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热追的量化策略可能是外包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1

大家好,我是Hanson。

请先恕我寡闻。

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看下这3只市场中性产品的业绩走势。

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同策略不同产品的表现。

我一定会翘起大拇指:

业绩一致性很高!

可是,问题就在于:

这是3家不同管理人的产品!

然后,不嫌事儿大的我又要来了这3家的公司产品介绍。

再然后,事情就变得更加有意思了。

有两家几乎完全一模一样,连颜色都没换。另一家把图片抠出来做了处理,但是数值和表述文字都一样。

难道这3家的市场是同一个人?

下图的数据两边都一样,精确到小数点后44位,柱状图时间长度不一样,但同范围内一样。简单写个图形识别做个比对,输出结果相似性很高。

相似之处,各有交叉。

这个情况说明了什么?

先忽略谁抄谁的问题,我们能确定的是这3只基金产品确实存在,业绩走势相关度极高。一个比较高的可能是,某个PM同时在3家私募管理人发了产品运营。之前业绩跑得不错,毕竟收益20%+,最大回撤也就1%多一点,群里也有不少投资人问过,甚至有人加我微信私下问“这家怎么样?”,具体好不好、怎么样我回答不上来,但我觉得这个情况你们大概率是不知道的!

其实这件事情本身没什么,关键是在买基金产品之前你们得知道!应该关注的是这个pm最终会去哪家私募?还是只要给这个pm募集到资金(无论哪家)这个PM都接进来做?如果最后绑定一家私募合作,那么他们之间的合作又是以何种形式展开?是否能够维持住(不说长期,短期即可)?考虑到这种合作的松散性,对于产品封闭期和PM再次出离的场景要前置性地设定预案...现在大家可以再想想:总是拿着一张漂亮的业绩走势截图来问怎么样,好不好,是不是并没有那么重要呢?

除了策略运营的基本逻辑,这些策略是谁做的?又是谁维护的?谁是核心谁是辅助?种种问题可能更值得关心。

财富端买产品,几乎无法获得直接的信息,更多是营销话术的转述(复制黏贴)。

收听管理人路演再多,你会发现相似度很高,讲得都是营销话,这是市场口径的共性。

如果你自己能去尽调了,相比前两者已经上了个台阶,但依旧深处迷雾。沟通依旧和市场人员进行,好处是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对方公司的氛围。

当你圈子再好一点,能够和私募创始人谈笑风生。当然,各类策略有所不同,尤其是量化,老板通常自己不做策略。核心的东西主要由那几个PM负责。协会上登记的基金经理,不少是来站台的,不过人家是有专业功底的站台,并非靠一张脸吃饭的网红。

想要真正深入了解的话,只有锚定到PM的层级,这里面的信息含金量很高。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想要获取这类信息确实很难。但正是因为很难,这件事情才更有价值,更值得去深耕。

投资的核心是信息情报。信息情报的核心是人际圈层。

如果我再多说一句:许多量化策略未必都是自己做的(包括大厂),你信吗?

在了解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之后,再来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买的,究竟是什么?

全部讨论

03-06 10:16

投资的核心?

可否说下是哪几家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