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1喜欢:22
零售与其说是统计学,其实更是心理学。
这句话在之前看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没有get到,今天看到却觉得是蛮关键的点。甚至觉得是否具备“心理学”的视角是生意人和投资人的一个重大区别。
铃木敏文应是观察消费者行为,揣摩消费者心理,思考消费者喜好的高手,如作者总结的,这书大部分也在用实际案例说明铃木敏文具体是如何做的。
这让我联想到@长发蒲公英 分享给我的老巴在高盛一个会议上的演讲,老巴举了内布拉斯家具城和租车行的例子,两家公司都用很少的启动资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提供商品和店内服务,用好的购物体验积累起越来越多的客户,生意越做越大。这也是每天观察并思考消费者行为并付诸经营实践的结果。
不仅仅是零售业,对于消费行业生意的认知,可能均是基于对消费者行为的观察和思考。老巴不止一次强调比起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细节,消费者对于某一个产品的购买行为才是他更加看重的。他在观察消费者购买iPhone时的反应,购买二手车时的反应,在Garanimals买童装时的反应;他听到可口可乐无法通过半价测试但iPhone可以的时候会觉得印象深刻;他会重视小孩子为了iPhone可以不要DQ的现象。我怀疑他自己有个定量体系,基于对消费者行为给产品的消费者粘性打分。所以Ted才会说他们意识到iPhone其实是像亨氏番茄酱一样的消费品。
老巴的体系是基于行为观察的模式识别,这和把生意模型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法。前者是生意人的做法,后者被很多投资人采用。比如Nick Sleep对零售模型shared economy of scale的总结,这种模型对于生意的描述不够具体,过于简化容易犯错。所以他会犯Asos的错误,而老巴不会。
这个模式识别的体系并不能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别人学习到,只能自己去观察并积累经营细节感受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引用:
2024-05-30 18:49
看完最深的感受就是,铃木敏文真的非常擅长揣摩消费者的心理,也做到了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思考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零售与其说是统计学(便利蜂的思维模式),其实更是心理学。
结合这本书所传递的关于零售的哲学,以及自己此前对零售行业的一些思考,总结几个比较令我受益的观点
1. 零...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05-31 09:20

05-31 07:42

不仅仅是零售业,对于消费行业生意的认知,可能均是基于对消费者行为的观察和思考。老巴不止一次强调比起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细节,消费者对于某一个产品的购买行为才是他更加看重的。他在观察消费者购买iPhone时的反应,购买二手车时的反应,在Garanimals买童装时的反应;他听到可口可乐无法通过半价测试但iPhone可以的时候会觉得印象深刻;他会重视小孩子为了iPhone可以不要DQ的现象。我怀疑他自己有个定量体系,基于对消费者行为给产品的消费者粘性打分。所以Ted才会说他们意识到iPhone其实是像亨氏番茄酱一样的消费品。
老巴的体系是基于行为观察的模式识别,这和把生意模型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法。前者是生意人的做法,后者被很多投资人采用。比如Nick Sleep对零售模型shared economy of scale的总结,这种模型对于生意的描述不够具体,过于简化容易犯错。所以他会犯Asos的错误,而老巴不会。

06-05 21:40

把生意做好都需要有一定的同理心

05-31 10:17

零售与其说是统计学,其实更是心理学。巴菲特不止一次强调比起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细节,消费者对于某一个产品的购买行为才是他更加看重的。他在观察消费者购买iPhone时的反应,购买二手车时的反应,在Garanimals买童装时的反应;他听到可口可乐无法通过半价测试但iPhone可以的时候会觉得印象深刻。消费者粘性打分体系并不能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别人学习到,只能自己去观察并积累经营细节感受到。

转,谢谢分享

05-31 08:19

05-31 08:00

是的,听老巴在评价一家公司的时候,说的多是消费者视角的行为和思考

05-31 07:52

零售的消费者行为学

05-31 05:53

05-31 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