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企业竞争丛林里的参天大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4喜欢:6

按:写作是一种智力游戏,既考验自己知道多少,又考验自己输出功率的强度。新书已经写了一年有余,仍没结束迹象,像一截修建中长城,总在建设,又总在停工,参与建设的工人,看到不终了的希望,仍渴求建成后,这是一段凝结诚意、展示真理的让人深刻的建筑。

漫长的思考,不可期的输出,都让写作成为一种既让人愉快,又无建树的活动。在此情况下,我想先分享一部分,既收听大家的反馈,也希望有合作出版意向的出版社能够早些参与。现在的出版已经成为一种市场为王的导向风格,没有人想听作者心里最深的感受,而是市场想听什么样的声音。这如同投资,热点和主题成为一般投资者的最爱,让人热血澎湃,但结果可能并不美妙。期望这种“慢写作”,能为读者沉浸于繁荣热闹之际,带来一点洞察世事的清醒和远观。

序言:

每每穿行于楼宇错落、绿树掩映的科技园区,我都知道,无数或大或小、或声名远播或默默无闻的企业,形如隐者一般散布于茫茫的企业竞争丛林中。此刻心中也总会冒出那个盘桓不去的疑问:谁将是企业竞争的未来胜者?谁人将又幸运与之同行,成为投资的胜者?

这是投资领域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它关注到了价值投资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投资对象——处于变化、进化状态的企业、投资主体——易于情绪波动、喜逐潮流的个人(人类,人群,个体)。只有当这两者发生完美的“化学反应”,投资之旅才得以形成“胜者”的闭环。

此书意答此问:如何才能更好地预测企业的未来,找到企业中的胜者?投资者如何约束和训练自己,才会让天性以及人所看重的智商在理性的约束下输出智慧,成为最后的胜者?

归结起来即是:看透企业,看清自己。当我确信这是价值投资最重要的事时,一次偶尔的阅读给予了这种判断印证和支持,那是关于巴菲特的文章,文章中巴菲特说道,“一个投资者如果想成功,必须将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一是判断优秀企业的能力,一是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与市场中弥漫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离开来的能力。”

将目光聚集到本书讨论的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谁将是企业竞争丛林中的胜者?

正确预测企业的未来,投资者将因之而获取财富,这是回答好终极问题的益处,但预测谁将成为竞争丛林中的参天大树,是极其困难的事。事后聪明者比比皆是,事前聪明者寥寥无几。如果人们能预测到美国安然公司如日中天时的财务造假欺诈,就不会有安然倒塌时所引发的“最信的人伤我最深的”审计信用危机;如果预测到了乐视网在繁华时的蒙眼狂奔,就不会有乐视网泡沫崩塌后,大量损失本金、懊悔不已的投资者。

企业的兴盛与衰败、生存与死亡,自有其内在的演化特征。企业作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却拥有着极短的寿命和极高的淘汰率。据《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历史的车轮总是碾压着过气的“大鳄”无情前行,不管是百年老店还是商界新秀,不管是资产过万亿元的巨无霸企业还是杂货小铺,无时无刻都面临生死存亡的拷问。

要从这一批批将要倒下去的企业中,预测谁将是胜者,难度不言而喻,但并非不可能之任务,那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投资者便是例证。巴菲特在60年的投资生涯中,若不是在大多数时候能恰当的预测企业的未来,不可能获得年化近20%的复合收益率。像巴菲特一样成功的投资者不在少数,成长股投资大师费雪、传奇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巴菲特的同门施洛斯都做到了这些。他们在投资生涯中虽没有每一次都准确预测了所投资企业的未来,但总体上他们预测正确的次数要远高于错误的时候。这些“常胜将军”关于预测企业的神奇本领,既依赖于自身摸索形成了恰当的投资知识体系,也离不开自己预测企业所形成的稳定思维框架。

普通投资者难以预测企业大约受制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部分投资者没有建立覆盖企业发展关键的观察维度,并以之形成稳定的思维框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个维度上观察企业,通常于获取真理并无多大功用,如同盲人仅触到了大象的一部分,真实却不免片面。以多个角度观察一个事物,更容易看到真相,将多个盲人各自维度观察大象后的信息整合后,既使是盲人,也近乎能够得到关于大象准确的描述。提炼形成多个观察维度形成对事物的全景观察,是我们观察世界更好的方式,将离真相更近。

另一方面,普通投资者缺乏关于企业发展或运营的一些恰当的常识或观念。关于企业发展的观点和主张,众说纷纭,甚至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让人无所适从。例如,有观点认为,不需要投入多少研发就能很好盈利的企业是理想的投资标的,相反,有的观点认为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不加大研发,被其他企业取代将随时发生。这些观点自有几分道理却又几近排斥。

