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1回复:17喜欢:3
看来这三年多最大的血包就是生物医药了。新能源半导体啥的,还能有个反弹。这货除了阴跌就是大跌。创新药的商业模式的关键节点是在终端支付,而这需要商业险的加持。第一轮创新药周期,主要推动的供给侧的发展,供给侧确实大发展了,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药企业,但需求侧却没有什么进展。之前预想中的仿制药集采让出的空间给创新药,似乎并没有看到,一部分让给了医疗服务提价,一部分给了跨国药企,国内创新药企业再分走了剩下的。
所以,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创新药上市,供给端只会更加的卷。做多需求侧,是开启新一轮创新药周期的关键。国内的商保,要快速做起来,难度挺高。只能向外卷了。一是在加速在成熟市场上市,另一是给那些跨国药企做边角料服务,比如CXO之类的,还可以再深化一些,比如上游原材料等。第三,就是在美国限制增多的情况下,向不发达市场渗透,生死存亡面前,苍蝇肉也是肉。
$药明康德(SH603259)$ $恒瑞医药(SH600276)$ $东方财富(SZ300059)$

全部讨论

CXO最大利空是证明谷歌的Deepmind的大模型医药应用落地趋势让药明们的基本面逻辑动摇了!

05-27 21:52

什么玩意,药明康德是生产药的?早就说过很多遍你们都被洗脑了,前几年天天吹啥生物医药卖铲的,卖个屁,有实力有研发能力的药企谁会去找人代工研发,生物医药中药这么多好股牛股,天天盯着它干什么

05-27 16:07

集采出来的还有部分给了国有中药

05-27 13:32

需求端不改革,不但计划性躺平,还屡屡灵魂砍价压缩,医药股都没得看了!

楼主的发言以及后面的讨论,也是我关于医药行业特别是CXO的观点,其实谷歌Deepmind医药大模型不必担忧。关心医药赛道的投资人可以关注

05-27 11:23

中国的需求侧真是难,什么行业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