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四):拆解养猪成本项:“把猪养活”和“提效降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回复:25喜欢:27

上篇讲了养猪业的商业模式,在产品同质化和行业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成本端实现差异化是猪企唯一的出路。所谓成本端的差异化是指,企业的低成本生产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难以追赶的。这是成本领先企业的护城河,也是该行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前提条件。

成本是产能先进性和企业竞争力的最终体现。对猪股投资者来说,再怎么强调成本也不为过。我刚开始研究养猪股的时候,也特别关注成本。我把各家的历年完全养殖成本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对比。这种静态数据的对比很有意义,可以让我们对各家猪企在猪周期波动下的历史成本分布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类似于下图这样。


不过这种静态数据的缺点仍然是:历史数据未必能代表未来。只用静态财务分析做投资的人并不比看PE、PB炒股或是看图看线炒股的人高明多少。

我们需要回答成本的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以便于进一步判断企业的竞争优劣势,护城河的强弱和未来的赢家。

只读年报是无法回答上面的问题的。成本的结构复杂、指标众多、细节繁琐,这是养猪的复杂业务流程决定的。要想深刻理解养猪的成本,需要系统地学习养殖模式和业务,对成本形成的过程了如指掌,才能打通业务和财务。

一、养猪成本静态分析

我们还是先做静态成本结构的分析,然后结合养猪业务探讨成本指标。

下面牧原财报中对成本结构的列示。

上面是牧原股份2018年的成本结构明细。这里主营业务成本只包含跟养殖活动直接相关的成本费用,不包含税金附加、管理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养殖项目公司的各业务条线的成本都包含在里面,公司后台部门比如总部大楼的管理成本,财务、法务、行政等人员的成本,融资利息等都没包含。

我们平时看到养企披露的每公斤成本(比如15元/公斤)一般是完全成本,也就是把主营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算进去的成本。牧原历年的四项费用和税金附加大约占主营业务成本的11%左右。因此,大家用主营业务成本乘以1.11就能大致知道养殖的完全成本了。

主营业务成本里占比最大、最醒目的是原材料,也就是饲料,占六成以上。猪吃粮才能长肉,对所有养殖模式来说,饲料都是最大的成本项,占比55%-75%不等。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原材料中分列的三项小麦、玉米、豆粕的合计占比只有48.73%,小于原材料的60.76%。这不是统计错误,而是不完全列举,因为饲料里面除了小麦、玉米、豆粕以外,还有麦麸、石粉、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剂。

折旧费用是猪舍和猪舍内的各种饲喂、清洁等设施设备这类固定资产的折旧。职工薪酬是饲养员、辅助生产人员(饲料加工、粪污处理等)和一线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支出。药品和疫苗费用比较直观,不用解释。

图中紫色区域列示的占比近15%的“其他费用”曾经困扰了我一段时间,一直没搞清楚里面包含什么项目。因为牧原每年的年报里并不详细列举其他费用的明细,而这一项的占比如此之大,又是投资者不可忽略的。后来在一份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中看到了牧原对其他费用的详细列举和说明。

这里要为交易所的监管人员点赞,他们不仅用专业的视角严格把关上市公司,还时不时通过问询帮投资者挖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有用的信息。对我这种每日以挖掘上市公司信息为乐趣的研究人员,这种感觉就像是打游戏时获得了额外的bonus。大家没事要多看公司公告哈。

公司对“其他费用”的解释是“养殖生产过程辅助部门发生的费用”。养殖的辅助部门都有哪些呢,发生了哪些活动?

对一体化自繁自养模式来说,从生产辅助区的设置可以看出生产辅助活动的情况,生产辅助区主要包括装猪台、沼气池、饲料车间、仓库、兽医室、消毒间、车辆消毒间等,具体的活动包括采购、销售、饲料加工、消毒、运输、粪污处理、沼气发电等。

这么一看,这个“其他费用”的发生不仅合理而且十分重要。辅助生产活动也是一线的生产活动,是生产运营的必需环节,其成本计入主营业务成本非常合理。

好了,静态的成本结构分析就到这儿。大家对养殖成本构成应该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但要说如何进行成本管控,哪些环节降成本潜力大,恐怕还是回答不了。

