人数下降的情况下,把免税商品当成有税商品来卖,然后补缴税费。因为同一个化妆品,满足免税消费的条件,可以用免税价格来购买,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多满足条件的人,这个商品就只能当成有税商品来卖,不然就只能等着积压变质。

未来中免有税商品销售估计很难有这个规模,疫情后中免一定会在满足免税商品销售的前提下,剩下的才会满足有税商品的销售,这个就相当于和跨境电商抢生意了。

8、中免业绩预测

2020-2022这三年,中免的业绩不具有代表性,我们预测只能以2019年为基础。

2019年免税商品销售458.18亿,其中离岛店132.5亿,口岸店318亿。

由于国际旅客客流量的恢复需要时间,按中国航协的预计,2023国际旅客应该在2019年的70%左右,2025年可能达到90%。所以中免2023-2025年口岸免税销售收入应该在223亿、255亿、286亿。

离岛店的收入应该是逐步增长的,2021年的水平是450亿,预计2025年达到900亿。按年均增长25%计算,2023-2025离岛店销售收入560亿、703亿、879亿。

其余收入按每年25%的增长计算,则2023-2025分别为9.1亿、11.4亿、14.3亿。

中免未来3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792.1亿、969.4亿、1179.3亿。

2019年的净利率是11.29%,2020年签订的补充协议,会降低一部分租赁费用,再加上离岛店的费用会比口岸店要低,所以未来净利润率可能会有一定的提升,按净利润率12%来计算。则2023-2025年的净利润为95.1亿、116.3亿、141.5亿(机构的平均预测值是105.16亿、141.72亿、177.17亿,我的预测只有机构预测值的80%左右),对应的合理估值3280亿。

全部讨论

大致看了看这家公司,$中国中免(SH601888)$ 21年是个风水岭,此前的十年应该说中免证明了自己是个还不错的生意,几乎收入利润连年增长,没有什么有息负债,经营现金流不错,拿着免税牌照躺着挣钱,净利润也来到21年接近百亿大关。此后押注海南,大规模的投固定资产建免税城,港股募了百来亿港币应该差不多都也是要覆盖海口和三亚的投资吧,现在我觉得中免很重要的看点就是在海南的大规模资本开支能够带来多大的收益。长远来看,是个挣钱不会太累,还是比较有确定性的生意。

02-12 09:46

@作者 谢谢分享。请问作者,1.能否对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分析下,比如新加坡、泰国免签?2. 这个股票有什么风险因素?

2023年才67亿 你分析的不对

04-04 03:19

04-04 03:18

对今年年报的存货问题怎么看?看上去下降幅度很大。

02-11 21:29

学习

02-10 22:05

中免

中国中免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