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人气用户@lagom投资 :投资的快和慢 - 论理性的投资预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8回复:161喜欢:534


@Lagom投资 :各位球友下午好。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Lagom投资,1997年进入股市、1998年开始投资基金,经历了A股的四轮周期。2007年起在博客实盘公示自己的指数化组合,零资金起步、通过每月定投工资收入挣到了第一桶金,现在是一名职业投资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脚踏实地的人越来越少了。理性的预期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很多朋友在这个环节就出了问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课题是《投资的快和慢- 论合理的投资预期》。

关于投资预期的误区,我先说两个例子:大概十年前,有个妹子私下找到我:想给我三万块钱炒股,说是要求不高,每月给她挣个三千块生活费就行。关键词是“要求不高”,可见她怕给我压力、已经降低了预期。我真不知道是谁给她这个勇气。每月要能稳赚10%,那么她还是应该别花这3千块钱,十年后今天该有28个亿了。有些经验的投资者,肯定一笑了之。可网上能找到很多,教你如何月挣10%、每年翻倍之类的炒股课程,可见这个目标收益率还很有市场的。

另一个例子,就更常见了:就是没有明确的长期目标,投资预期随着市场行情的波动而调整。就像这张图中,行情不错的时候、他给自己计划这一把挣30%就走;等疯牛行情、想想翻倍来的那么轻松?那么继续加大投入,以后每年翻倍不过分吧。这也是为什么大牛市中很多散户会裸辞炒股的原因。

此后市场价值回归,深套几年后彻底乖了,不再指望盈利、而是跪求回本,解套后一卖了之。等到牛市来临,再重复上一个轮回。我认识一位老股民、1994年就入市了,经历了五轮牛熊,每一次都还是这样的。你很难想象一个500点就入市的投资者,在二十五年后上证指数3000点时、他还是严重亏损的。可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案,非常普遍!

因此可见一个靠谱的投资预期:首先、它应该是相对合理的;其次,它必须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这些都是你设计投资计划的基础。

想做好投资,数学是一项必备的计能。以下我尽可能举些简易的例子,来指引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预期。我按年化5%到35%,随意列了五档。持续投资十年之后,因为复利的效应、差距会拉的比较大。比如5%的复利,十年后有1.63倍;而年化15%的话、就会增值到4倍;十年10倍需要26%的年化。这些公式并不复杂~

我们再来看一个更直观的例子:假设你的某位长辈今年退休,他们老两口一辈子领着全市平均水平的月工资。在35年前、零资金起步,逐月拿出家庭工薪收入的50%进行投资。那么按各档收益率,可以实现的财富如下:

先看长期35%这一档,终值达到3.3亿。不能说没有这个可能,但这个概率显然已经很接近中一次双色球了!遥不可及。

再来看最左边的5%:为什么我们的父母辈,即便省吃俭用了一辈子,也没有攒出更多的资产呢?因为大多数老人,会把闲钱放在年息5%以下的低息存款里面,所以即便他再怎么节俭,如果没有灰色收入或一笔意外横财,很可能1、2百万也就是这些“保守的普通工薪族”的上限了。那么到底给多少预期收益率,才是合理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在座各位想过没有,为什么投资?投资就是把当前的劳动力成果进行储存、积累更多财富,让自己和家人在未来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质。在这个大前提下,至少跟上通胀是我们首先要对标的锚。

我们来看这一组数据,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虽然这三十年我们的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但M2的速度也不低,和GDP之比从早期的不到80%、递增到现在的200%多。可见越来越多的货币、在追逐增幅相对少的商品时,这就是无法避免的通货膨胀。但这两个数据还不足以体现真实的通胀。

我们再来看这张图: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理它可以体现物价的长期走势。图中数字,代表了每一个十年的平均年增幅。我们在经历了90年代的高通胀之后,最近20年已经平稳了许多。

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构成偏重于基础生活必需品。而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是消费结构的老龄化。未来的我们,必然会负担更多高人力附加值的消费:比如子女教育、医疗、护理等等。这部分消费的涨幅是显著高于其他商品(我们在变老,但cpi并不会逐年按比例、调增这些老龄化的消费)。

所以我又找来一张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速走势,近10年维持在9%一线。我认为如果你想要资产保值增值、甚至为以后的财务自由做准备,那么长期收益率最起码、得跟上这个人力成本的涨幅。

说了那么多,并不是给大家增加焦虑感的。投资并不容易,还是有很多方式去实现收益。我们来看国内股市的资产回报率!