下面我们结合生产流程进行成本指标的动态分析。

二、养猪成本动态分析

动态成本的分析主要是对投入产出的分析。我们希望投入一定时产出更多,产出一定时投入更少。我下面就从公式入手,拆解养猪成本结构。

一个批次出栏猪的成本是按以下方式计算的:

头均成本 = 该批次养殖总投入/该批次出栏数量

斤均成本 = 该批次养殖总投入/该批次出栏总重

一个批次的养殖总投入包括仔猪成本(投苗费)、饲料消耗、药品疫苗消耗、人工成本、猪舍设备设施折旧、水电能源消耗、物料消耗等。

根据上面这个成本公式,降低头均/斤均成本的主要思路有两个:

一是把分母做大,二是把分子做小。

做大分母就是要“把猪养活”,做小分子就是要“提效降耗”。

“把猪养活”

为什么要强调把猪养活呢?因为猪在养殖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死亡率(失败率),从配种、妊娠、哺乳、保育到育肥,都有一定损失。“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说的就是一旦死亡率失控,养殖不仅不创造利润还会吞噬本金。死亡淘汰率(死淘率)决定了养猪的成败。

把猪养活就是要提高猪在养殖各环节的成活率,降低死淘率。同样一批投苗,最终养成出栏的越多,分母就越大。降低死淘率对于摊薄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都有关键影响。

养殖总投入里有很多项目是固定成本,不管最终出栏的猪有多少,这笔钱都非花不可,并且数额是相对固定的。比如猪舍折旧、生产人员的基本工资以及后台支持部门的运转成本。因此,如果一个批次死淘率更低,养活的猪更多,摊到每头、每公斤上的固定成本就更低。

除了摊薄固定成本以外,降低死淘率对降低变动成本也至关重要。如果一头猪在饲养过程中死亡,此前为饲养它所花费的“心血”就都白搭了,变成了沉没成本。在会计核算上,死亡猪只消耗过的饲料、药品、水电等变动成本需要由剩下的活猪来分摊,于是每头活猪的成本就会上升。在死淘这件事上,越到后期猪越大,越损失不起。

除了育肥死淘率、保育死淘率、哺乳死淘率以外,再往上游环节探讨还有出生死淘率、配种分娩率、母猪发情率等指标。这些都影响着养猪的成本。这么多比率衡量的都是失败率。因为生物体的复杂和脆弱,内外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养猪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失败概率。

养殖无法做到像无生命的工业品那样精准操作,即使是工业品,其制造过程、制造工艺中也存在一定误差。死淘率这个指标就像制造业里面的次品率、淘汰品率,当然,养猪的死淘率高于一般制造业的次品率。以牧原为例,2021年下半年,牧原哺乳阶段的死淘率是6%,保育和育肥阶段合计死淘率8%,从哺乳到出栏的整体成活率84%左右。

PSY

与死淘率相关的生产指标中最著名的一个是PSY,中文全称叫做“每头母猪每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数”。这是考察仔猪成本(投苗成本)最重要的指标。

以牧原为例,能繁母猪平均每胎产11头健仔,哺乳成活率94%,每年生产2.4胎次左右(妊娠114天,哺乳15天,断奶后7天左右发情,可再次配种),PSY=11*0.94*2.4=24.8。因此,牧原每头母猪每年能提供24.8头断奶仔猪。

PSY指标直接影响仔猪成本。母猪从选留为能繁母猪开始,之前的投苗、饲料等成本全部结转为母猪的入账成本(生产性生物资产入账成本),此后再消耗的饲料、物料、人工、猪舍折旧、母猪折旧等成本全部按批次由其生产的仔猪分摊。

所以母猪在服役期间的吃喝开销和折旧就是一项固定成本了。反正饲喂、配种、怀孕、分娩、哺乳等折腾一遍的花费就那么多,能多下几头崽儿当然更好,可以摊薄每头仔猪的成本。

尽管PSY很重要,但它不应该被过分高估。PSY并不代表一切,它只决定仔猪成本,断奶以后的饲养对整体的成本影响更大。

举例来说,假设一头母猪的PSY是24,每年2.4胎次,一胎提供10头断奶仔猪,从配种到仔猪断奶总成本是4000元,那么每头断奶仔猪的成本就是400元。如果把PSY从24提升到30(几乎是现在的天花板),每年还是2.4胎次,一胎提供的断奶仔猪提高到12.5头,配种到断奶的总成本还是4000元,每头断奶仔猪的成本下降到320元。PSY提升后每头出栏猪的成本也只下降了80元,按110公斤的出栏体重折算到每公斤成本下降仅有0.73元。

