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回复@罗科索夫斯基: 你设置了一个 本来就不是我所表达的意思的标题和导向,离题太远了,也太复杂,很难一句两句说清楚。什么能什么不能?我表达过都不是全能。
只说其中一点与之前主题相关的吧:你可以对别人仁而不指望别人对你仁,是圣人,是道德的高地,我完全赞扬这样的做法;但你不仁在先而指望别人对你仁,就有点分裂。//@罗科索夫斯基:回复@麻袋儿:想了想,还是修改掉了,我太带有攻击性了。

怎么说呢,“共情”能力较强是件好事,但是千万别因“共情”放弃理性,尤其是作为女性,不要因此受到伤害。

付出和回报从来不是,也永远不会是对等的,因为付出和回报的是两个不同的主体,这两个主体的“认识”必然会有差别。

当然,我也不是鼓励恶,是希望你能褪去“天真”。
引用:
2022-01-23 21:42
【家属放弃了一切治疗,我做了一些事,是对是错?-哔哩哔哩】 网页链接
【岁数大了理应放弃治疗吗?看孩子治疗母亲的样子-哔哩哔哩】 网页链接
【家属放弃治疗的时候,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哔哩哔哩】 网页链接
ICU得救最大的概率的人...

全部讨论

2022-01-24 23:13

你还是二元对立了……
“天真利己期望对等回报”是没有觉醒主体性的前习俗阶段;
而不是”仁“的高尚阶段。
进入”习俗、后习俗阶段“的人,并不是”变恶“,只是不再”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