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棒!少年》:披荆斩棘与成长三味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IDG君写在前面:

《棒!少年》是讲述一群偏远地区的少年们在棒球中磨炼成长的纪录片。

在前中国国家棒球队队长孙岭峰创办的强棒天使棒球基地里,这群小孩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历程,性格迥异的他们,不仅要学会在团队中的相处之道,还要破解摆在面前的一道道难题,细细密密的心路历程就这样呈现在荧幕中。

这部纪录片获得了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奖,豆瓣评分至今高达8.7。交口称赞的背后,是它所体现的人文议题,引发出观众们的共情。

球场之内,是小队员们要面临的困惑和选择;赛场之外,是我们自己生存处境的一次次剖析。从电影到现实,关于成长的迷局以及人生的跃进,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在北京的郊区,有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少年,他们被选进了这所爱心棒球基地,跟着前中国国家棒球队队长孙岭峰的师父,年逾古稀岁的传奇教练学习打棒球。

孙岭峰对这些孩子们说:“好好打棒球,将来你们可以进国家队、省队。只要取得前三名,高中还有免试上大学的机会。无论如何,你们都会有一个好的归宿!”他们的命运,就将从这里展开。

棒球基地的小队员们,年纪大多在十岁左右,有的是孤儿,有的留守儿童,都从偏远地区而来,他们的品性和气质各不相同,如何将这群五湖四海的“野孩子”,训练成具有规则和团队意识的棒球少年,是摆在教练们面前的难题。

片中突出了两个人物,一个叫马虎,是典型的刺头,性格顽劣,没事就找同学打架;一个叫小双,内心敏感和怯弱,对未来总是充满疑惑。他们的成长构成了纪录片的主要故事线。

当马虎和小双在各自的人生轨道里前进时,某些东西也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发生演化,粗粝的少年,在棒球场这个具有隐喻的空间里,被不断地磨洗和淬炼后,竟发生了一些神奇的改变,这或许是纪录片带给我们的积极思考。

内在演进:完成心灵的跃进和突破

刚到基地的马虎,充满了兴奋劲头,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技能,唱歌、倒立、翻跟头,他做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让队友都服他。可惜,期待的满堂喝彩没能到来,未能如愿以偿后,他又摆起了大哥作派,处处欺负别人。

他喜欢当老大,享受在老家被小伙伴簇拥的惬意,但在基地,只有棒球打得好才行,马虎却不以为然,很快就跟小双起了矛盾。马虎跑到郭老师那里去告状,郭老师把他狠狠训了一顿,马虎才有所收敛。

棒球基地的孩子因为家庭和背景的原因,各有各的艰难辛苦,从而造成还不完善的人格,当他们被放下同一个小小空间里时,彼此间的摩擦在所难免。

这些小孩会改变吗?不禁让人想到了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它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在事情处理方面,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科尔伯格“汉斯偷药”这个故事来解释:

汉斯的妻子得了重病,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够救她,而这种药只有一个药剂师能够配置出来,药价十分昂贵。汉斯想了很多办法都得不到这种药,他到处借钱也没有借到,他哀求药剂师,药剂师也无动于衷。如果再得不到这种药,他的妻子便熬不过当天晚上了,于是汉斯想到了晚上去偷药。故事讲完以后,研究者会向被研究的儿童提出问题:汉斯该不该去偷药?

对处在不同阶段的人来说,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前习俗水平的人,不赞成偷药的原因是因为怕被惩罚。马虎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基地里,教练是权威的象征,自己如果随意打人,就会遭到教练的责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师爷”的教导,马虎的心态逐渐开始发生扭转。

小双则是个孤儿,还没出生时爸爸就离开了他们,妈妈生完他后就不知所踪。当马虎了解到这些情况时,慢慢产生了同情,这也是他从道德自发走向道德自觉的积累。因为在变成同甘共苦的兄弟前,必须先对队友施以关爱。

到习俗水平时,人们是以道德价值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并尊重大家的意见,谋求别人的赞赏和认可。所以,这个阶段的人在关于赞成和反对偷药时,会从社会的道德评价以及法律责任方面去考虑了。

想要完成这层转变,就得从“野孩子”变成“好孩子”,在去美国比赛之前,由于基地面临拆迁,小朋友们都很难受,马虎也在抹眼泪,这其实意味着他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自己也看作集体的一份子,与大家一起共情。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已经被学术界和教育界广泛应用。在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老师雷夫·艾斯奎斯利用了科尔伯格的六阶段理论,它成为凝聚全班的粘合剂。这些孩子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

