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调剂产业发展路线思考》论文发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世元药苑公众号

近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华强教授团队联合北京中医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杭州唐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医大师金世元先生指导下,系统梳理现代中药调剂产业的新技术、信息系统与新型智能化设备发展现状,总结中药调剂产业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日前,相关研究论文《现代中药调剂产业发展路线思考》已发表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以下是来自世元药苑公众号的相关论文内容:

现代中药调剂产业发展路线思考

中药调剂是最基础的中医临床药学工作,在古代有“合药分剂”“合和”“合剂”等名称。历史上“前店后厂”“医药一体”的发展模式,决定了中药调剂与中医处方同等重要。传统的中药调剂已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中药鉴别技术、中药饮片传统炮制技术、中药调剂操作技术等。如何继承传统调剂技术,发展融合现代药学服务理念的中药调剂模式,是中药调剂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设备的升级,促进社会对智能服务的需求提升。药学服务融入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向自动化配药、智能化指导、以患者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主动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并在保障药物安全及重症用药护理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药学服务也更大范围保障了非住院患者合理用药。医院药学引入信息化技术与自动化设备的是提升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质量、提升医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中药调剂领域也引入并发展了其独特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与设备。

在此背景下,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华强教授团队得到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负责人苏祥飞主任支持,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吴剑坤主任、杭州市中医院陈红梅主任、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杭州唐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医大师金世元先生指导下,系统梳理现代中药调剂产业的新技术、信息系统与新型智能化设备发展现状,总结中药调剂产业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

图1 现代中药调剂产业发展路线思考(注:根据文献内容整理)

一、中药调剂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的中药调剂服务,无论医院的中药房抑或开设的药店,从进货检验、分类别分等级贮存管理、依据医嘱炮制以及细料药、剧毒药的使用规范等均有严格与严谨的制度规范调剂人员的工作。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药调剂领域经历了人才断档、闸柜取消、传统调剂技术丢失等过程,之后又融入临床药学服务理念与技术,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内涵,中药调剂领域逐渐向现代化发展,主要形成了中药性状辨识技术、中药临床炮制技术、中药处方审核技术、中药处方应付技术、中药发药交代技术、中药临床煎煮技术、中药调剂供应技术、中药采购管理技术、中药贮存养护技术等九项关键技术。在中药调剂发展过程中,与中医师的处方意图包括“理、法、方、药”对应,逐渐发展为中药师针对处方意图应有“质、工、剂、效”服务框架。同时,各部分技术逐渐与现代机械、信息、智能技术融合,产生变革(见图2)。

图2 中药调剂产业发展示意图

1.1 采购验收环节技术的发展

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是保障医院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何杜绝伪劣药品流入医疗机构,成为当前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中药调剂采购环节,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保障了医院、医保经办机构、价格主管部门等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网络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等平台的建设简化了中药的采购流程,提升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在验收入库和贮存养护环节,基于条形码技术和无线射频技术的电子拣选设施设备,与HIS系统建立安全数据接口服务,实现从入库、拣选,到出库、药房收货、盘点的进、销、存全程信息化操作,显著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引入温湿度控制系统、冷藏药品冷链管理系统,对特殊贮存条件的药品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及超常警报,可以保证药品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提升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水平,保障了中药质量。

1.2 中药调配复核环节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中药调配环节是药师将药品配发给患者的关键环节,中药调配过程中的软件主要有前置审方系统、中药调剂管理系统、药物警戒系统。

在处方调配过程中,中药饮片全自动发药机、中药饮片自动调剂异常识别与处理系统 、小包装自动出药机、野战中药智能调剂车等系统和设备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中药调剂的自动化水平。自动化调剂系统包含门诊药房自动化调剂系统、智能存取系统、整包装快速发药系统、药品自动分包机、补药系统和智能药篮等内容,通过医院HIS信息系统与门诊收费处、临床医师工作站等进行连接,显著缩短药品调配时间、患者候药时间、药品盘点耗时和集中补药耗时,解决了人工调剂发药管理模式下的等药时间长、用药差错明显等问题,实现了药品取药的智能引导,有效保障了药品管理质量,促进了医院药学工作的开展。

1.3 中药煎煮技术和设备的发展

传统中药煎煮为小锅煎药,随着工业化水平提升,中药煎煮环节发展了中药代煎新技术。随着代煎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中药代煎技术水平逐渐完善,通过对代煎中心实施远程监控,可以获取煎药实时流程数据,有效监管煎药的各个关键流程,实现代煎流程监管闭环。