应该说高PSY是一个良好的起点,养殖的后半程对成本的影响更多一些。

还有一个与PSY相近的指标是MSY,也就是每头能繁母猪每年能提供的出栏生猪数。MSY把从保育到育肥的养殖效率也包括了进来。MSY= PSY*保育成活率*育肥成活率。牧原2021年的MYS大约在22左右。

如果说PSY是反映的是猪场的繁殖环节生产效率,那么MSY反映的是猪场繁殖和育肥全过程的生产效率。

要做到把猪养活,降低死淘率,需要做好猪群健康管理,特别是要防范疫病,防住非瘟这类烈性传染病。限于篇幅,防疫方面的东西我们以后再谈。

“提效降耗”

提效降耗就是减少养殖投入,包括减少饲料、药品疫苗、物料、水电能源消耗,减少人工成本,也包括减少单位产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养殖投入不是想减就能减的。减少投入一定考虑对养殖效果的影响。降耗的根本前提是饲养效果不打折扣。因此,最理想的是“提效降耗”,退而求其次的是“等效降耗”,而“降效降耗”则不可取。

投入减少是能力提高的体现,是靠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实现的。

降耗方面需要从节省饲料、水、能源、折旧、人工、药品、物料等方面着手,提效方面我们就讲一个日增重。

“料肉比”

总体上可以把猪视为一台“粮肉转换器”。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55%-75%,是养殖成本的最大项,因此降低料肉比是每个养殖者梦寐以求的事情。按常识也知道,猪得吃粮才能长肉,大体上是三斤粮食一斤肉,料肉比不可能无限压缩,能控制在3:1以内的已非常优秀,到2.6左右再往下降的难度非常大。尽管降低料肉比存在天花板,但很少有人能达到,大家的养殖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养殖者的料肉比的离散度比较大。

要想做到优秀的料肉比,养殖者需要做的事很多。比如最基础的做法,改善饲喂设备和流程,减少猪采食过程中饲料的浪费。高阶一点的做法是改进饲料配方让饲料营养和猪的生长需求相匹配,减少营养过剩带来的浪费。更高阶的就是改善猪群健康和改良猪的品种,提高营养吸收和利用效率,提高饲料转化的遗传潜力。此外,因为死淘猪的成本要活猪来摊,降低死淘率也能提高料肉比。

养殖者还可以根据各种原粮价格变动情况,调整饲料配方,实现等效配方的成本最小化。比如牧原会在玉米和小麦的价差(通常小麦比玉米贵)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增加配方中小麦的比例,同时降低玉米+豆粕的比例,在不影响饲喂效果的情况下降低饲料成本。当然,这个做法并没有降低“料肉比”,换了配方大概也需要吃原来那么多,只是买粮钱省了一些,降低了投入产出比。

除了料肉比以外,大概“水肉比”、“电肉比”、“药肉比”、甚至“空气肉比”等一些指标也值得考虑。当然这些指标都是我杜撰的,这些项目不像饲料成本占比那么大,不用专门发明一个比率来考察。我们拿水和空气来举例。

节约水

养殖的很多环节都要用到水,猪饮用的水是其中的大头。猪每吃一升干饲料需要喝2~3升水。一头育肥猪每天饮水6~9升,而一头哺乳母猪的每天饮水量可以达到30升。除此之外,夏天给猪防暑降温需要用到喷雾,还有清洗猪舍都需要用水。

为了节水,牧原曾经对喂水器做过多次改进,基本杜绝了猪饮水时的撒漏和故意玩水的浪费,现在每出栏一头猪平均仅消耗饮用水0.77吨。这个成绩甚至可以支撑牧原在沙漠养猪。对大规模猪场来说,节水举措带来的成本节约可不算小数目了。

节约空气

空气方面。猪呼吸的空气当然不要钱,但规模化养殖的猪舍通风成本并不小,包括电力消耗和通风设备折旧。秦总在股东大会上说,牧原养猪节约了2/3的空气,应该理解为相对于普通产能,牧原的通风成本降低了2/3。