科尔伯格的这套理论,它不仅关乎着我们自身心灵的突破,也象征着我们能够透视社会的水平,两者是统一的。透视社会有几个层面,包含技术、道德、制度和文化等。每完成一次心灵突破,则在透视社会的水平上也会跃进一层。

所谓技术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能力。职场上,程序员需要会编程技能,财务需要会做报表,设计师需要会操作软件,这些都属于最底层的技术条件。

有了这些,我们还需要明白道德和制度,也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章或行为准则,一个武艺高强却没有武德的打手只会作恶,没有的道伦理底线的科学家会危害人类,说的就是道德的约束。

最重要的是,当制度与技术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规模性,这种规模性的习惯就是文化。它内涵复杂,包罗万象,对大多人来说,首先要明白的,是关于社会的,心理的,商业的,因为了解这些领域会促使人们在处理世俗事务方面更快成长。

想要完成心灵突破,做到最高的社会透视层次,就是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也就是支配人行为动机和价值取舍的背后逻辑,大家常说的“一眼把人看穿”,就是这个道理。

对大众来说,必须要一层一层跃进,就像游戏闯关一样,每杀掉一个怪,自己也会变得更强大,就可以向下一关卡冲刺。当你一步步练就了技术、契合了制度、洞悉了文化后,将无往而不利,无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所向披靡。

向外革命:走出原始舒适区,从自在到自由

心灵突破是内在的改变,和它一起伴生的往往还有向外的一次革命。

小双出生时,父母都不在了,只能被大伯、姑姑和二伯陆续收养。孙岭峰接他去棒球基地的时候,他抱着电线杆哭闹不愿意走,以为是二伯不要他了。到了棒球基地,他常常不说话,不吃不喝,就一个人静静待着。小队员问他怎么了,师爷回答,他心里有事。

马虎有着同样的状态,只不过小双的状态是沉默的,而马虎是躁动的。马虎四处耀武扬威,把基地弄得鸡飞狗跳,以随时准备战斗的姿态震慑别人,但他未必真胆大,晚上很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住在上铺时,要用绳子绑着玩偶,才放心去睡。

      

外在的伪装和自闭,不过是他们的自保方式,他们都有各自脆弱的一面,小双采取的办法是尽量不和人交流,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包裹起来。马虎则主动出击,像刺猬一样浑身都是锋芒。

这反映出的是他们在新世界很不适应,拒绝融入和消极抵抗是小双和马虎对过去的依恋和对当下的恐惧。

如果想要改变,就要进行一次边界革命。心灵突破是在社会的规训下,个人必须完成被接纳从而成长的过程,那么边界革命则是从小世界到达大世界后,在痛苦中实现建立真正的自我。

这个自我必须有一个路径,知名媒体人吴伯凡提出了“原始舒适区”的概念。比如,子宫就是原始舒适区,一个婴儿从母体里出来的时候会哇哇大哭,是因为他首先要被迫接触到被母体所屏蔽的寒冷和饥饿。认知开始的那一刻,也就是舒适结束的那一刻。

在这种向外的革命,人往往要面临一次次的重大选择。

就像《黑客帝国》里面的红药丸和蓝药丸,如果主角尼奥吞下那个红药丸,就意味着他同意从母体的世界进入到一个真实的世界,那是一个浑身插满管子的黑色丛林,经过一种手术后,管子全部被切掉,和母体分开。这时,莫菲斯对尼奥说,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

无论是母亲的子宫,还是《黑客帝国》的母体,都是令人自在的。子宫里舒适、温暖,不会被人任何伤害,更不需要任何的个体思考,而母体则是一串串数据的幻化,点石成金,五彩斑斓,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唾手可得。

然而自在不意味着自由,自由是边界的无限拓展,人活着就是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所以人们会脱离娘胎,主角也和母体切断联系。之后,就会面临各种不适应了。

因为真实世界不一定自在,对马虎来说,在自己生长的家乡,出门都有三五个跟班,自己俨然就是个孩子王。等他来到了棒球基地,他自嘲是“我什么都不是”,跟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被老师责骂,等等。小双也是一样,离开了亲人二伯之后,因为其羸弱的性格,在基地处处隐忍,压抑着自己,表现出一副莫名其妙的坚强。

随着逐渐对外部环境的适应,马虎收敛了脾气,在宾馆里一遍又一遍地学习“努力”两个字的发音,因为这是比赛前要奏响的国歌。小双担任起了主力投手,他必须要和队员保持默契,为了棒球队的荣誉。

当小双和马虎齐齐走向美国参赛,结果诚然是败北了,但环顾他们的四周,他们见到是怎样的世界,从北京的基地,到南方的训练场,再到大洋彼岸,这不仅是空间的开拓,也是内心的延展。

