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海格通信(SZ002465)$ $七一二(SH603712)$ $上海瀚讯(SZ300762)$

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隆重举行。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表示,信息支援部队是全新打造的战略性兵种,是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的关键支撑,在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和打赢现代战争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十三五军改后,我国人民解放军形成了陆、海、空、火箭、战略支援五大军种,其中战略支援部队下属还包含军事航天部队和网络空间部队两大兵种,主要负责相关领域的军队建设;本次调整后,我国形成了陆、海、空、火箭四大军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四小兵种。其中信息支援部队作为全新打造的战略性兵种,是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的关键支撑,有望带动军工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以俄乌、亚阿、巴以等为代表的冲突、战争中,战争形态已经较此前认知中的被称为“教科书级的现代战争”的海湾战争有了不小的变化。随着美国军队和人工智能融合不断加速,新兴领域科技之力正重塑战争面貌和作战模式,战争的智能化特征愈加凸显。

当今,从海洋、太空、网络、电磁空间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量子通信等新兴领域,由于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的大量涌现和群体迸发,正引发军事领域链式突破,不断催生具有新原理、新机理的新质战斗力。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我国要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信息能力作为战斗力形成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导性因素,已成为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关键所在,信息优势是现代战场的首要优势。

我国武器装备与军队也将逐步顺应趋势,把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作为战斗力建设的紧迫课题。从军兵种的调整可以看出我国武器装备建设的重心所在,军工通信、电子对抗、卫星互联网、数据链等将成为我国军事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领域。

根据中央军委对信息支援部队的职能描述,信息支援部队将从顶层建设到实战应用为我军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和保障,核心在于打通信息链路。

以军用通信为例,此前各军兵种通信系统和体制存在差异,部分装备在通信体制、频段、接口等方面不统一,信息的互联互通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而信息支援部队则从专业兵种角度联合各军种解决这一问题,确保信息在各军兵种之间的高效传输,对应也将带来通信类装备的设计、制造和采购变化。

根据信息支援部队的主责,后续军队建设有望在通信终端、数据链等信息化领域开展统型工作,以确保各军兵种之间的信息链路的畅通和资源共享融合。军用数据链是链接指挥中心、作战部队、武器平台的一种信息处理、交换和分发系统,能以统一格式标准和约定,实时、自动、保密地传输战术数据。数据链作为现代智能化战争的重要支撑,其“战场物联网”特性将使其在未来无人化、智能化作战发展潮流下逐步发挥独特的体系化信息支撑能力。信息支援部队的构建,有望催化数据链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因统型和互联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同步解决,因此信息安全领域有望加大建设力度,满足各军兵种的信息安全要求。

电子对抗旨在通过利用电磁谱中的各种波段来干扰、控制或破坏敌人的通信、雷达、导航和导弹制导系统。目前信息网络覆盖电磁频谱空间,电子对抗正与网络战融为一体走向智能化战争中央。广义的电子对抗可以被分为雷达、通信、光电和声学对抗等,实际应用中,雷达对抗和通信对抗作为电子对抗体系的核心部分,应用最为普遍。信息支援部队的建立,有望成为电子对抗产业发展新牵引主体。

总体而言,信息支援部队的成立有望进一步深化我军信息化进程,对电子对抗、军工通信、数据链等具体技术领域或具重要牵引作用。中长期来看,逆全球化趋势以及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大大强化了各国的安全诉求,全球军费再次进入高速增长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及,要“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五年规划与2027年国防建设目标的计划性,将对未来几年军工行业的需求形成明确约束和指引。2024年中国国防预算占GDP比例约为1.26%,创下“十四五”以来新高,我国国防支持力度(军费增速与公共财政支出差值)持续加大,2022-2024年分别为-1.3%、1.8%、3.4%,军工行业未来需求无忧。

尽管军工行业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需求前景明朗,但近期军工行业指数的走势却不尽如人意,背后或是多重因素影响。

首先,市场情绪波动与短期投资行为对军工指数产生显著影响。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局部冲突的起伏不定,可能导致市场对军工板块的预期出现反复,进而引发短期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升温。尽管长期来看,紧张局势往往会提振军备投入和相关技术研发,但在短期内,市场的即时反应可能更多受到事件驱动而非基本面支撑,从而导致指数表现与行业实际需求出现背离。

其次,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也会影响军工行业的市场表现。例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以及货币政策紧缩等宏观经济因素,可能使投资者对整体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资金流向防御性更强的板块,导致包括军工在内的周期性行业承受估值压力。

再者,资本市场对于行业业绩释放的节奏与预期可能存在偏差。尽管国防预算持续增长、军改深入及新型装备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但这些利好因素转化为企业实际业绩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投资者在评估军工行业投资价值时,应充分考量这些短期扰动因素与长期趋势之间的关系。

#军工# #军工通信# #数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