这是2005年至今上证指数的走势,总共四次底部,每一次都在抬高。但上证指数近十年有一个问题,因为新股纳入的缺陷、而且只有股市股票、不含深市数据,已经有些失真了。而全市场指数即涵盖了A股所有股票的整体走势,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市场水位。

把全市场指数,单独拿出来看。底部仍是长期逐步抬高的,咱们就以四次底部区域为轴,画一根底部轨迹线。在座各位猜猜这根趋势线的年化收益率在多少?13.2%!当然底部也不会匀速的抬高,有些阶段14、15%,有些阶段10、11%~

为什么股指的底部会逐年抬高?因为指数本就是一揽子组合,即便有部分企业亏损、甚至个别公司造假,但整体仍是一个逐年盈利的公司组合、每年的净资产也在往上走~ 以上这张是2005年后、沪深300指数的净资产和指数走势的对比。净资产的增厚,推着指数逐级的往上走。

以上这个13.2%年化、是不是市场的全部收益了?当然不是。这是2006年至今,A股全市场的股息率数据。这是主流指数未体现的另一块收益、每年少则1%、多则3%。平均下来2%左右。这个只是全市场的数据,现在一些比较热门的红利指数、股息率仍在4%以上。

各位有见过哪个赌场老板,每年会给赌棍分红派息么?显然不会。所以啊,这个股市到底是一个投资的市场、还是一个赌场,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把股息叠加上去,这才是全市场最近十四年给投资者提供的真实收益~ 如果你已投资了多年,那么这张走势图可以很好的衡量你的投资方法、长期是否合理的一个对比基准。

我找来以上这些数据,就是想告诉大家、在过去的15到25年间,沪深A股全市场给投资者提供了10-15%的年化收益率!如果加上股息分红再投,那么你的财富增值速度会更快。

历史数据、并不代表未来的收益率!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我们以后的增速会放缓、通胀也存在一定的变数。但至少给你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你未来的投资预期~ 可以把投资组合的净资产增速、叠加股息率~ 当成一个可以长期参考的锚。

用什么品种去实现这个收益呢?有很多方式~ 刚入市的朋友,常会找我问一个股票代码。我还是会推荐配置宽基指数组合,这可以让你迅速的跟上市场。

我个人也很感谢指数基金这个伟大的发明,这绝对是散户的福音,它也的确给我挣了一大笔利润。而你所做的仅仅是:低估区间买入+持有!是不是可以把投资变得很简单?以下聊聊为什么绝大多数投资者,长期跑输市场水位!

有人会问:为什么明明买入了一个业绩高增速的指数(比如过去五年15-20%),几年后还是亏了钱?因为你买的太贵了!就像这张沪深两市2001年至今的市盈率走势,你在2005年市盈率15-20倍足足近两年时间里,简单的买入持有至今、即便现在全市场估值仍然只有15倍左右,累计收益就有5-7倍!但如果你在市盈率超过50倍的2001、2007、和2015年买入,结果就完全不同了。反映全市场水位的指标还有很多,主板指数的市净率、股息率等等都可以参考,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美国股市最近几十年,提供了年化8-10%的收益率,但散户数量仍在迅速减少。什么原因呢?这是一家美国智能投顾的统计数据:散户跑输市场的主要投资行为。

1、频繁的交易和换仓:太多散户自认为可以抓住市场中的每一次波动,所以特别热衷于高频交易。这一项就会让你每年损耗掉1.5-6.5%的收益。

2、高买低卖:大家总觉得这个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很多人在参与这种行为又并不觉得。比如现有10万元闲钱,初始投入1万元,在一波大牛市后翻倍变成2万元了;这仿佛找到了成功之道、在市场极度高估时再投入那剩余的9万元,就是一种很典型的高买的行为。这类投资行为又会损耗掉1.2-4.3%的年均收益。

一个长期年化8-10%的成熟市场,这两项投资行为就莫名其妙的吃掉了你3-11%的年化收益,那么很可能一直是在白忙。我们a股相比美股,有着更高的换手率、和更大的波动性(比如a股年均换手率400%、美股在200%左右)。如果你还执着于高频交易和追涨杀跌,那么很容易跑输市场更多。

了解了一些投资误区,有必要再提一下投资的回收周期。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设置了长期年化15%的投资目标、怎么去实现它呢?最理想的路径当然是每年给你15%,那是你想多了、这当是在领工资啊。这个收益不可能是线性达成的,很有可能是最右边那列那样。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也是经济周期的规律。

以下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投资框架:指数的估值中枢!我从2007年就开始画类似的指数估值轨迹图,2010年之后不定期的有分享过。并不是让大家去照抄,而是可以参考这个思路,在你心里要提前有一杆秤~ 去衡量这个市场到底是贵、还是便宜。

比如以全市场市盈率15-20倍、市净率1.5倍等数据,作为一个估值中轴去定义,画出一根黄色的轨迹。大致合理的估值中枢不是一个具体的点、而是一个区域~ 那么上下可以各给15-25%的区间。在这个区域之内、甚至以下时~ 都是值得长期布局的区间。

我比较坚持少就是多的原则:把投资组合品种尽量简化、另外减少决策的次数,不要把投资变得太复杂。一年365天,交易日大概240-250天,如果每天都有新的想法,这种人长期是很难挣到钱的。而我这种方式的优点也在于,最近十五年里,回收周期会降至三到四次。让你投资的更加轻松、合理、和高效!