知名的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每期设有一个栏目“经典回眸”,栏目将杂志过去(19世纪、20世纪)的一些经典事件或观点拿出来,几十年或一百年前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仿佛有点可笑,但在当时看来,却是当时科学界广为认同的潮流和共识。这表明人们对世界万物诸事的观念,随时间而变化,即使当初确凿无疑,后来却看起来相当的荒谬和幼稚。如此看来,形成关于世界正确的认识,的确是一种需要智慧和洞察力的挑战,并非天生可成。

就预测本领的可提升性及预期效果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所著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谈及“长期预期状态”时言道,“有一件事实很明显:我们据以推测未来收益的一点知识,其基础异常脆弱。若干年后,何种因素决定投资之收益,我们实在知道的太少,少到不足道。”本质上,预测企业未,就像创办企业一样,仍是一种既靠本领又靠运气的游戏。所幸的是,在预测这件事上,有时我们的专业知识、认知水平、智力因素可能改善对未来预测的准确性,即使有一点改善,也能让那些愿意付出和勤奋的人得到让人满意的回报。

本书的一个目标正是为了缓解预测企业的难题,大约做了两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是给出了一种关于企业投资分析的稳定的思维框架,这种框架以投资为目标而建立,通过多个维度审视企业发展,投资者将获得关于企业质地和未来发展的全景图。以框架的形式审视企业,如同飞行员依照操作流程驾驶飞机一样,这将约束人们认识和行为的随意、易变。我们不断从外界吸收信息,我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没有稳定的思维框架,我们很容易临机起意,预测将缺乏稳定性。查理·芒格强调多元思维模型时指出了形成稳定思维框架的重要性,“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二是展示了关于企业发展的一些重要观点。网络时代,产生观点和传播观点更为容易,这些优劣难辨的信息泛滥过载,造成了互联网、甚至于即将进入智能时代的人类面临渴求真知的困境。美国罗斯福总结的科学顾问范内瓦·布什在1945年发表的《诚如所思》(as We May Think)一文,很早地预见了人们这种深陷“知识海洋”的烦恼,“新资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利用这些资料的现有能力。人类的经验总结正在以极高的速度扩展,而我们在随之出现的知识迷宫中穿行,寻找重要知识条目的手段还跟帆船时代所用的方法一样”。本书细致地梳理、辨析这些关于企业发展的内容,把那些真正的有益于投资的观点从乱草丛中摘取出来,作为“舌尖上的美味”奉献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二个主题:如何成为投资的胜者

成功的投资是一个从预见能力至情绪上的闭环,起点是有能力发现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企业,终点是投资者拥有与之同行的内在气质——正确的对待情绪和清醒的思考。当今的人们,经历颇多开明的教育,但动物精神却仍隐藏于我们的基因中,时刻于不觉中驱使我们的行为,使其难以自持、进退无序。追求财富之路更是如此,“人生有限,故人性喜欢有速效,对于即刻致富之道最感兴趣,而于遥远未来能够得到的好处,普通人都要大打折扣”,80年前资本市场中混迹颇久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揭开了人的动物精神的一个窥视窗口。

今时,关于心理情绪对投资的影响,已经发展成为专题的科学门类——投资心理学或行为金融学。本书并不准备事无巨细地谈论这些研究,这些在专家“显微镜”下的研究,遍布着繁杂的实验设计与统计数据,让人昏昏欲睡,本书将关注那些最隐秘却关键的主题,它们不为人所察却事关成败:观察情绪如何在悲观和激昂中不觉转变、理性如何对抗暂时成功所引发的膨胀与放纵、如何拥有清醒思考的艺术等。

了解这些关于心理情绪的知识,你将更好地看清自己,约束行为,在理性之光指引下前行。

最后,我要对亲爱的读者发出劝诫与分享感受。

请你放弃这种幻想:期望阅读一本书,就能百发百中地预测企业的未来。谁若忽视投资中不确定性的真实存在,或缺乏与不确定性共处的勇气与准备,现实将予以财富上的损耗。投资的理想状态是,你能结合自己的秉性,以一套稳定的认知方法、一种稳定的心理策略,实现可持续的判断力,而非依靠运气。

谁多人总急切期望从投资中获取财富,我则有另一番感受,通过将有限的精力聚焦运用,专注于研究企业分析和刻意的训练心理,除了能稳定地获得财富增值外,还将获得对世界和社会运转更好的理解、淡泊平和的情绪,以及洞察世事的愉悦,这是财富所不能带给你的,希望有一天,书作之后的我和书面之前的你,同生此感。

全部讨论

2021-12-26 12:12

书名待定?有什么备选吗?

2022-04-23 07:37

预定

2022-04-04 23:38

不错

2021-12-26 12:53

书名备选中