近年来,患者中药代煎的需求逐年提升,应广大市场需求,技术人员改进中药煎煮设备,使其适用于中药特色。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煎药机有电密闭微压、电煎常压、十功能自动煎药机等,中药煎煮行业进入自动化时代。

1.4 发药交代环节技术的发展

发药交代是保证患者合理使用中药的关键环节,药师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简便、规范化的发药交代,有利于提升合理用药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在发药交代的技术内容上,药师主要围绕汤剂煎煮方法、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剂量、特殊人群、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联合用药和药物贮存等方面,对交代对象进行分级指导;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变化、病情严重情况、病情发展情况、用药复杂程度、依从性和患者自身条件状况,对指导内容进行逐层加深,有效解决传统发药交代内容不完善、重点不明晰以及患者煎服中药方法不明晰等问题。在发药交代形式上,传统调剂以口头交代为主,秦子楠等提出构建中药药嘱服务单,指导患者合理服用中药汤剂,实现“一人一方一指导”的个性化中药发药交代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二、中药调剂产业现存问题与解决策略

2.1中药调剂技术规范化体系亟待完善

中药调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系列标准对中药质量、调剂服务以及调剂设备等进行规范,达到产品与服务的同质化,适合于行业推广。在中药质量方面,需要对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汤剂成品质量快速检测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与评价标准。在调剂服务方面,中药饮片用药规则仍存在各地不统一问题、中药饮片条码技术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亟待进行标准建设。现代发展起来的中药代煎服务,在煎煮设备、浸泡时间、煎煮加水量、煎煮次数、先煎后下药处理等环节,均缺乏科学合理的操作标准,亟须建立“等效代煎”的系列操作规范。在调剂设备方面,需要进一步研制适合中药调剂特点的调剂设备与操作规范,以提高中药调剂的效率和质量,解放中药调剂从业人员的双手。

2.2 中药调剂产业可持续发展需培养医工交叉的新医科人才

随着中医药服务在国内普及、国外推广,中药调剂人才紧缺成为行业面临的挑战,各地区卫生人员均面临很大的压力与挑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发挥离不开调剂人员的辅助,对调剂人才的培养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应培养中药调剂与信息化交叉学科人才,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改进,形成“实践到理论”“应用反馈促进设备研发与改进”的良好循环。中药调剂与信息化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应同步进行,最终需要形成“中药调剂人才、中药调剂与信息化交叉学科人才同步培养”的新格局。现阶段的中药调剂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很难适应新医工交叉的发展需求,因此在中药调剂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标准体系基础上,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扩展现实(ExtendedReality,XR)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探索虚拟仿真与慕课相结合的调剂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医工交叉的新医科人才。

2.3 中药调剂信息化智能化需发展适合基层推广的新业态

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新型智能化装备逐渐面市,可高效、整洁、自动化完成中药产品的调剂工作。在智能化装备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药饮片、汤剂、颗粒剂、中成药等产品均需要依赖调剂装备,以满足大范围、多元化的药品供应需求。围绕患者合理服用中药所开展的发药与用药交代环节技术持续发展,智能信息系统的药嘱服务技术亟待完善。

基层面临中医药需求大、中药成本高、中医药人才少等问题,衍生了“医共体共享中药房”“智慧共享中药房”等调剂服务新业态。由于中药调剂质量控制设备、信息追溯设备缺乏,相应的中药共享服务仍受到限制。此外,各地区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共享中药房目前在中药房的建设、共享药事服务内容、代煎服务质量控制与监管等内容均依赖于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的衔接。因此,发展并推广“共享中药房”服务新业态方面的智能装备,有利于促进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三、结语与展望

现代中药的药品种类增加、营销模式多元化,中药调剂的产业发展需要产品、装备、人才等多产业领域深度融合。首先,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的深入影响下,中药调剂需要健全和完善具有中医药特色传承的新产品,同时融合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科学建立和评价传统中药汤剂质量。其次,中药调剂需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创新中药调剂新技术与新设备,并建立新业态服务模式的标准体系。最后,中药调剂需引入医工交叉智能化手段,逐步实现调剂服务与教育的转型升级,进而提升中医药便民惠民服务能力。通过完善中医临床药学服务内容、发展中药调剂新技术与新装备、提升调剂服务与教育水平,有望逐步实现中药调剂现代产业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