降低折旧

猪舍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一大块成本,是降本增效的重点。上篇讲过,猪舍是养猪技术的载体。猪舍技术的改进既包括对猪舍使用性能的提升,也包括猪舍造价的降低,后者有时候更重要。牧原现在出栏一头猪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100元(平铺猪舍)。猪舍成本包含建筑物和所有的机器设备。

猪舍成本的降低有赖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拿牧原猪舍的空气过滤器来说,一台过滤器此前的成本是780元。非瘟后牧原将猪舍全部改造为空气过滤的三防猪舍。空气过滤器的成本在牧原的参与下降到270元/台。这是技术改进和规模采购带来的成本下降。

按秦总所说,牧原把猪舍设备的成本拆解开,要做到1最低成本,2最高价值。牧原猪舍的领先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上的领先,二是更低的成本。技术的领先或许可以被模仿和追赶,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采购优势同行不容易赶上。

降低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养殖的一大块成本。养猪离不开人才,要把猪养好需要依靠熟练的饲养员、各类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专业人才对养殖的成败至关重要。按秦总的说法,一个新手饲养员一次失误带来的损失可能是他一年的工资都不止。因此养企都重视人才的培养,人员的待遇是不能下降的。从降低投入的角度来说,主要通过提高人效来降低人工成本。牧原自2015年起就披露其育肥阶段一人可饲养2700-3600头猪。

未来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推进,养殖的人效会进一步提升。从防疫的角度,也要求人更少进出猪舍,因此,无人值守猪舍是未来的方向,人工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提高日增重

日增重是通过增效来影响成本的。日增重代表生长速度,是衡量生产成绩的重要指标。日增重的提升并不能降低变动成本,因为长肉快的猪吃掉的粮食也更多。不过,提升日增重可以增加每年的生产批次,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投资资本回报率。高日增重就等于高周转率。长肉快,本来180天出栏的猪,160天就可以达到出栏体重,一方面摊薄了头均折旧,另一方面提高了每年的出栏批数,对固定资产和投资资本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

牧原在2021年以前的育肥猪日增重大约在700-800g之间,很多年里一直难以突破这个区间。后来为了防非瘟,使用了高效空气过滤猪舍,在防范病毒的同时也提高了空气质量,猪群健康水平大幅提升。生长速度随之大幅提高,现在部分猪场的日增重已经突破1000g。对猪舍空气质量的管理解决了日增重的问题,有点无心插柳的意思。不仅如此,能繁母猪的健康水平也大幅提升,带来了产仔数和psy的进一步提高。

提效降耗是权衡性价比的艺术。大部分时候需要保持养殖效率,降低投入。有的时候增加投入能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这种情况下“增耗提效”也可以接受。

总结

总结一下全文,养猪的成本控制就在于降低投入和增加产出。降低死淘率的关键在于做好防疫和提高猪群健康度,提效降耗的关键在于养殖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

养殖的每一点细节对成本的改善都很小,但一个环节的失误对成本的拖累却非常大。成本领先的关键在于做好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积少成多

$牧原股份(SZ002714)$     $唐人神(SZ002567)$     $上证指数(SH000001)$    

全部讨论

2022-01-13 01:47

非常认可,养猪说白了是各个环节的积累,这种积累以模式、科技为支撑,更为关键的还有企业文化,看似壁垒不高,实则护城河很深

2023-02-09 20:49

老哥,图一里的行业成本和温氏的成本是从哪里找到的呢?

2022-02-24 21:30

水豚老师,想请教下牧原的仔猪成本测算下来大概是多少呢,或者说牧原选择自育仔猪而不是外购带来的成本优势有多少

2022-02-24 09:52

2022-02-22 18:10

有个问题请教水豚兄,你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牧原的饲料配方是以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但本文表格的数据显示牧原的小麦采购在主粮中占比很低,这里和牧原自己的说法是不是冲突?

2022-02-17 22:37

水豚兄,咨询个问题,文章中写的原材料构成明细小麦,玉米,豆粕的采购金额年报中并没有披露,这个数据在哪里可以查到?另外各家养殖企业的完全成本哪里可以查到?谢谢

2022-01-13 22:05

分析的非常到位

2022-01-13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