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究所内部服务计价怎么定?(下)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内部服务量化计价规则难定,主要是内部定价难、量化追踪难。因此,一个内部计价规则应该对以上问题有所回应,明确至少几个模块的内容。

1.产品分类和定价

对于服务产品分类,很简单的道理,分的越细,后续沟通成本越低。研究服务产品可以分成两类,标准产品与非标准产品。

1)与其他业务线已协作产生的常态化、频率高的研究服务,可作为研究所标准化产品。例如针对经纪业务投顾体系,部分券商研究所与经纪业务条线形成定式合作,基于研究员所在行业提供方向化的资讯类、投资组合类简报产品,研究所与业务条线约定行业、服务次数等,形成服务件数,件数累计形成一个打包价,而此打包价可作为一个最大服务量的对价金额,付款看实际计件情况。

2)与其他业务线之间均发生的同类但频率不高的研究服务,例如定制报告、数据支持、专业调研、路演推介、会议和培训服务等,可作为非标准产品。例如对投行业务提供定价支持,对投资业务提供大类资产配置建议,为股票质押、两融等信用交易业务进行定价与风险把控等。针对每类个性化服务标价,例如1篇定制报告根据类型、字数定价1-10万,1次数据支持百元到千元,1次尽职调研或联合调研1-2万,路演线上千元或线下万元等等。这类的定价可参考咨询公司、专家中介公司给出的定价,存在一定通行的价格区间。

2.服务产品的发布

为解决量化追踪难的问题,需要走系统。研究所的服务在服务平台留痕,可追踪、可计量,不然后续结算基本不可实现,扯皮的事多了去了,因此计价规则中明确服务产品的发布途径至关重要。

1)标准化产品日常发布,因事先约定了服务次数、接收方也不需确认内容,验收流程就不需要过于复杂,以分析师主导,发布在服务平台库中,被服务方下载即计件。

2)非标准化产品个性化,有一个需求接收、需求判断及内容验收的过程,需要流程化设计。由于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以及信息隔离墙的要求,需求判断、服务验收需要合规的介入,部分需求不应提及所涉及公司的具体名称。对被服务方设置内容验收机制,服务结束后进行评价打分及双方确认,评价来影响服务价格。

3.信息隔离研究业务与投行发行、证券投资、资管、投资等业务存在信息隔离墙,研究所提供定制报告服务时需要遵守信息隔离墙制度和静默期的安排,为投行等业务提供的投资价值研究报告不允许对外公开发布。报告是否对外发布、限定知悉人范围、保密规范等应该纳入考虑,系统中可设立一个通过信息隔离墙管理的业务协作模块。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考核、激励不应该与存在利益冲突的项目业绩挂钩。

4.收入的结算标准化产品结算相对清晰,统计件数报财务部就可算收入。非标准化产品收入往往不是定一个价格就能沟通顺畅的,这其中几个变量会是价格争议的主心,可以事先成为调节因子:

1)不同层级的分析师做研究,背后的价值和质量不一样。可以根据负责服务项目的分析师行业地位、资历设置不同的调节系数,或者简单的按照职级设定不同的系数。

2)研报报告所需的时间,如果时间战线过长,价格上涨是很自然的事。

3)对报告的服务满意度,每件服务产品接收后进行服务满意度评价,不同档位的满意度也可设置价格调整系数。

显而易见,这是管理成本非常高的一种方式,需求的接收、统计、分配、服务确认等职能,若内部服务走量了,是需要专职负责的。以及最主要的,仍然是其他业务线对于自投资源、用研究所资源的效果之间的权衡,此时研究所开始在公司内部这个市场中创业,而创业初期投入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