当然过程中的执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说你就2007年的第一波卖出之后可能市场还在涨,你就像是一个傻子一样被人家两晾在一边。这个就像是跑步一样,有时候你要有自己的节奏,不要轻易的被别人打乱,

当然你也可以不用做的那么极致,迈入高估线后、仓位可以逐级从90%调低到30-50%,这就已经收回期初的全部投入了,之后心态也会好很多。

最后讲一下仓位管理~投资风险资产的初期,大多会经历一段不太短的胶着期。浮盈或浮亏10-20%来回摩擦、最让人难受~ 总会让你有一卖了之的念头。我称之为焦虑期,很多人会在这个阶段就放弃一个很好的长期计划。

若想要日日新高、安心入睡的走势?那么只能全仓持有低息的固收品种喽。但若干年后结局可能会相反,在你这笔资金远远跑输通胀、不足以轻松养老的时候,你又该焦虑了。

所以你可以做的中庸一些~ 两者结合一下,找到一种合适的比例,让你既能夜夜安睡、又能顺利的实现自己的财富目标。稍微降低些风险资产的配比,牺牲一点预期收益率,去找一个让自己最舒服的平衡感。

我们在追求收益率的同时,很容易忽视一个问题:投入的太少。

回到三个财富积累的案例:

A家庭 – 勤俭的保守投资者,从25岁起每月储蓄工资的一半、长期只放低息理财。35年后退休积累到160万。

B家庭- 投资能手,长期做到20%年化。但因为投入的太少、太晚,退休时也只有173万。

C家庭- 尽量提高自己的收入,也不用过于节俭,25岁起每月拿出收入的1/3投资。长期按市场平均年收益12%,退休时就直接400万了。

这就是复利的作用,别看B家庭20%的年化率,好像速度很猛。他花了十几年就超越了A家庭,但是要超越C家庭,一百岁之前都没有可能的。因为C家庭前期本金已经投入的足够多。所以有很多朋友问我定投多少钱、包括有些跟投的,他只敢每月定投一百,两百块。如果想学习的话,可以先试水起来。但想改变生活的,真的少了点。

2007年我自己决定定投的之初也回测和模拟了下,初期计划每月定投4000元起、先定投到100万,被身边人当个疯子。坚持到现在,这月也滚到450万左右了。所以成功的投资,一个是合理的投资预期,另外需要适当投入一些本金。

我们刚刚找的是全市场过去十五年带给你的真实收益率,大致回测了几个你可以实现的路径。可能又有朋友会问,如果未来全市场给了你长期10%的年化收益~ 还有没有方法超越他呢? 当然有!除了smartbeta指数等方式,逆向投资也是中小投资者实现超额收益的一种有效方式。你不需要内幕消息、技术分析什么的,别人恐惧的时候、你多买一点;让自己的头寸尽量多的布局在市场均值下方~长期自然会跑赢大多数人。

1低成本的指数化投资、2买入相对低估的资产、3适度的低频交易,应该成为你长期投资的框架,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以上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也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随时交流。谢谢大家!

全部讨论

mayamiki2020-07-04 12:24

一年观察下来,这才是稳中取胜的法宝

SOONGDATIE2020-02-08 17:23

疫情中的福利!必须好好看,细细品!

西城吉泽老师2020-01-09 20:59

请教,vig和vym,您更推荐哪个呢

暖暖阳光钱多多2019-06-07 10:41

学习,检视

Lagom投资2019-05-20 18:10

场内:证券交易端
场外:第三方销售

Lagom投资2019-05-20 18:09

暖暖的午后阳光2019-05-20 02:07

LAGOM投资请问指数基金在哪里买呢?

人往高走股往低买2019-05-19 14:54

嗯,450万要在一线或者就是在厦门福州二线城市买个房,不宽裕啊,甚至只够首付。但为什么非要跟房子比,是不是自己找难受?
看刚刚公布的数据,2018年城镇非私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就8.2万元(这还是好多人羡慕的收入,很多差不多将近996的人,一年下来就2万来块),活脱脱就是55年整工资啊。
这个资金体量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蛮大的。

L就是教我们普通老百姓如何打理自己的余钱,通过长期指数化投资达到还算满意的收益,而已。

busvip2019-05-18 09:45

良心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