他们选择了自由,人生的边界不断向外推移。

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已经当起了父母,迈进了职场,遇到难题时依然是本能地逃避,不敢迎难而上。因为他们还活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来到“真实的世界”,难免惊慌失措和退避三舍。

这就是真实的世界,初来乍到会让人很不习惯,给人痛苦和迷茫。自在的东西的确舒服,但是自在的空间总是太小,自由的空间的确很大,却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当自我建立的时候,就需要承担种种的责任。无论是选择、决策、判断,这一切的动作所需要承担的后果都由自己来负责。

从自在走向自由,是每个人建立“自我”的过程。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姆,就鼓励我们认清自我,努力成为真正自我的本体,摆脱人为痛苦的桎梏而追求真正的幸福。

幸福本身不是结果,而是伴随着力量增长的体验,软弱无能则伴随着意志消沉。只有不断突破舒适区,构筑强大的自我,才能拥有更美妙的体验。

心态制胜:用成长心态打败定型心态

在解释完两位主角人生之路转折的时候,可能还会留下一个疑问,他们是怎么产生变化的?这当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萝·杜维克写过一本书,名叫《心态制胜》。这里的心态,不是指我们做事情时是沉稳还是浮躁这种心态。人类的心态不会以个别独立的形式存在,它由一组完整的思想所交织构筑起来的知识网络,它一套解释世界万物的框架,帮我们认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马虎虽然表面上满不在乎,但经历一次次受挫后,他对自己是否能成为一个好的棒球手未必是有底气的,而小双的畏首畏尾也是挂在教练心头最大的问题。

在《心态制胜》这本书里,卡萝·杜维克将人分为两种心态。一种叫定型心态,能力是固定的,是用来证明自己的。在固定心态者眼中,失败是指自己表现得不好、成绩不合格、遭人拒绝、丢掉你工作等等负面挫折。另一种叫成长心态,认为能力的意义在于改变。在成长型心态者眼中,失败是指自己没有进步,没有主动去积极争取,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怎样培养人的成长心态呢,卡萝·杜维克和研究者们提出一条最重要的方法是:不要夸他们聪明!要夸他们在过程中的专注、努力和坚持。

这正是棒球基师爷常常做的一件事,师爷从来不急躁,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照小队员们,他曾给人讲述他几十年的经验,他说教育小朋友,一件事情一定要一盯到底,小朋友在一段时间内就会发生一些改变。

球场上,师爷告诉马虎,只要多练,你肯定能行。从来调皮捣蛋的马虎,对师爷的评价是:“师爷对我好,师爷疼我的,师爷不打我,也不骂我!”

小队员们在无数微不足道的细节里,逐渐明白了球场中坚持与专注的意义,怀着成长心态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本有天赋却泯然众人的例子,总是令人惋惜。我们无法窥探他们的内心,但是这些人往往在亲朋好友的赞美声中长大,学业一帆风顺,事业蒸蒸日上。对于他们来说,人生就像是一连串的光辉履历,无时无刻都需要向人证明自己有多么杰出优秀。

可惜的是,他们从来没有练习过面对失败的心态与技能,一旦不幸遭遇重大挫折,比如感情受挫,投资失利,项目垮掉,就从此意志消沉,生活瓦解,甚至走上不归路。

心态的改变说来简单,但面对自己不熟悉的挑战、批评与挫折时并不容易。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固有舒适区,但这样一成不变,固步自封,某天突然遇上暴风雨就是毁灭性打击。而放弃长年累月形成的定型心态,可能要完成一次痛苦的撕裂,但它的伤疤很快就会愈合,变成更坚韧的躯壳。

人生是个漫长的生长过程,摆在我们面前的,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和充满荆棘的险途。电影《闻香识女人》中,有句经典台词:“如今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但我从来不走,因为太苦了。

诗人弗罗斯特写道,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越往前进越难行,可花繁柳密拨得开,才是手段,雨横风狂立得住,方见脚跟,只要闯过去了,就见到天地一片光明。

当你一次次用力挥斩,一次次愈挫愈强的时候,却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千锤百炼后已成了了钢筋铁骨身,而当初选择的那条路竟也越走越宽阔,新的世界在和自己遥遥招手了。

END

你还不能错过:

¹ IDG资本连盟对话安克创始人阳萌:在消费电子出海领域,如何做到第一?

² 面对复杂的世界,成长需要一套更可靠的逻辑

³ IDG资本李骁军:科学研究的艺术

成长就是一场自我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