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8
关于创新药的讨论:
这几天港股创新药板块起来了,讨论的人也多了。
其实抄底地产股与医药股亏惨的,都是不思考的投资路径依赖。只不过地产比较明显,医药逻辑不那么明显罢了。
至于医药跟茅台当初危机类比的,就是刻舟求剑。
茅台本质上是把商品超高利润卖给有钱人囤积或者消费,然后转移支付给其他行业或者社会公益,茅台赚的越多,转移支付的就越多。
而医药是民生,医药赚的越多,买药的人就支付的越多。
在“一个大买家”的逻辑下,国内的医药生意或逐渐趋向于“公用事业化”,想着像美国那种一个药能卖几十几百亿美金的事情是完全天方夜谭。这一点不论是从集采还是医保谈判的玩法规则中可感知一二。
所谓的公用事业化就是不论创新药还是仿制药大概医保局想让你赚多少钱就赚多少钱意思,对于绝大多数处方药不管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放弃医院市场放弃医保都是扯淡。
“医保谈判和带量集采”是国内这些年医疗领域改革的明星工程,这种玩法规则只会进一步深化细化,不会改变方向。
所以医药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对外的信息披露也会越来越模糊,因为医保局的专家们也会看,看他们某个药究竟赚多少钱,看着他们成本和利润制定规则定价。
翻过不少生意,这么多年除了这几年房地产开发之外,没见过哪个行业像医药一样,在18年之后,生意模式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在中美人均预期寿命相近的情况下,中国不太可能再大幅度提高医疗相关支出的占比,大概率保持稳定。
至于蛋糕具体怎么分,当前政策很明显是提原研,降仿制。23中国年创新药占医保支出15%-18%,而美国占比则在75%-80%。
未来数年国内的创新药支出占比会提升至50%。
总盘子保持不变,占比提高3倍,创新药怎么看都不算太差。
$创新药ETF(SZ159992)$ $港股创新药ETF(SH513120)$ $百济神州(0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